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荀子将自己的思想容纳百家学说,取精华去糟粕,随后将思想不断深化、整理。到了先秦时期,他提出的礼制思想已经形成了系统化、全面化的特点。可能这么说大家会觉得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我们就从儒学历史的根源方面去讲述它的形成和运行方式,以及荀子对其做出的贡献。荀子提出的礼制思想体系形成之前,其基础是周文的儒家文化价值理念。这其中有很多的理论对于当代的统治者来说,有着极强的操作性、制度性、*治体系稳定性。
这也是先秦时期最为珍贵的思想财富,国家的*治需要这样的思想去不断深化,让国家能够像一台精密的设备一样,能够稳定的去运作,并且在稳定的情况下获得提升的机会。这是对于*治方面的贡献,更重要的是,这种学说对于先秦儒学来说,是一个拓展的舞台,一个本就健康的思想学说,在这个大方向确定的情况下,更多的思想家可以跟着这个方向去细化,去升华其中的思想。荀子就是深化其思想的一员,当秦朝建立之后,随着秦始皇的死亡,胡亥上位之后,因为残忍对待百姓百姓。他没有按照儒学思想去运作国家,最终被灭亡,从而在之后不断斗争下,汉王朝建立了。
汉王朝虽然在末期名存实亡,但这个时代确实是儒家学说成长的完美摇篮。在建立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儒家学说的地位。荀子的礼制思想在这个时候就有了更为明显的价值体现,对于汉代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第一,他针对人性论,提出了自己的性恶论说法,他表示人性本身是有恶的元素在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并且绝对必要的!人性论的说法则是人性是本善的,道德教育修身养性要注重自觉。一个是必要,一个是自觉,两个思想相辅相成,也揭开了后人对于人性的讨论和不同理解的诞生。当然这只是一个宽泛的说法,其中的内容和价值是很密集很深奥的,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研究一下。
第二点,荀子丰富了天道观思想,这也是他自己礼制思想的绝对基础。简单的概括,荀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人本身的价值是需要通过个人实践去提升或者降低的。迷信的想法不能有,事情都是人做的,并没有所谓命运安排好的说法。
从历史的角度去看,他的这个说法是及有说服力的。一个国家的建设到稳固到昌盛,其功劳来自于领导者的决策,劳动人民的辛劳以及*治人才的管理和人才的不断更新。这些都是需要人去做的事情,而不是上天能够决定的,之所以在先秦之前没有出现过一个绝对意义上的皇帝,就是因为他们将很多精力和经济花在了不存在的天神身上。人力才是国家的助力,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价值,才是理性正确的态度。
最后比较重要的一点,荀子所提出的礼制思想,能够给到国家统治者更强的操作能力,完善了治理天下的系统结构。从*治方面看,礼法的存在对百姓进行了“行为限制”,但也提升了健康的社会环境和风气。礼义制度的出现,让仁*德*的重要性得到了提升,社会*治需要多人去负责,而不是一个人说得算,工作需要进行分工,礼义不光是君王的责任,也是从下到上每一个管理者的责任。
荀子对于儒学的理解很透彻,并且凭借着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了升级,说他是先秦儒学的奠基者,是正确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