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开创者——孔子
孔子是中国第一位职业教师。孔子姓孔名丘,公元前年生于鲁国,他位于中国东部的现在的山东省。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私人身份教了大量学生的人,他周游列国时有大批学生跟随着。
孔子和六经的关系是这样的: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连编者也不是。但是我认为孔子对六经的研究和推广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跟大成就。作为一名第一位职业教师,孔子是一位教育家,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应该是“君子”之意吧)。
孔子思想很丰富,他在传播六经和“述而不作”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修行的观点。关于社会,要“正名”,是说人们做事要“名实相符”,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关于人的德性,孔子强调仁和义,特别是仁。义是事之“宜”,即应该。仁者爱人,仁人是“全德之人”,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如何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推己及人包含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忠,即尽己为人;否定方面是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许多思想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说得好听,而是因为有理想,有具体措施,能够实行。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约前)是邹人,反映孟子思想的著作是《孟子》,孟子代表儒家的理想主义的一翼。这个结论可以从《孟子》一书中看出。关于个人,孟子坚持“人性善”,人性的本性是什么?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对人性的认识充满了理想,对人性的看法表达了极大的信心。这种看法很积极,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们有重视道德提倡自我反省的传统,我认为很大一部分是是受人性本善的影响,西方制定法律是基于人性本恶的角度是做预防的,我们设计法律制度是从人性本善的角度去考虑的。关于社会,孟子提倡统治者施“仁*”,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超越于时代的先进观点,融化在中国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养料。
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
荀子名况,又号询卿,生卒年不详,赵国人,著有《荀子》一书,荀子的思想主要熔铸于这本书中。同样属于儒家,但荀子的思想和孟子有很大不同,甚至是孟子思想的对立面。
前面讲了,孟子持性善论,但是荀子最著名的是性恶论。他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不是假的意思,而是人为的意思。因此荀子看重人的努力,强调人后天的培养。这一点,荀子的思想既不盲目自信,又充满自信。
孔子、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影响最大的人物。先秦儒家先简单介绍到这里,读书笔记要介绍新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