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旷世大儒何处问,战国末期有一荀
TUhjnbcbe - 2022/4/5 17:49:00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却又与早他几十年的孟子的许多思想相左。在血雨腥风的战国,他的人生飘忽不定,作为赵国人,却一生奔走于他乡,追求自己的理想:周游列国,宣扬儒学,虽九死而未悔。

荀子:周游列国,不如虚拟双簧簧

箜篌引

荀子一生奔波于列国,沦落到故国都不待见他的地步,结局却不坏,在乱世中尽享天年,还被《史记》和孟子并称,是为《孟子荀卿列传》。司马迁的慧眼看穿了这两人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多年前在稷下学宫里,荀子天天和画像中的孟子对话;现在,两人在同一篇传记中隔空喊话。

孟子比荀子早生几十年,两人的相同点颇多:都是儒生,都以弘扬儒学为己任,都周游列国,推销儒学……两人的差异也不少:孟子主张尊王抑霸,荀子主张王霸杂用;孟子认为性善,荀子认为性恶;孟子主张法先王,荀子主张法后王;孟子是唯心论,荀子是唯物论……

这不是窝里斗,而是荀子的策略——儒学要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一种虚拟的、求同存异的双簧更吸引眼球。因此,作为后学,他不循规蹈矩,更不惧和前辈孟子分庭抗礼。孔子、孟子已逝去多年,儒学将何去何从?荀子要做一个终结者,终结这个纷乱无序的时代;他更要做一个开创者,开启一个空前绝后的儒学盛世。

让荀子欣慰的是,学生韩非、李斯以王霸杂用的心法,将秦国打造得雄伟无比,其治国理念还延续到汉朝,并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执*模式。

只是,这双簧有利也有弊:他在秦汉时期享受了短暂的荣光,在东汉时期更被称为亚圣,孟子则沉沦于诸子、未受重视;一千多年后,孟子的性善论更受宋儒青睐,因而代替荀子成为新的亚圣,荀子不仅被冷落,学生李斯的焚书坑儒之举也被狠狠地记在他头上,人们视荀子为法家,要将其逐出儒门。

历史的小姑娘一边前行,一边继续任人打扮。

到清代,荀子被翻了案;五四时期,荀子成了中国的达尔文,又和孟子一起被胡适和梁启超同尊为儒学大师……

在稷下学宫里,这曾是他们两人的秘密约定:一场虚拟的双簧,能够让古老的儒学枯木逢春、枝繁叶茂,会让天下统一、国富民强,会让苍生衣食无忧、温良恭让。这是他们共同的梦想,也是历代儒生乃至国家的希望。在厚厚的史册中,荀子对着孟子一笑,如一道闪电,照亮了历史幽暗的回廊。

(摘自《百家讲坛》年13期有删节)

赏析:

两千年来,荀子和孟子坐在历史的跷跷板上,此起彼伏,此消彼长。观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斗来斗去,荀子和孟子却坐山观虎斗,眉梢尽是会意的笑:有争鸣才是学术的生存之道,倘若万马齐喑,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荀子:那些年,我怼过的那些人

历史的囚徒

当年在临淄那座金碧辉煌的大殿上,当齐襄王听过他的一番演讲,惊喜地朝他走过来时,他知道,这个人已经是自己的粉丝。在齐襄王的支持下,他“三为祭酒”,一时风光无限。

那是他人生中最带劲的几年,生活的日常就是不停地跟人辩论,成了当时齐国最知名的“辩不倒”,被粉丝亲切地称为“怼神”。是的,他要将自己的质疑精神进行到底,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拯救天下。

在他的怼人路线图里,孟子是一个重要目标。

那时候,孟子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当时孟子去世不过70年,很多儒生是见过他的。那些儒生经常接受采访,回忆孟子的绝世风采——“喷喷,老夫子好帅、好有才。”荀子却没有受这些新闻报道的影响,他很冷静,很独立,“盲目崇拜只会进一步将儒学逼进死胡同。”他忧心忡忡地说。

事实上,当时天下人对儒学的态度已经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读书人继续奉之为圭臬,但真正有权力的人,开始对实用的墨家、法家理论感兴趣,很多儒学中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旷世大儒何处问,战国末期有一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