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学文学院庞光华教授年生于重庆,男,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主要研究汉语史、训诂学、音韵学、文化史、古文献学。本文参考文献随文出注。详文参见《论荀子对老庄的批评》,见《五邑大学学报》年第1期。
提要:《荀子》对《老子》的有诎无伸的思想,对《庄子》的乐天安命的顺应自然的思想都有尖锐而中肯的批判,《荀子》对“至人”的论述与《庄子》不同,更有人文主义的色彩。《荀子》的学术批评往往只注意对方的缺点,不提对方的优点,与《庄子·天下》篇以来的学术批评强调美恶并举的传统不同。
关键词:荀子诎伸刚柔天道至人
庞光华教授《论荀子对老庄的批评》《荀子·天论》关于“天人之分”的论述非常精辟,强调了“天”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存在,与人间的治乱祸福无关。
这是对先秦早已存在的“天人感应”观的批判。《荀子·天论》称:“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此可比较《庄子》关于“至人”的说法。
考《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田子方》:“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乐也。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
《田子方》又曰:“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田子方》引老聃曰:“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庄子·知北游》:“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庄子·达生》:“子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
待续
庞光华教授《论荀子对老庄的批评》参考文献
另参看萧公权《中国*治思想史》(辽宁教育出版社,年)第三章《孟子与荀子》第七节《天人之分》,韦*通《中国哲学辞典》(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天人之分”条。
《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同篇又曰:“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这些论述表明天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不介入人间的治乱祸福。
《荣辱》篇:“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法行》篇:“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