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几乎所有的注解,都讲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道理,并且联系到荀子的《劝学篇》那段话。
这是很不对的。属于把论语读歪了,不识其旨趣所在。
这章节的旨趣在两个字,一个止,一个进。尤其是最后一句话,是文眼所在,吾往也。
为了便于理解,我还是先把观点放这里,不打哑语。
这一章节和上边的很多章节类似,都是孔子在讲述自己的情怀和志向。
那就是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特行独立的君子品格。
孔子说了,就像用竹筐运土堆山一样,小山未有堆成就因为差那一筐土。如果停止的话,也是因为我停止的,怪不得别人。也好像把坎坷不平的路填平一样,即使只填了一筐土,路还是坎坷的,该前进的,我也会一往无前。
孔子的用意很显然,是在周游列国屡屡被打击,甚至如丧家之犬的情况下所说的。
这,正是君子的特质。君子以自强不息。
虽然本段话包含了持之以恒的道理,但用意不是持之以恒上,而在于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仁道而一往无前的意志。
君子一定善始善终的,一定自强不息的,一定如乾卦一样,天行健的。真正的君子一定有这样的特质,前提是要修身。
孔子的意思是自己不会停止在最后一刻,更不会因为前路坎坷就退缩。他依然要去游说,要去推销自己的仁*。要去实现自己化成天下的大同理想。要让天下的人都去行君子之道。
有一种悲壮。虽然在孔子那里很多挫折甚至生命的追杀围困都是小事情。
知其不可而为之,不仅仅是孔子的意志,也是君子的特质。
大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9.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这一章可以联系下一章节。都是赞叹感慨颜回的。
孔子说了,谈话而未有惰怠之情的,大概只有颜回了吧。
这个惰,很多人自然的想到懒惰,想到懒惰,文意就变了。
孔子讲正名实的道理就在这里。名实相符才能知论语的微言大义,洁净精微处。
惰,无论是孔子惰还是颜回惰,在谈话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有懒惰的行为出现。由此,惰,更多是情绪上的,当为惰怠讲。或者说有不耐烦的意思。
颜回画像我个人这里倾向颜回不惰怠,颜回之所以能入于圣境,和颜回的勤奋好学以及悟性是分不开的。颜回之拳拳服膺,也证实了颜回是最善于听老师讲课的人。只有听进去了,才能闻一知十。
而且前边章节,颜回自己也说过,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矣。
孔子循循善诱颜回,常常让颜回欲罢不能,何曾有丝毫的怠惰哉。
孔子教,颜回学,就是求知。颜回不怠惰,就是诚意正心。
符和《大学》所言致知而后诚意,诚意而后正心的道理。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这个功夫,要时时戒惧修省。颜回严格按照孔子所教,拳拳服膺,牢牢记在心里并且实践。
这章赞叹颜回好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