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高考命题热点必背范文立德树人与
TUhjnbcbe - 2021/7/17 22:28:00
立德树人

核心解读

让道德之花盛放

巴尔扎克说:“黄金的枷锁是最重的。”在金钱至上的21世纪,人们的心灵除了容纳物质,还需要留有一方道德的绿洲,滋润干渴的灵魂。

著名学者李汉荣曾说:“站在山里的夜空下,仰望苍穹,发现今夜的天空缺失几颗道德的星星,虽然依旧辽阔无垠,却缺失原有的美丽。”天空的美需要道德之星的点缀才显得浪漫夺人眼球;山川的美需要道德之花的芬芳才显得温柔扣人魂魄;成功的美需要道德之心的指导才显得绚丽让人尊重。可是,在金钱横行霸道的市场中,虽有各种规则制约,但有时它们也被金钱所奴役,仿佛金钱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各种防盗锁,我们看到的虚伪的美食王国里的一幕幕为牟取暴利而践踏道德底线的现象是最好的见证。

俗话说每个人都有背后的黑暗面,而食品便也受人感染了。饭店里桌上绿油油的炒蔬菜背后有黑乎乎的地沟油;香味扑鼻的牛肉背后有粘粘的牛肉膏;金灿灿的炸鸡块背后有辣味的苏丹红;色香味俱全的糖醋排骨背后有被列为危害剂的瘦肉精;或许那酒杯里的酒兑了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水;继“三聚氰胺”三鹿奶粉后的含有黄曲霉毒素有毒奶粉把牛奶狠狠地踢出了我们的生活;大而绿得卖相的不孕黄瓜迫使妇女们和少女们把原本营养丰富的黄瓜拒之门外……为了捕获金钱,黑心企业家将道德底线视而不见,破坏市场秩序,危害人们健康,污染道德的清泉,最终他们成了被法律制裁的人,担负了一身罪名的同时也失去了金钱的青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无视道德的人,法律无法容忍。没有道德做支撑的事业大厦,在金钱之风的吹拂下,迟早会坍塌;没有道德做根基的千里长堤,最终会因为金钱之蚁的蛀蚀而千疮百孔,不堪入目。当金钱统治了心海,人们就会成为负重前行的奴隶。

在生命的天平两端,我们应该慎重放置金钱的砝码,不要让心灵因为金钱的超载而失衡导致崩溃。用道德做旋律,即使是朴实无华的歌词,也能创作出一段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音乐。因为一句“缺钱不缺德”而被人称为“中国的脊梁”的老郑的行为,就是对道德至上最完美的诠释。数九寒冬,他只穿单薄的衣服,挑着四大包羽绒服穿梭在人群中寻找失主,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把羽绒服给自己穿上,他只说:“咱缺钱不缺德。”“棒棒老郑”是好样的,面对诱惑,他用道德作盾牌,扞卫自己高洁的灵魂不受污染。在他心中,始终留有一块道德的绿洲,那里有圣洁的鲜花在盛放。尊重道德会让我们的心很踏实,让我们不会因金钱而迷失方向,它让我们的步伐更坚定,脚迹更深刻,让我们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站稳了脚跟,而不是当一簇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浮萍。

历史的长河荡漾着时代的涟漪。大浪淘沙,在殿堂里,唯有那些敬仰道德的人至今还被我们顶礼膜拜。呼喊着“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于谦;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不堪忍受不劳而获的生活而离家出走的托尔斯泰……他们的精神,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让我们汲取,代代不息。

非淡泊无以明志。闲暇时分,我希望在静谧的话语中,抛开尘世的金钱的牵绊,守护心中那不容玷污的道德之花。

一、立意高昂。考生虽说在文中列举了社会生活中大量的“失德”现象,但是始终还是呼唤我们要坚守道德,承担起这个社会应有的责任的,可谓哀而不伤。

二、文采飞扬。名言警句,排比句式、反问句式、疑问句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文采飞扬,气势磅礴。

三、内容丰富。纵观本文素材,巴尔扎克、李汉荣、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朱自清等古今中外的详略素材有几十个,可谓丰富而又安排合理。

莫打开欲望之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面对义,孟子毅然将生死置之度外,至于远不及生的利,则更不必言之了。由此可见,古之圣人早已将这一利义观纳入了君子之必备素养,其更是各行各业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一位锁匠晚年时决定从两位徒弟中挑选一位作为自己技艺的唯一传承人,为此他让两个徒弟各打开一个保险箱。两分钟后,大徒弟就打开了保险箱,老锁匠问他看到了什么,大徒弟说:“我看到了大量的钱。”二徒弟花了半个小时才将保险箱打开,老锁匠问他看到了什么,二徒弟支吾着说:“我不知道保险箱里面有什么,我只是按照您的要求打开了锁。”老锁匠决定将毕生的技艺传授给二徒弟。

