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孔子诞辰致豁达开朗叛逆的仲尼的一
TUhjnbcbe - 2020/6/3 14:00:00

今天是孔子诞辰周年。孔子(前年9月8日-前年4月11日),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著成《论语》,成为儒家经典,后人称之“半部《论语》治天下”。

《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广大读者分享到朋友圈。

孔子你好:

你不会知道,当然不会知道,而且也没几个人知道,我曾经以你为题材,写过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二十二岁大学毕业那一年。想象中的那部电影,老老实实就叫做——《孔子传》。

电影第一个画面,是六十多岁的子路,布满皱纹脸孔的大特写,一个英武中带着睥睨神色的表情。然后镜头开来,看到在他对面,两位体型壮硕、手执斧钺的年轻力士。三个人突然一起动起来,沙尘飞扬,隐隐约约中,很快就看出子路不可能是这两位年轻人的对手。一会儿,子路颠踬跌出战斗圈外,身上涌出鲜血来。子路没有管身上的伤口,甚至没有看前面的对手,他放下手中武器,捡起掉落的帽子,戴上,而且慎重其事地绑好帽带,瞬间对手冲了过来,子路视若无睹,转头瞪视身后……黑画面,片名《孔子传》由暗而明出现。

然后,你才出场。也是个老人,在室内不安地踱步。听见外面有杂沓的脚步声,慌忙出来,在庭中遇见了赶来的使者。什么客套礼仪都没有,焦虑地劈头就问:“仲由,是仲由的消息吗?”使者一拜,说:“子路,回不来了。”

你放声大哭。真正的哀痛号哭。就在庭中,就在送消息的使者面前。使者惊骇,绕着老师的弟子们也都大感不安。其中一个弟子前去扶住你的肩头,劝说:“老师,先进屋里吧!”你甩掉他的手,像个耍赖的小孩,既悲又愤地说:“别管我!”

然后画面淡出,记忆画面淡入。先是那一段你到卫国去,被卫灵公的宠妾南子召见的往事。怀疑你好奇南子声名在外的美色,所以才应召而去,对你发了一顿脾气。两人吵了好一阵,好不容易子路承认不该这样怀疑老师,但一转头,他马上又拉长了脸冲你:“如果不是为了去看她究竟有多美,那难道你是为了要透过南子,取得参与卫国国*的机会吗?可以用这种不正当的手段吗?”你又好气又好笑,子路就是这样永远充满正义感到近乎不可理喻地步的人。

再一段回忆。子路在城中奔跑,上气不接下气。遇到人就问:“有没有看到我的老师?”“有没有看到仲尼?”“有没有看到一个个子很高,额头突出的人?”……问了好几个,终于有一个想了想,点点头:“刚刚在那个方向,有个人看起来好像迷路找不到家的狗一般,就是个子高高、额头突出的。”子路立即谢过,赶忙朝那个人指引的方向去,跑了几步,却忍不住笑得停了下来,“哈哈哈,原来老师像一条迷路找不到家的狗……哈哈哈……”

在子路豪迈夸张的笑声中,镜头往上攀,变成俯视的远景,就在街角我们看到东张西望的你,镜头再拉高,有一波烟尘危危然飘过来,远方是厮杀中的战场,火焰扬起…….

剧本只花了两个星期就写出来,稿纸厚厚一沓。写完的当下,在书房中起身,真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我并没有不切实际的梦想,认为这样一部剧本会化成大银幕上的电影,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名和利。写到一半时,我就注意到这剧本的致命缺点──没有女主角、没有恋爱故事,却有好多雄伟的大场面,哪有人会愿意出大钱拍这种电影!我不是没有考虑过,要不要加写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但很快就放弃这个念头了。年轻气盛的情绪里,我拒绝让女主角和恋爱故事模糊了这部剧本的焦点。焦点是:你非但不是个无趣保守、一天到晚订规矩的人,你还是个豪迈自在、开朗豁达而且具备幽默感的人。不然你身边不会聚集那么多不同个性的学生,心甘情愿跟着你流浪吃苦。我的成就感,来自于认真地帮长久以来被误会、被冤枉的你,出了一口气。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年版。《论语》的译注版本很多,杨伯峻的是最经典的。汇编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论语》0篇,做了最为详细具体的分析和注解

