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礼义情性大众与名誉荀子对申徒狄陈仲史某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科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

原标题:礼义、情性、大众与名誉——荀子对申徒狄、陈仲、史的审别与衡鉴

作者:姚海涛(青岛城市学院)

原载于《管子学刊》年第4期

作者简介:姚海涛(—),男,山东高密人,青岛城市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

摘要:荀子对历史人物的审鉴构筑了诸子争鸣中的一大学术景观。拈出其对申徒狄、陈仲、史的审别与衡鉴,可见既有显性评价,又有隐性寓示。荀子的评价与后世存在巨大反差。在荀子看来,申徒狄之行属“行之难为而不贵”,非礼义之中,是倚魁之行,当为天下所弃。从中亦不难推测出荀子对屈原沉江的真实态度。陈仲、史则悖离人之欲恶通情,不中礼义,不合大众,是沽名钓誉的盗名者,尚不如盗货者。从中亦可嗅到,荀子对三人贬抑与其传孔子诛少正卯之事存在些许关联。探赜荀子评判与诠释背后蕴含的微言大义,可洞察社会思想转折之几。审别与衡鉴之中,贯穿着荀子透辟的时代省察与深刻的人性之思,贯穿着荀子以礼义为中心的人物简别衡定标准以及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的处世哲学。

关键词:荀子;申徒狄;陈仲;史;审别与衡鉴

中图分类号:B.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01

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10./j.cnki.gzxk.issn-..02.01

引言

审别与衡鉴历史人物是中国思想文化脉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而人物简别衡量之尺度却因时、因人而异。评判尺度往往与评判者所处时代背景、思想认同、价值取向、境界差异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评判的褒贬内容则是由以上诸要素共同发挥作用的思想成果。若追溯人物评判的历史,则自有历史记录以来便当存在。历史终究是由人写就者,属人之历史。其所叙述自然以人类活动为主体,而必涉及到人类言行,则必有相关评判。所谓历史有态度,其意正在于此。

较为系统的人物评判需等待系统化、专门化书写的出现。而较为自觉、系统、全面且上升到理论高度的人物评判专著当属三国魏刘邵所著《人物志》。其所出现并非横空出世、突如其来,而是有着漫长而又深厚的思想史积淀。先秦是历史评判的精神原乡。早在先秦典籍之中便已存在大量人物评判,并初步形成了较有特色的人物评判准绳。荀子身处战国末期,站立于先秦与秦汉的历史转捩点上,其对人物的审鉴彰显了深邃的思想史阐释自觉,具有承前启后、截断众流、继往开来的重要文化史价值。

一、荀子对历史人物的审别与衡鉴:一大学术景观

儒家之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实践对象的生命学问。其观照旨域为人间社会及其所附丽的人与人之间复杂多样的伦理角色、社群关系。生命所涵摄的终极旨归便是,于人伦日用的生存境域中成就并展露出一个完美、纯粹、大写的人。换言之,儒学为人学,为成人之学。成人历来是儒家的入思向度与终极关切。从“仁者人也”的语义架构与传承序列中,可窥其端倪。先秦儒家对“仁者人也”进行了充分表述与反复诠释。如孔子云,“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好人与恶人便是活泼泼地人物审鉴,而此唯仁者方能当之。孟子云,“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又云,“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人之为道,是为人道,亦是仁道。荀子有着深刻的问题意识与高度的文化阐释自觉,高标人道之尊。他说,“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又言,“道者何也?曰:君道也。”君子之道或曰君道是人道,是群体成人的礼义之道,自是现实合理的人间正道。荀子曾言,“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全粹尽美、生死由是、能定能应是个体成人的境界与方法,亦是自成高格。而这,无论对于个人修养的方法路径还是治国理*的顶层设计皆极具学理与现实意义。

审如是,先秦儒家对人本身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