虽说大徒弟仅花两分钟就打开了保险箱,其技艺可谓精湛之极,但老锁匠还是选择花半个小时才将保险箱打开的二徒弟作为自己技艺的传承人,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徒弟在开锁的同时也打开了心中的欲望之锁,而二徒弟眼里只有锁而没有欲望,这便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但时至今日,“毒胶囊”、“地沟油”、“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刺痛着消费者的心。这不仅是道德与欺诈,诚信与诓骗之间的博弈,更是职业道德与人性之欲望之间的较量。而一旦眼里只剩下利,社会便开始浮躁,职业道德也随之开始沦落,所以我们必须坚守职业道德,莫打开欲望之锁。

坚守职业道德成就一代儒商。孔子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荀子也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由此可见,儒家思想肯定人的趋利性,但更强调的是“义”对“利”的决定作用,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北京同仁堂创建于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从创业之初就提出了“济世”、“养生”的经营宗旨,在赚钱与济世养生这二者之间,其始终把济世养生放在第一位,一直为济世养生而制药卖药。先义后利的职业道德让同仁堂成为百年不倒的金字招牌,更成为一代儒商的典型代表。

失去职业道德害人终害己。年5月22日,微博账号为“作业本”的一网友发布微博称:“由于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终食客们拒绝为半面熟买单,他们纷纷表示还是赖宁的烤肉较好。”年4月16日,加多宝公司在其微博账号“加多宝活动”中称:“多谢作业本,恭喜你与烧烤齐名。作为凉茶,我们力挺你成为烧烤摊CEO,开店十万罐,说到做到。”“作业本”与加多宝公司这种利益至上以违背社会公德的方式贬损烈士形象用于市场营销的低俗行为,属典型的丧失了职业道德,理所当然遭到了社会的强烈谴责,当二被告被判决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时,人们拍手称赞。

孟子曰:“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其认为,自然生命是人的“小体”,精神生命是人的“大体”;利只能满足人的“小体”需要,而道德才能满足人的“大体”需要。因为人与人之间如果处处以“利”来计算而没有了“道德”,其结果往往是“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这种“惟利是求”的行为方式、价值选择不仅会加剧人际关系的紧张,而且还会造成“上下交征利”以致于“国危”。

在大力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必须坚守职业道德,莫打开欲望之锁。

一、结构严谨。考生开篇引述试题材料并分析结果的原因,接着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上阐释坚守职业道德,莫打开欲望之锁的必要性;在文章的主题部分,考生从“坚守职业道德成就一代儒商”与“失去职业道德害人终害己”两个角度上加以例证,最后又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引证并总结全文。

二、对比鲜明。孔子名言、孟子名言、同仁堂,这些文化素材考生信手拈来,将其与“毒胶囊”、“地沟油”、“塑化剂”、“加多宝低俗营销”等现实素材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坚守职业道德,莫打开欲望之锁的重要性。

守住道德的底线

康德说:“一生中只有两种东西让我仰望终生。一是头顶的天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星空因圣洁令人瞻仰,而内心的道德,人生的底线,更因其可贵崇高令人恪守终身,不敢逾越。

为了等待一位残疾人上车,多耽误一分钟的时间也会大声埋怨的人,不能说坚守了道德底线;一位73岁的老人突然晕倒在街上,掏出元请求相助,路人也只敢围观却无人敢伸手扶她一把,这些路人不能说是坚守了道德底线……一幕幕令人揪心的画面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难道我们整个社会都已经逾越过道德的底线?

道德底线的缺失给我们带来惨痛代价还不够嘛?中国更多的人还在死守着捍卫者为自己的道德底线大家都看到了吗?