你生于公元前年,距离平王东迁约过了两百年。西周时的封建宗法不再有实质功能,然而旧规矩却还没有被遗忘、被取代。

在你之前,所有的教育都是贵族教育,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而且教育的目的并非要让一个人变得更强悍或更有能力,而是要教人学会贵族社会所需的礼仪规范。那就像是修剪篱笆树一样,藉由教育将每个人的样貌训练成一致,不会像野花野树那样东生西冒的。贵族教育的重点是让人的行为符合其相应的身分。

你自己说:从十五岁开始认真学习了原有的贵族教育内容,然后“三十而立”,三十岁而有了自立的能力。在你之前,“三十而立”的“立”指的是找到一个贵族主人,用自己学会的能力来服务主人;但你的“立”却不是,你在三十岁时成了一个老师,这是你在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突破。

三十岁当老师有什么了不起?很了不起!因为在你之前,根本没有“老师”这个行业。原本贵族教育体系里,身分、技术都是一代传一代,世袭父子相传的,不会传给别人。

你创造了“老师”这个角色,不只是中国最早的专业老师,同时也是最杰出的老师。传统上说你有七十二弟子,重要的是,光是有可信史料记载的孔门弟子,一二十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显然,你教的,不是一套统一的教材,也没打算教出一模一样的学生。

你的弟子中,我最喜欢子路,所以电影剧本才会以“子路之死”开头。那是出自《左传·哀公十五年》的记载,说卫国发生了动乱,太子蒯聩出亡后又回到卫国,要和自己的爸爸争夺王位。蒯聩为了扩张势力,就挟持了外甥孔悝,占据孔悝的城。当时子路是孔悝的家臣,事情发生时他人在陈国。而在卫国的朝廷里还有孔子的另一名学生子羔,子羔看状况不对,逃离卫国,在到陈国去的路上,遇到了正要赶到卫国的子路。子羔就警告子路:卫国情况很危险,不能再进去了。子路坚持:作为家臣,主人有难时,非得尽职救难不可。

仲由(前54-前)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之野(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孔子得意门生,以*事见称。为人亢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六艺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他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子器重。子路的言行在《论语》中出现过四十一次。是孔子弟子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个

子路回到卫国,当面质问蒯聩,并火爆地威胁蒯聩,若敢对孔悝不利,他会立刻找人继承孔悝,继续对抗蒯聩。蒯聩被骂得火大了,就派石乞和盂去击杀子路。

两人“以戈击之”,子路落居下风。《左传》中特别记载,打斗时子路的帽缨(绑帽子的带子)断了,于是子路说:“君子死,冠不免。”死前所做的最后一件竟然是将帽子戴好,然后“结缨而死”。子路至死都不屈从,以“结缨而死”的动作,嘲讽了蒯聩不知礼、不顾廉耻,和自己的父亲争王位的荒唐行为。蒯聩之所以出亡,主要因为他的父亲卫灵公有一名大美女宠妾“南子”,南子竟然又和另一名男子宋子朝发生了不伦的感情,成为卫国的丑闻,蒯聩要替父亲报戴绿帽的仇,想杀了南子,行动却失败了,反而不见容于卫灵公。

《论语》中也记载过你到卫国时,和南子之间发生的事。南子听说你到了,要求见你,你去了,然而回来后,却被子路摆了个大臭脸。“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子路在不高兴什么?子路不愿接受你竟然也是个爱好美色,会被美色诱惑的人。他更不愿人家猜测你想透过南子在卫国谋求权位。子路不赞成、不希望你去见南子。被大弟子子路如此明白质疑,你只好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如果真的如此,那就让上天惩罚我吧!

