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大家谈思孟学派宗教性研究兼论荀子对
TUhjnbcbe - 2021/8/7 3:56:00

SIMENG

思孟学派宗教性研究

──兼论荀子对思孟的批判

程永凯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级博士研究生

本文转载自《荀子研究》第二辑

[摘要]儒教问题由来已久,争论双方对宗教的定义和态度都不一样。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儒家不同流派之间的学理体系各不相同,此前的儒家宗教性研究太过笼统。孔子在思孟学派中的地位近乎教主,思孟学派“依仁以成礼”,通过对“至诚、五行、四端、性善”等概念的诠释,构造了一个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天人合一的心教体系。荀子“设礼以显仁”,思想富含科学性,这是荀子批判思孟学派的根本原因。思孟学派的宗教性主要体现在“内在超越”层面,而在“敬天祭祖”层面,思孟学派和荀子都具有一定的宗教性,但他们都缺乏宗教的情感要素。在同具儒家人文性的基础上,思孟学派的宗教性更强,荀子的科学性更强。今后的儒学研究,当从人文性、宗教性、科学性的三重维度入手,更加立体地呈现儒学的完整面貌。

[关键词]儒家;宗教性;思孟学派;荀子

儒家是否是宗教?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发生在17-18世纪(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的“中国礼仪之争”,其实质就是儒家的宗教性问题。最初只是耶稣会与多明我会等天主教派关于译名、祭祖、祭孔等问题的争执,最后发展为罗马教皇与康熙皇帝之间的*治事件。随着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加深,到了20世纪,该问题成为中国学界的热门话题,相关的讨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派:儒教派与非儒教派。但具体情况要复杂的多,因为大家所执之“宗教”定义并不一致,对于宗教的态度也不一样。比如,同属儒教派者,康有为认为神道、人道都是宗教,陈焕章认为无神论也是宗教,任继愈认为儒教都是糟粕,李申认为宗教不一定主张出世;同属非儒教派者,梁启超、陈独秀、梁漱溟、熊十力等强调儒家不同于宗教,唐君毅、牟宗三、刘述先、杜维明等却认为儒家具有宗教性或内在超越性。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率先提倡“儒教是教”观点的是任继愈。支持“儒教是教”的学者有何光沪、赖永海、李申等,以李申为集大成,反对者有张岱年、冯友兰、李国权、崔大华等。

儒教问题绵延了四个世纪之久,迄今仍无定论,足见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实际上,儒家是非常庞杂的,即便确立了“宗教”的定义,也还是难以一概而论。孟子与荀子,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汉学与宋学,程朱与陆王,他们同属儒家,但学理体系却各不相同,甚至针锋相对。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儒家宗教性进行研究,只能是笼统的,以偏概全的。一个可行的办法是,选取儒家中某一学派进行细致研究,而放弃那种全面的笼统的叙述。在这一方面,杜维明先生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其《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一书,就是以《中庸》为研究对象,“具体而深入地讨论了‘君子’、‘依赖社群’和‘道德形而上学’诸多问题及其同儒学宗教性的内在关联,从而初步构建了阐述儒学宗教性的概念演绎体系”。本选题即以思孟学派为研究对象,详细考察其不同层面的宗教性,进而分析荀子对思孟学派批判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了儒学的三重维度问题。

YI

在展开研究之前,仍然需要对宗教的特征进行简单介绍。对于此一问题,众说纷纭,如张岱年认为“是否重视生死,是否讲来世彼岸”是宗教与非宗教的根本区别,陈独秀、梁漱溟、牟钟鉴也认为“出世”是宗教的基本特性。此外,有狄郁之“敬天”说,抱木之“救人”说,蔡元培之“信仰心”说,而张君劢认为宗教的四个特征是“信仰、主宰、仪式、来生”。在这一问题上,台湾学者如刘述先、杜维明、林安梧等受到了西方神学家保罗·蒂利希(PaulTillich)的影响,把宗教界定为一种“终极关怀”(ultimateconcern)。综合来看,认为宗教追求“彼岸”、“出世”、“来生”的,其参照物是基督教或佛教,其他的“敬天”、“救人”、“信仰心”、“终极关怀”等说法,结合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定义更加宽泛。很明显,依据前一类说法,说儒家是宗教就会引发争议,而依据后一类说法,儒家就可以被定义为某种宗教。本文既然要研究思孟学派的宗教性,势必要采纳后一类说法,即较为宽泛的宗教定义。

“思孟学派”是现代学术术语,指战国时期以子思、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术流派。最早以子思、孟子并称的是《荀子·非十二子篇》,现代学术范式兴起以后,思孟学派得到了一定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家谈思孟学派宗教性研究兼论荀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