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连载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
TUhjnbcbe - 2022/7/5 15:01:00

考点8:

孔子、孟子、荀子、墨子


  1.(多选)下列关于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提出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


  B.坚持“性善论”


  C.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


  D.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中国古代教育家()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


  A.孔子B.老子


  C.孟子D.樊子


  3.在古代,将“道”和“德”二字合用始于战国时期的()。


  A.老子B.孟子


  C.孔子D.荀子


  4.“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察度)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谓“三表法”。它的提出者是()。


  A.老子B.墨子


  C.韩非子D.孔子


  5.(判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


  


  1.ABD


  本题考查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是儒家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教育思想主要有:①在人性论上提出了“性善论”,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扩充善性;②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③在教育内容上提出道德教育,教育方法上提倡“盈科而后进”,即指学习和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④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大丈夫的三准则。A、B、D三项正确。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是荀子的教育思想,C项排除。


  2.C


  本题考查对各教育家观点的识记。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C项正确。


  3.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成就。“道德”二字连用成为一个概念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况。《荀子·劝学篇》中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荀子不仅将“道德”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来使用,而且赋予它比较明确的定义,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套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品质、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D项正确。


  4.B


  本题考查对教育家与教育思想的识记和理解。“三表法”源自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的著作《墨子·非命上》。墨子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判断是非真假标准的“三表法”,其意思为:以前人的历史经验为依据;根据广大群众的耳闻目睹、亲身经验去推究;将言论应用于实际*治,看其是否符合国家与百姓的利益。B项正确。


  5.√


  本题考查对孔子启发教育思想的识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故表述正确。


  


  孔子、孟子、荀子和墨子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人物与其代表思想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1.孔子的代表思想有:①性相近,习相远;②学而优则仕;③有教无类;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⑤因材施教。


  2.孟子的代表思想有:①首次提出“教育”一词;②性善论;③“明人伦”的教育目的;④盈科而后进。


  3.荀子的教育思想有:①首次提出“道德”一词;②性恶论。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①人性素丝说;②重视科学技术的教育;③提出“三表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载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