这就是你和子路之间的关系。

《论语》里多次提及子路,每次都显现了他特殊的个性。例如你和四个弟子一起谈话,希望大家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马上抢先回答,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他有自信在三年间,就让一个中型而且陷入危难的国家,翻身变强变好。子路说完了,你笑了。

后来曾点问你笑子路什么,你回答:“治国应该要有礼,子路讲起话来大剌剌的,所以笑他。”你笑子路,但并没有否定子路的志愿。另外一段,你对其他学生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那是你的感慨,觉得自己的理想无法实行,那干脆漂流海上算了;若真有这么一天,大概只有一个人会跟着你,就是子路。

有人把这话转述给子路听,子路很高兴,高兴你最了解他,他绝对卫护老师到底,不离不弃的。有那么一天,孔子要“浮于海”,放弟子们自由发展,却会有一个人打死不去,那个人就是子路。但你还是要夸他一下,对他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你真的比我还勇敢,但你别急你别忙,我还没找到做木筏的材料呢!──简短的对话,再次显示了子路有多性急,也可以看出你特别的幽默感。

还有一段,你又叫颜渊和子路说说自己的志愿。当然还是子路抢着先回答,他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最好的东西都要和朋友一起享用,就算被朋友用坏了也没关系。有趣的是,颜渊也回答了之后,子路还用同样问题反问老师你,仿佛是说,我们给了答案,老师也要给答案啊!

《子路问津图》(明)仇英绘

子路为什么这样和老师互动,近乎没大没小?因为子路只小你九岁。子路死在戈下那年,你七十二岁,子路也是个六十几岁的老者了,却到老还那么冲动。

《左传》后面补了一小段你闻卫乱的反应。你看子羔回来了,脸色发白,因为你深知子羔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他都回来了,表示卫国的情势真的很糟。你慌然预言:“柴也其来,由也死矣。”而果然子路就真的死了。知道子路死了,《礼记·檀弓篇》记录你“哭于庭”,你太悲伤了,甚至没有办法回到屋内才哭。而且后来陆续有人来吊丧子路,“夫子拜之”,这是大失礼,你是长辈,照礼数,是不能替晚辈子路回拜的。你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失礼,但你和子路的关系早已超越“礼”在你心中所能承载的,你非得如此失礼,才能发泄子路之死带来的冲击。

你一生最大的成就、最大的快乐,以及最深的悲哀都和你的弟子有关;你的生命,和弟子紧密连结。你是这样一个全心全意的老师,你更是这样一个充满真情真性的了不起的人。

我从三个方向仰看你的巨大贡献:第一,立志普及贵族教育,开创了“老师”这个身分、这个工作,将原来只在贵族身分之间流传的知识与技能,拿来教导不具备贵族身分的众人。在这一点上,你的作法是很叛逆的。周朝以血缘组织架构的宗法规定:什么样身分的人才能相应做什么样的事。虽然你总说要复兴“周公之礼”,但你却同时也是“礼制”最大的破坏者,礼本来是跟随身分的,哪能“有教无类”?如果真能恢复了周公所制定的“礼”,那么第一个要取消的,就是“老师”这个身分。

第二,你不仅将传统的贵族技术教给原来没有资格受教的人,而且还扩大了教育的意义与内容。你的教育要区分“君子儒”和“小人儒”。甚么是“小人儒”?就是抱着功利态度来学习的,想要学些“有用”的技术。“君子儒”呢?那是认认真真学习,不去想之后能得到怎样的俸禄。作为老师,你最大的贡献在教会学生,学习,不只是为了糊口。

《论语》里头记载很多关于“出处”的讨论。“出”就是去卖,拿技术去卖,“处”就是留着。你最欣赏的弟子是颜渊。颜渊一辈子没出去卖他的技能,学了一身能力,却没办法在那个时代得到发挥。你称赞他:枕着手臂睡,光喝水就很高兴。“学”的意义在你手中改变了。学不是学技术,是学“人格”。后来的荀子说得更清楚,“有为人之学,有为己之学”──“小人儒”就是“为人之学”,“学”是工具,拿这工具去服务别人。你看重的却是“为己之学”,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完整更丰富的人。