*大声说:“我没有!”面对《实话实说》中越来越少的实话和越来越多的掩饰,面对一些电视节目“公共与商业”不分的恶劣行为,面对越来越多商业节目给人带来不良影响,他愤怒了。“我要是把那良心丢了,我的病就好了!”*大胆地用善良和正义感打击了这些社会现象,守住了自己的道德底线。

长江大学的学生大声说:“我没有!”长江大学十多名学生在江边野炊,这时两个小孩突然落水,危急时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迅速的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救助这两个素不相识的少年,但水情复杂,三名学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用勇气与牺牲捍卫了自己的道德底线。

李承鹏大声说:“我没有!”身为足球记者的他,因报道黑哨多次遭到封杀,最后被停职处理,但他要的公平,他要的呯击,就像决提的洪水,最终决堤而出,震撼全社会。足球采访、评论都太浅显,他转而写小说。那是他用新的战场来捍卫社会的良心,道德的底线。“我就是太犀利,太尖锐。”但是,李承鹏的道德仍然坚持着正义和大气。

道德的法庭不在律条上,而在社会的一双双眼睛,道德的好坏,天平不在公堂上,而是人们的心里。人在做,天在看。善恶美丑,一并都有公正的评判。

伸出你的手,是援助的爱;摊开你的心,是放飞的爱。一双手,一颗心,是小爱亦是大爱;一双手,一颗心,是温暖亦是希望;一双手,一颗心,就能守住人的道德底线。

我们渴望道德盛行、风尚纯美的社会。这样,残疾的母亲不必担心赶不上班车,这样,摔倒的老人不必担心无人救援。这样,人间处处都有和谐花开。

一、结构严谨。文章主体部分从正面举了三个事例,从结构上,紧凑有序地进行了论证。分别列举了——*大声说:“我没有!”,长江大学的学生大声说:“我没有!”,李承鹏大声说:“我没有!”。这有力地反复,增强了说服力,在结构上也恰当地起到了为主题服务的作用。

二、句式灵活。作者在论述的时候,多用陈述句,为了增强说服力作者还巧妙地用了疑问句。如:难道我们整个社会都已经逾越过道德的底线?道德底线的缺失给我们带来惨痛代价还不够嘛?以强烈的反问,增强了语气,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撑起道德的天空

李汉荣在散文《今夜的泪水》中说:“当在万籁俱寂的山林仰望这片天空,发觉今夜的天空缺少了几颗道德的星星,纵使依然浩瀚无垠,却遗失了从前的美丽。”尼采曾指着大街上车水马龙说:“世界是道德的世界,人却非道德之人。”他们二人的语言阐述着同一个信息,这个世界和时代要向前发展道德这个支点必不可少。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撑起一片道德的天空,携手创造一个巨轮劲转的大时代。

然而,我只叹,在今天的天空下,确乎缺少了从前的闪耀。前些年的“周老虎”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似乎成为了揭露社会道德缺失的伤疤。再后来,三鹿的毒奶粉,双汇的瘦肉精,大学校长的假论文……我不禁质问,物欲面前,道德真的那么不值一提吗?

当然不是!道德常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勿失心中的良知,撑起道德的天空,还是一碧万里!

一、中心突出。标题即中心,主体部分从“个人”到“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述了“撑起道德的天空”的作用。

二、内容丰富。李汉荣、尼采、钱钟书等人物的话在作者笔下信手拈来,游刃有余,这样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再加上周老虎、毒奶粉等一些事例的运用,使得整篇文章内容不但充实而且丰富。

才与德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这位作家所说的人要读的三本大书,在我看来,“有字之书”即为人所受到的教育和文化;“无字之书”指的是人在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而这“心灵之书”则是一个人的道德与言行。

吾认为,这“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均可归为人的才能,而这“心灵之书”则指人的品德。作家的话其实是在告诫我们,做人就应德才兼备!
  

在这人日益复杂的信息化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才能,那么他便很难在这个社会中立足。没有才能的人即使品德优异也只会是社会的害虫,因为他们无法对社会做出贡献,只会不断地消耗社会资源,他们的存在只会拖社会发展的后腿。在这群有德无才的人当中,啃老族、富二代、官二代等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他们或许品德优异,但他们在做的只是挥霍父母的钱财、社会的财富,他们的人生毫无意义。所以说,有德无才是万万不能的!

当然,仅仅有才却无道德也是不行的,日渐增多的高智商犯罪便是明证。不得不说,那些高智商犯罪者都十分有才。他们大多数都毕业于名校,接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了各项专业知识,本可以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最终走了歪路中,身陷囹圄,抱憾终生。究其原因,便是这些人有才无德!他们失去了道德的约束,为了一己私利损害社会利益,才终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种人,其实比那些有德无才的人更令人痛恨!有德无才者只是在浪费社会资源,而他们不仅在浪费社会资源,更是在促使社会倒退,如果把有德无才者比作寄生虫,那么他们就是地地道道的病毒!因此,道德之于个人有甚至超过才能的重要性。

当今之中国,则必定是早已知晓才德对于人之必要性。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提高公民才能的举措;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则是为了提升国民道德素养,提高道德品质。但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德才兼备,是必须让学校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思想教育,杜绝重分不重德的现象发生。只有学校这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才能使人们真正做到德才兼备。

才与德,这两个人所必需的要素,真的是缺一不可!只有做到德才兼备,才可称作真正的完整的人!

