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孝道思想同儒家其他派别有很大的差异,显著特点是他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孝是由君主圣人制作编定的礼、义而形成的。
荀子的孝道思想荀子的社会理想是富国安民,他认为“兴孝悌”是安民、安*的重要措施之一。荀子说:“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作为人君,要“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作为臣子,要“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作为人父,要“宽惠而有礼”;作为人子,要“敬爱而致恭”;作为人兄,要“慈爱而见友”;作为人弟,要“敬诎而不苟”;作为丈夫,要“致和而不流,致临而有辨”;作为人妻,要“夫有礼则柔从听侍,夫无礼则恐惧而自竦也”。
“君臣不得不尊,父子不得不亲,兄弟不得不顺,夫妇不得不欢,少者以长,老者以养,故天地生之,圣人成之”,“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对父母之孝,荀子强调“敬”。荀子援引孔子语录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有言曰:衣与!缪与!不女聊。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为而无孝之名也?”就是说,儿女如果对父母行为不恭敬,言语不和逊,面色不柔顺,即是早起晚睡,耕耘栽种,十分辛苦劳累奉养父母,也不会成为孝子。
荀子的孝道思想同儒家其他派别有很大的差异,认为“孝”要从义不从父,认为“大孝”在于服从道义、坚持原则,“入孝出悌,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荀子认为尽孝应该慎重思考后,对错分清楚后才服从,这才是孝道。“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儒家的孝道思想经过荀子的改造以后,于现实的*治联系更加紧密,孝与忠也进一步结父能生之,不能养之;母能食之,不能教海之:君者,已能食之矣,又善教海之者也,三毕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