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学习
儒家学说的探索和发展吧!
儒家学说对现在的我们还有骨子里的影响,我们崇尚“仁义礼智信”,我们懂得谦卑和礼仪。这一切都得从几千年前的思想大碰撞——百家争鸣开始说起……
一、“至圣”的思考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就是被尊称为“至圣”的孔子。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时期,目睹社会陷入混乱无序的他渴望通过自己的*治主张劝说各诸侯王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回到那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人懂礼,各司其职,秩序井然的“严谨”社会。但是经历了太多失败之后,孔子也曾怀疑过自己对“仁”和“礼”的*治主张的坚守到底有没有意义,终于他的坚持让这一学说在后世生根发芽,有了更多的思考意义。
二、儒学与当下社会的结合
?转眼“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到了战国时期,争霸的硝烟此消彼长,尊崇仁和礼的儒家在乱世之中又该何去何从?其中一位儒学的继承人孟子开始把儒学中“仁”(人要爱人)发展为与统治者治世紧密结合的更有针对性的“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强调人心所向,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有力的作战天气不如有力的作战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又不如人心团结、人心所向,重要的是“人和”,强调人心所向,得民心者得天下。让“翩翩君子”的儒学也有了几分战斗的色彩。
另一位“另类”的继承人荀子善于获取外界的信息不断思考总结,在不断吸收百家之精华和看到了乱世中秦国的强大后,批判性地指出儒学一直以来的“仁”和“礼”都过于温柔,光有仁义教化是不够的,秦国的商鞅“徙木立信”,重法度的国家能够迅速强大起来。带着这样的社会思考,荀子提出了“礼法并用”,他认为人性本恶,所以光靠礼制是不够的,还得有法律约束,用礼进行教化,用法来进行惩罚,把这二者结合起来,二者并用维持社会的秩序。荀子重法度的这一面,也让他培养出了两个法家的成就者——李斯和韩非。
三、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
正统思想
?虽然在秦始皇的大一统之下,“焚书坑儒”让儒学遭到了一定打击。但是很快在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汉朝,儒学在吸纳了道家法家的一些思想之后,终于正式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就是董仲舒,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期就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认为:不管是*治上还是思想上,都应该是统一的,只有统一才能实现长治久安。正因为要统一所以才推行独尊儒术,不管是*治上还是思想上,都应该“大一统”。而到这一阶段,儒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天人感应”:天和人是相通的,相互感应,所以君主要按照天意来办事,如果你不仁不义的话,天就会降下灾祸。引来了“天”的权威,强化君主的统治地位。
四、儒学、理学和心学
?到了*权稍显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广泛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就被削弱,而北宋时期“重文抑武”文化*策相对宽松,儒家学者就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又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就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南宋时期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存天理,灭人欲”(人性本来和天理是一样的,具有仁义礼智的美德,但是被后天的欲望给蒙蔽了,所以要追求天地之理去除人的私欲),可见其佛教色彩。
明代中期的王阳明更是把佛教思想引入儒学,他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礼”,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需要反噬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从内心中去寻找理。而我们现在都知道很明显王阳明“心学”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误区。
不论历史的洪流将儒学置于何境地,它始终在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不断吸收又不断释放新的思想,也因此成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守护好前辈的思想光芒,身体力行,让“翩翩君子”成为“大国风度”的一张名片!
6月22日开课两人拼团9.9元你成团了吗?考前时*冲刺热点一网打尽跟着张晓老师一起学习吧~??????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公基课堂带你了解民法典之人格权??领导人亲口告诉你:守护生态有多重要??打卡学习,6·6-6·12时*汇总
报考咨询、学习计划、释放压力
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他聊一聊让你的考公之路更轻松▼
→山西各地市小粉笔已就位!
-本文含有广告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