一、观点新颖。考生将“心灵之书”理解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比起那些将心灵之书理解为理想、梦想、追求的立意显然是新颖、深刻的。

二、内容丰富。啃老族、富二代、官二代高智商犯罪者、感动中国、义务教育,这些充满着时代气息的素材使得整篇文章内容不但新颖而且丰富,再加上作者犀利的语言,足见论证之力度。

传统文化

命题核心解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是广大炎黄子孙自我确认、自我阐释、自我表达的特殊符号和与生俱来的精神支撑,在人类文明百花园里独树一帜、争奇斗艳。多年来,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丰富滋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再造文化新辉煌,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特立独行于世界民族之林,体现中华文明应有价值。

建设文化强国,要注重开展文化教育。全国*协常委冯骥才说:文化建设应从教育开始,让孩子从小心灵里就有文化的情感和情怀,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此话很有道理,因为建设文化强国,就要从根本上重视文化教育。

建设文化强国,要树立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这个文化形象不能与传统割裂,而只能是带有传承色彩的文化面孔。如此,这个文化形象才具有民族性,才能与现代性接轨。

建设文化强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是在打倒“孔家店”等一系列反传统运动中逐渐过渡而来的。这一向被看作中国走向新生的必然之路。遗憾的是,以往所谓抛弃传统糟粕,结果是把延绵数千年、具有独特人文价值的传统文化也当做脏水给泼了出去。时间证明,这些传统文化是非常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

建设文化强国离不开文化创新。在当今的国际社会竞争中,文化竞争愈演愈烈。传统文化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空间似乎越来越少,而面对传统文化的精神瑰宝,我们如果不能进行灵活的创新,而是固步自封,丰富的文化资源便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扬和利用,也阻碍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需要内容上的推陈出新,也需要形式上的花样翻新。后者不是个可有可无的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削弱乃至损害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传统文化的“酒香”毋庸置疑,但如何使这香飘得更远、更为迷人,却是新时代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挥不去的老规矩

礼仪之邦,这个文雅的称号,曾让我们引以为豪。

从古至今,我们这个源远流长的国度里,逐渐留下了各种老规矩,并将它的芬芳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说起老规矩,我们的思绪总会飞得很远。端午节到了,要吃粽子、赛龙舟;元宵节到了,要吃元宵、赏花灯;新春佳节到了,小孩们当然最高兴,放鞭炮,领压岁钱,在外忙碌的大人要赶回家与家人团聚,一起围着桌子吃饺子、谈收获说祝福……这些,都不是什么硬性规定,可是久而久之,却成了人们共同遵守的习惯,成了老规矩。这不,到了现在,这些老规矩的光泽也未曾褪去丝毫,就像一颗璀璨的宝石,在时间的长河里,经受了冲刷,仍然经久不衰。

有一种老规矩,谁都不会感到陌生,它就是节俭。反对浪费,提倡节俭,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我们呼吁的一种精神。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人富裕之后大脑里便有了铺张浪费的想法。讲面子、重排场,在他们的思想里植下了根,然后又发芽,开花,最终结出浪费的果实。但是很快,“拒绝剩宴,争做光盘”,一个名为“光盘行动”的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拥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这一行列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节俭这一传统美德。或许应该说,是这个提议,唤醒了我们埋藏许久的民族记忆。

有一种老规矩,谁都不敢轻易打破,它就是孝顺。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孝男背母赏梨花。”好感人啊!一个国税局的干部,背着年迈的母亲走在梨花盛开的地方,多么惬意,多么温馨啊!他的心,一定和莲花一样纯净,像莲花那般静静地开放,带给我们的,是对老规矩的无限感怀。让母亲开心,让母亲幸福,这是老规矩,这是每个人都应该、也必须做到的事情。可是,如果我们的内心不够纯净,如果我们的灵魂还有尘渍,那么,我们的情怀便难以展示出这份真诚。希望这一举动能够唤醒世间的亲情,能够让人找回久违的老规矩。

