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书中自有黄金屋,皇帝亲自劝学,你还有
TUhjnbcbe - 2022/11/12 20:29:00

我们知道宋朝是中国古代最崇文尚学的朝代,皇帝和大臣的文学素养空前高涨,带动了社会的好学之风。宋代以文立国,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昌盛的顶峰时期,难怪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历代王朝的统治者,在建*之初于文学方面都有正教化的要求,这是大一统的需要。自五代的割据乱世以来,传统儒家道德观淡薄,反映到文学中就是功利性的文学观和“明道”观失去了现实意义。到了宋代升平日久之际,文学诗歌领域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功利性意识的重建,这就是统治者“劝学”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宋真宗赵恒《劝学》

宋真宗这首《劝学诗》绝对是妇孺皆知,可谓如雷贯耳,相信就算没有读过整首诗,里面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是耳熟能详。可以说,它对古往今来读书人的影响之大、之广、之深是无与伦比的。

这首诗直截了当,直抒胸臆,不事浮华,不用格律严谨的近体诗,仅用古体、杂言,以浅易俗白之语写成,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传播性强,这是妇孺皆知的根源。诗歌直接把读书和衣、食、住、行等物质追求联系起来,以“劝世”的方式来打动人心。

其次,以“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车马簇”这些具体形象来体现读书做官的物质利益,形象生动,大大增强了其感染性。总的来说,此诗前八句对人生食、住、行、婚这男儿自立的四大基本要素出发给出明晰的分析,最后两句作出总结、给出解答,正是读书才能将所有问题迎刃而解,这是对未言内容的延伸扩展;话锋从具体的“食、住、行、婚”(物质追求)上升到更高的“志”(精神追求),也只有“六经勤向窗前读”才能遂男儿平生之志。

此外,宋真宗儿子仁宗也有一首《劝学》诗流传于世,但其著名度不如真宗:

朕观无学人,无物可比伦。若比于草木,草有灵芝木有椿;若比于禽兽,禽有鸾凤兽有麟;若比于粪土,粪滋五谷土养民。世间无限物,无比无学人。——宋仁宗赵祯《劝学》

这首诗我们陌生的多,相较于真宗,则显得没有那么深刻。此诗运用杂言诗的体式,自由流畅,在表达技巧上,首先开门见山,摆出自己的观点——“朕观无学人,无物可比伦”,他觉得不读书不学习之人是最为低贱的。

其次,诗歌运用多出比喻甚至排比,摆事实说道理。如果说真宗是在前“引诱”,则仁宗是从后“鞭策”。草木和禽兽尚有灵芝和椿木以及鸾凤和麒麟这样的珍贵物种,粪土尚可以滋润五谷,赡养万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你不好好学习,连禽兽都不如,连屎都不如……”

不读书的人低于草木、禽兽、粪土,这种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对比,把道理分析得透彻明白。最后延伸并总结道,“无学人”即不学习的人连世间任何事物都比不上。此诗亦是明白如话,简明扼要,但又鞭辟入里,仁宗是把不读书的人贬到很低,以此鞭策、警醒世人。

在皇帝的劝勉下,当时社会上读书重学之风盛行,读书氛围空前浓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等诗句就是社会的直接反映,读书成为社会上人人敬重的崇高的行为,即所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总结

宋代以前,从先秦诸子到汉乐府再到唐宋诗歌,都有作劝学篇者——

比如《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比如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比如唐代孟郊《劝学》诗“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比如唐代无名氏《劝学》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些诗歌我们都耳熟能详,但他们的实际影响都不如皇帝亲自撰写“劝学诗”的影响力大。总而言之,这些名言警句与真宗、仁宗的劝学诗歌共同都构成勤学的优良传统,永远激励着古今学子奋进向上之心。同学们,同仁们,活到老,学到老,让我们一起为了心里的志向,学习起来,共勉。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劝学”的诗歌和故事呢?欢迎留言哦!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中自有黄金屋,皇帝亲自劝学,你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