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荀子三七
TUhjnbcbe - 2023/2/7 1:00:00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71021/5779684.html

译注:方勇李波

出版:中华书局

强国

“力术止,义术行。曷谓也?曰:秦之谓也。威强乎汤、武,广大乎舜、禹,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力术止也。曷谓乎威强汤、武?汤、武也者,乃能使说己者用也。今楚父死焉,国举焉,负三王之庙而辟于陈、蔡之间,视可、司间,案欲剡其胫而以蹈秦之腹,然而秦使左案左,使右案右,是乃使仇人役也,此所谓威强乎汤、武也。曷谓广大乎舜、禹也?曰:古者百王之一天下、臣诸侯也,未有过封内千里也。今秦南乃有沙羡与俱,是乃江南也,北与胡、貉为邻,西有巴、戎,东在楚者乃界于齐,在韩者逾常山乃有临虑,在魏者乃据圉津,即去大梁百有二十里耳,其在赵者剡然有苓而据松柏之塞,负西海而固常山,是地遍天下也。威动海内,强殆中国,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广大乎舜、禹也。然则奈何?曰:节威反文,案用夫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焉,因与之参国*,正是非,治曲直,听咸阳,顺者错之,不顺者而后诛之。若是,则兵不复出于塞外而令行于天下一;若是,则虽为之筑明堂于塞外而朝诸侯,殆可矣。假今之世,益地不如益信之务也。”

译文:“依靠强力的办法行不通,合乎道义的办法行得通。说的是什么呢?回答是:说的是秦国。秦国的兵力比商汤、武王改威武强大,领土比舜、禹还广大,然而忧患不可胜数,提心吊胆地常常害怕天下联合起来攻打自己,这就是所说的依靠强力的办法行不通。为什么说兵力比商汤、武王还强大?商汤、武王,能够使喜欢自己的人为己所用。现在楚王的父亲怀王死了,国都被攻陷了,楚王背着三个先王的牌位逃到陈、蔡两地之间,窥视着有利时机、等待着可乘之隙,想抬起脚来直捣秦国的腹地,然而秦国让他向左就向左,让他向右就向右,这是使仇人为自己所役使,这就是所说的秦国的兵力比商汤、武王还威武强大。为什么说领土比舜、禹还广大?回答是:古时帝王统一天下、臣服诸侯,疆域没有超过方圆千里的。当今秦国南面占据沙羡一带,这便是长江以南了,北面与胡、貉相邻,西面占有巴国与戎地,东面占有楚国的土地与齐国接界,在韩国的军队已经超过了常山而占据了临虑,在魏国的军队已经占据了围津,即距离大梁只有一百二十里,在赵国的军队侵占了苓地而又占领了松柏之塞,背靠西海而把常山作为屏障,这是领土遍及天下,这就是所说的领土比舜、禹还广大。它的威势震慑天下,强大危及中原,然而忧患不可胜数,提心吊打地常常害怕天下联合起来攻打自己,那么该怎么办?回答是:节制威力返回到礼义上来,选用那些端正诚实守信美好的君子治理天下,同他们一起参与国家*事,端正是非,治理曲直,听*于咸阳,顺从的国家不管它,不顺从的就加以诛伐。像这样,那么军队不用再到塞外而*令就能通行于天下了;像这样,即使给秦王在关外修筑明堂来使诸侯朝拜,也是可以的。当今之世,增加土地不如增加信用更为迫切。”

应侯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

孙卿子曰:“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素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入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是所见也。故曰:佚而治,约而详,不烦其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虽然,则有其諰矣。兼是数具者而尽有之,然而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是何也?则其殆无儒邪?故曰: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

译文:应侯问荀卿说:“进入秦国看到了什么?”

