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辑
国际儒学论丛
《国际儒学论丛》的宗旨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对待学术争鸣的态度是“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儒学产生于百家争鸣的时代,也将在国际化的百家争鸣中创新发展。
本期目录
特稿
《周易》与现象学对于哲学重建的意义黄玉顺
名家访谈
情感与超越
——专访黄玉顺教授黄玉顺 林孝斌
儒家思想
“耳顺”的儒学传统及其现代意义〔韩〕李润和
董仲舒的盛世之忧曹迎春“天人合一”与理学的使命张恒冯友兰新理学“负底方法”探析李晓帆
儒学专题·儒家礼学
《周礼》的*治模式及其成书年代夏世华
西汉礼学的分化、特征与明堂阴阳说任蜜林
从宋学看“礼”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丁鼎
国际儒学
儒学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和近现代演变韩星
儒家伦理学
儒家责任伦理的辩证特征涂可国黄道周的君子观审视孙君恒 关殷颖德性认识论视角:通过孟子重新发现儒家理智德性耿芳朝章太炎对戴震“以理杀人”的诠释贾泉林
古代易学
论惠栋对汉易的疏解及创新赵晓翠 崔恩帅
儒家经典诠释学
古义与治道:杨慎“舍宋取汉”的《尚书》学向净卿试论康有为儒家经典诠释的价值与意义刘星
儒家文化学
儒家传统文化复兴何以可能
——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颜景高
儒家动态
儒家艺术哲学的开掘与拓展秦树景
文章摘要
特稿
《周易》与现象学对于哲学重建的意义
对于哲学的重建,《周易》与现象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现象学的一般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解构、还原、建构。对于《周易》来说就是:解构《易传》的理性形而上者以及形而下者的观念;还原《易经》的神性形而上者的观念;乃至还原到“易经古歌”的前存在者的存在观念。而建构,按照生活儒学的观念,实际上是一个逆向的过程,即从我们当下的前存在者的生活感悟出发,重建哲学的形而上学(包括神性形而上者),进而重建形而下学——知识论、伦理学。
名家访谈
情感与超越——专访黄玉顺教授
这些年来,儒家的超越性问题已成为中国哲学的一个热点问题。“生活儒学”创立者黄玉顺先生近期发表的一系列相关论文,引起了学界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