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稷下学堂bullldquo云
TUhjnbcbe - 2022/7/15 18:39:00

稷山感怀

稷山,在青州城区西北40余里的邵庄镇,濒临淄河南岸,与淄博市的临淄区接壤,虽然山体矮小,海拔仅米,但它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

远古年代山上即有后稷祠,战国时期又在原来基础上建立夫子庙,成为历史上最早纪念孔子的地方。荀子、淳于髡等一大批稷下学士,也在这里留下了足迹。现存五株唐柏,是青州最古老的侧柏树。年,稷山石室汉墓群的发现,使其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稷山的历史价值又一次得到升华。

稷山厚重的文化内涵,对后世的影响将长期地延续下去。

五谷之神——后稷

稷山之名,来源于古时候山上建有后稷祠。稷是一种谷子,泛指粮食作物,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被帝王奉祀为谷神,亦称谓江山社稷。后稷姓姬,名弃,是古代周族的始祖,也是中国农业生产的始祖。传说古时邰氏之女姜嫄误踩了巨人的脚印,而怀胎生子,因所生孩子没有父亲而被抛弃,故名弃。

《史记?周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螈,原为帝喾元妃。姜螈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適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在儿时,就喜种五谷麻菽,长大之后,精于农耕,培育了黍、稷等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做过分管农事生产的官,教民耕种,使“天下得其利”,大大推动了农业种植的发展。周族认为他是发现和种植农作物的先驱,因而被奉为“五谷之神”,又称后稷。稷山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处,到了商周时期,附近居民为纪念后稷,祈祷农业丰收,百姓幸福安康,在山上建起了后稷祠,之后连年香火不断。

后来,后稷祠毁于东西周更替的动荡年代。但历朝历代每年农历四月十七这天,山上都有庙会,人们或载歌载舞,或焚香烧纸,以示对这位农业始祖的怀念。

夫子庙

周王室分封诸侯,姜太公建齐国,此后献公定都临淄,因稷山风水不凡,又离临淄较近,历代齐国公侯经常登临稷山。

最具影响的是齐宣王在稷山顶部后稷祠的遗址上,建立了孔子庙。孔子生活在齐景公时代,生前多次来到齐国,宣传他的“仁爱”思想和治国主张。我们熟悉的“三月不知肉昧”、“丧家之犬”等故事,都发生在齐地。孔子的思想对景公及后代君王影响较大。齐宣王不仅建了孔子庙,还塑上孔子和众弟子像,并多次登山拜祭,因此稷山便成了历史上除曲阜以外,最早纪念孔子的地方,所以稷山又名夫子山。稷山除了农历四月十七这天以外,每年还有两次庙会,即农历的八月廿七孔子的诞辰日和二月十八孔子的忌日时,人们纷纷前去朝拜祭奠。

稷山顶上现建有一间红瓦石屋,并存有清宣统九年的残碑,已断成数截,但依稀可见重修碑文:稷山之有圣庙,关一方教化,开一代儒风,自齐宣王创立以来,迄今二千余载,其间之修葺难续,终因年久失缮,风雨摧残,墙垣圯毁,榛莽菀秽,而圣像遗迹埋没殆尽,仁人贤士赴登临者,鲜不一见而生叹。况今近异端蜂起,圣教几淹,伦理濒泯,道德几于扫地矣。乡中耆老乃倡议重修,鸠工庀物,不数日告竣,但愿文风日盛,文运重新。

稷下学宫溯源

由于“稷”是“五谷之长”,又有江山社稷之意,因此稷山就成了古齐国的吉祥标志,历代国君和黎民百姓,都对稷山爱戴有加,十分器重,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从齐国都城的稷门,到离稷门不远的“稷下学宫”的命名就是很好的见证。稷下学宫不仅在当时,就是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以及现在的学术界,也是相当知名的。汉代大学者刘向在《别录》中记载:齐有稷门,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

自田齐第三代国君田午桓公开始设立“稷下学宫”,到齐宣王时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的田齐执*者,在临淄“开第康庄之衢”,营造高门大屋,接纳四方学者,给予高官厚禄,却不让他们参与琐碎纷扰的*务,只让他们在稷下学宫专门从事教学研究活动。所以,天下学士,各派名流纷纷云集稷下,多者达数百上千人,其中被封为上大夫的佼佼者就近百人。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基地,是世界上最早、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官办大学,也是一座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

稷下学宫不仅是一座教育之宫,培养封建官吏的育士学校,同时是一座辉煌的学术殿堂。它开创了我国百家争鸣的优良学术风气,促进了各派学术思想的交流与发展,并融汇百家之说铸就了博大丰厚的稷下之学,孕育了齐学代表作《管子》等一大批著述,给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

稷下学宫作为学术论争的场所,学者们自由争辩,互相切磋,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淳于髡与孟子的辩论便是一例:有一次当时的大学者兼*治家淳于髡针对儒家“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质问孟子:“假如嫂子掉进水里去了,要不要用手去拉她呢?”孟子用常规与权变的关系作了回答:“男女授受不亲,那是礼的要求;嫂子掉进水里要伸手拉她,是随机应变。”淳于髡接着问:“现在天下人都掉进水里了,应该怎么救呢?”孟子说:“嫂子掉进水里,要用手去救;天下人都掉进水里了,应该用仁爱道德去救。”

荀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说集大成者,中国古代杰出的*治理论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15岁游学到稷下,先后三次主持稷下学宫事物,在稷山一带居住、活动长达三十年之久。在此期间,荀子著述颇丰,《荀子》是荀子及其门徒的一部论文集,从今存32篇来看,大部分为荀子自著;《赋》是他的一部散文集,语言生动优美,出自其中的成语典故不下百个;《天论》是他的代表作,它辩证了天与人的关系。他说:万物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某一种事物又是万物的一部分。愚蠢的人只知道某一种事物的一部分,就自以为知道了大自然的规律,这实在是无知了。这就是所谓的“一物一偏”。荀子当时提出“一物一偏”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非常可贵的,是整个学术界认识论的一大进步。

齐国学者邹衍的大九州学说,也是稷下学宫的学术成就之一。他由中国的大地山川推而论之,进而推想世界的广大。邹衍说:中国叫做“赤县神州,”是九州合成的整体,不能分而论之。再有九个赤县神州合成一个更大的州,周围碧海环绕。这样的大州又有九个,外面有大瀛海环绕,那才是天地的边缘。邹衍的想象虽然与后来的科学认定有差异,但他的天才猜测,却开阔了当时人们的心胸和眼界。而且把整个中国当作一个整体,即赤县神州来看待,为统一中国的神圣大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可以说,稷下学宫在中华民族思想发展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稷下学堂bullldquo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