荀卿说:“它的关塞险要,地形有利,山林河谷美好,物产丰富,这是地理优势。进入国境,观察它的风俗,百姓纯朴,音乐不淫荡污秽,服装不怪异,非常害怕官吏而顺从,真像古时的人民。等到了各级城邑的官府,百官严肃认真,无不恭敬节俭、敦厚可敬、忠诚守信而不懈怠,真像古时的官吏。进入它的国都,观察士大夫,走出家门,进入公门,走出公门,回到家里,没有个人的私事,不勾结,不结*,没有不明智通达而公正无私的,真像古时的士大夫。观察它的朝廷,退朝时各种*事处理得毫无遗留,安闲得好像没有什么可治理的,真像古时的朝廷。所以它的四代都能取得胜利,并非侥幸,有其必然性。这是我所看到的。所以说:安逸而能治理好,简要而又详细,不烦劳而有成效,这是治理的最高境界。秦国类似这样。尽管如此,仍有它的忧虑啊!秦国兼而具有以上几个条件,然而用王者的功绩名声来衡量,那还相差很远啊!这是为什么?大概是没有儒者吧!所以说:治国纯用儒术就称王,驳杂就称霸,二者一样也没有就灭亡。这也是秦国的不足。”

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敖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县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希,其县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箸焉,可以时托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译文:积累微小的事情,每月积累不如每日积累,每季积累不如每月积累,每年积累不如每季积累。一个人大凡喜欢轻视小事,大事到来才努力去做,像这样就常常不如认真治理小事的人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事来得频繁,花费的时间则多,它积累起来功效就大;大事来得稀少,花费的时间也少,它积累起来功效就小。所以珍惜每天时光的君主就称王,珍惜每季时光的君主就称霸,出了漏洞再去补救的君主就危险,时间都荒废的君主就灭亡。所以称王的君主重视每一天,称霸的君主重视每一季,勉强存在的国家陷入危险后君主才担忧,亡国的君主国家灭亡后才知道灭亡,大难临头才知道死亡,亡国的祸乱悔不胜悔。称霸的君主的善*显著,可以按季度记录下来;称王的君主的功绩名声多得每天记录也记不完。财宝货物以大为贵重,*教功名正好相反,能够积累微小的事情才会迅速成功。《诗经》中说:“道德轻如毛发,人民很少能举起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凡奸人之所以起者,以上之不贵义,不敬义也。夫义者,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今上不贵义,不敬义,如是,则下之人百姓皆有弃义之志,而有趋奸之心矣,此奸人所以起也。且上者,下之师也,夫下之和上,譬之犹响之应声,影之像形也。故为人上者不可不顺也。夫义者,内节于人而外节于万物者也,上安于主而下调于民者也。内外上下节者,义之情也。然则凡为天下之要,义为本而信次之。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

译文:凡是奸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君主不重视道义不尊重道义。道义,是用来禁止人们作恶为奸的。现在君主不重视道义,不尊重道义,像这样,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产生舍弃道义的思想,而有趋向奸邪的想法,这是奸人产生的原因。况且,君主是下人的师表,下民应和君主,打个比方说,如响随声,如影随形一样。所以作为人君的不能不慎重。道义,对内调和人心而对外调和万物,上能安定君主而下能调节万民。内外上下都调和,这是道义的实质。既然这样,那么治理天下最重要的,道义是根本而信用是其次。古时夏禹、商汤立足于道义,致力于忠信而天下安定,夏桀、商纣抛弃道义、违背信用而天下混乱,所以作为人君的一定要慎重地对待礼义、务求忠信然后才可以。这是作为人君的最大根本。

堂上不粪,则郊草不瞻旷芸;白刃扞于胸,则目不见流矢;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非不以此为务也,疾养缓急之有相先者也。

译文:厅堂上面没有打扫,那么郊外的野草就顾不上清除;雪亮的刀子刺到胸前,那么眼睛就看不到飞来的箭;迅猛的戟砸到头上,那么就顾不上十指被砍断。并不是认为这些不要紧,而是痛痒缓急有先有后。

1
查看完整版本: 荀子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