第三,改造了“学”之外,你还改造了“礼”。你是当时有名的“知礼者”,对于封建宗法有关的礼数,知道得比别人多、比别人细。但你却不强调礼的规矩,转而强调规矩后面的精神。

你说“祭神如神在”,祭神要假装神在,也就是说不是真的有神,是为了给自己心理安定,所以假装有神在。你不谈“怪力乱神”,因为你要的是去除神怪信仰后的礼的精神。礼本来是一套规定、一套技术,却在你手中变成了一套原则。你反复探讨礼背后的精神,让礼仪的“礼”变成了道理的“理”,学习规矩的同时,要探讨规矩后面的道理是什么。

你还原了“礼”的根本作用。“礼”不只是拿来规范贵族行为的,“礼”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美好的秩序状态,因此我们要学“礼”,要懂“礼”,管辖贵族的宗法封建没落了,人却还是需要“礼”,以“礼”彼此相代,互相尊重,大家才能过得安心安稳。“礼”的具体内容,可以随着时代变化,但不能放弃“礼”规范、融洽人与人关系的作用。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礼”,那就只能依靠“法”──惩罚性的外在规则──来维持秩序,大家都只是为了怕受罚而守规矩,那样的社会很紧张、很可怕。

你重新诠释了“礼”,在教育的过程中偷天换日,将原本西周宗法封建传下来的东西,改变了实质内容,这是你开创的功绩。第一、开创老师身分,第二、强调将学习变成目的,第三、改变了“礼”的实质内容,从这三大功绩我们可以明了,你内在有极为强大的生命力量,你必须有巨大的叛逆性,以及强大且坚持的逻辑头脑。

年1月11日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树起了9.5米高的孔子青铜像。不过,由于巨大的争议,立了整一百天后,孔子像被悄悄移至国博西侧北庭院内

我从这样的角度理解你,并相信这样才能比较公平地接近历史事实的你,也是在今天还可以提供巨大启发的你。你有方正、有矛盾、也有正直热情等多重面相,你绝不是传统刻画单调的孔子,而是一个活泼充满生命力的人,敢于挑战传统,敢于思考新事物新原理的人。

后学杨照敬禀

杨照台湾作家、文学评论家和*论家。《新新闻周刊》副社长兼总主笔。年生人,本名李明骏。台湾大学历史系本科、美国哈佛大学东亚史硕士,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著有《在阅读的密林中》、《问题年代》、《故事照亮未来》等。

好文推荐

日本兵是不是真的很矮?二战日本步兵平均身高低,强调近战搏杀

笔者曾问过多位抗战老兵一个问题——“都说小日本小日本,日本兵是不是很矮?”这些老先生们的回答大同小异,他们见到的日本兵身高大多在厘米以下。另有一些老先生回忆,到抗战胜利前,侵华日军中出现了高度近视甚至一些有轻度智力障碍的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时代

正史留名的诈骗案:尼姑摇身一变成公主,骗得皇帝大臣团团转,与驸马共枕十二年才被揭穿

《宋史·公主传》中记载了一个胆大包天的诈骗案:尼姑冒充公主。最后居然还真的蒙混过关了,甚至于在享受了十几年的皇族富贵生活后,骗子最终以公主之礼下葬。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这个就是我,是美国人给我拍的!”:寻找微笑的远征军娃娃兵在腾冲的国殇墓园,松山的远征军雕塑方阵,都有以娃娃兵为原型的雕像。原型出自一张抗战时期的珍贵照片:一名明显未及从军年龄的小小少年,穿着不合身的远征军军服,浑身上下挂满挎包、水壶等行军装备。他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稚嫩的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毫无对战争的畏惧之色。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获得本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1
查看完整版本: 孔子诞辰致豁达开朗叛逆的仲尼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