还有一种老规矩,谁都不应放弃,它就是尊重。有一个人的名字,我们或许还很陌生,但是,他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尊重。他叫雅维?李,是荷兰一家保险集团的首席执行官。他无意中在电视里看到河北的一些孩子上学条件艰苦,便慷慨地给予资助。可是,当记者邀请他上电视接受采访时,他拒绝了。他说,让孩子们出现在镜头前,孩子们的心灵可能会因此而受到伤害。他真的了不起,因为他给了孩子们最难得的尊重。

从古到今,老规矩也一直在改变,但无论怎样改变,都会保留其特有的芬芳。

一.结构严谨。考生开篇即总写了一些老规矩的普遍存在,足见作者生活底蕴丰富,故能罗列一些老规矩如数家珍,笔法老练;接着,围绕观点提出了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写老规矩对现代社会的重要,节俭、孝顺、尊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最后的总结简练亲切而留有余味。

二.语言灵动。“好感人啊”“多么惬意,多么温馨啊”,作者信手拈来,彰显了语言极强的亲和力;“他的心,一定和莲花一样纯净,像莲花那般静静地开放”,“是对老规矩的无限感怀”,比喻形象而贴切,表现了孝顺的可贵、孝心的美丽。

在传承中创新

清代著名书法家翁方刚一生研究书法,讲究笔笔有来历,最佩服唐代虞代南、欧阳询的书法;同为清代书法家刘石庵则善于发展自身的笔法,创造出了一种新书法。有人问翁:“刘的书法如何?”翁说:“他有哪些笔是古人的?”刘反驳:“他的哪一笔是自己的?”

其实书法既要向古人学习,也要创造新笔法,这才能称得上好的书法,而文化亦如此。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既要继承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也要在此基础上创新,发扬自身的特点,这样的文化才能发展得更成功,流传得更久更长。

“创新”即推陈出新,迎合时代的潮流。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传统的文化是固定、不可改变的,但这不是绝对的。流传至今的文化,必然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但是,文化也像生命体一样,需要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来维持活力,这血液便来自创新。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其之所以经久不衰,全凭我们代代人的不断创新,让汉字从最初的甲骨文到现在的简体汉字,创新的力量可见一斑。

然而现在面对网络语言有人认为是创新,也有人认为不是,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明白,文化的传统,不仅可以让今人接续前人,而且还可以让后人连接当今的思想。汉字其独特的魅力在于它的内涵,一个字,便是一种情。这是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

网络语言在大谈自己“创新”的同时,却忘记了汉字的根本。这又何来的创新呢?同样,作为国粹之一的京剧同样也面临着危机。

犹记得第37届中国区比基尼小姐总决赛和全球总决赛的启动仪式上,参赛佳丽们穿着京剧元素的比基尼进行了展示。京剧是我们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宝物,但却和比基尼联系了一起,这难免不让人联想到美色,无疑是在亵渎传统文化,这不是创新,是糟蹋国粹。因此,创新我们也要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与之相比的是,新版京剧“草船借箭”才是名副其实的创新,它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京剧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这让逐渐被人们淡忘的京剧再次成为舞台的亮点。

我们守礼,却不再封建,我们相信天理循环,却不再崇拜鬼神。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他们的思想随着文化的传承得以改革,文化的传承带着他们的希望得以创新。但文化的创新不能只在新,滥竽充数等同于火上浇油。我们在创新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文化的传承,传承无异于其根本。

文化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向往,不是我们手中玩新潮的道具,所以,文化创新不仅是新,更要有其根本,在传承中创新才是发扬光大之正道。

一.立意深刻。本文既肯定文化需要传承,也肯定文化需要创新,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考生在倡导文化需要传承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创新,在倡导文化需要创新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根本,可谓思辨型极强。

二.素材丰富。翁方刚、刘石庵、汉字创新、比基尼京剧、草船借箭等古今素材考生信手拈来,从而使文章言之有物,内容详实。

站在悬崖边上的文化

谈到文化,都会联想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那些深刻的思想如一幅幅壮丽的景象,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近观这些年来,让人惊叹的是,祖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被众多不肖子孙们遗弃,深深地被现代化给湮没。

走进祖先的世界,翻开历史的画卷,蜿蜒坚固的长城正舞弄身姿,富丽堂皇的故宫正在向我们招手。微笑,孩子般的纯情依旧让人向往,无论是汉魏唐宋,还是元明清的文人骚客们,书写怀才不遇的作品让人感慨,盛唐时代的歌韵至今还让人沉醉其中,百姓辛勤劳作,与远亲近邻和睦相处是何等幸福?每年过着中国的传统节日,一个家族的人一起做饭菜,围桌而坐,就算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也其乐融融。

那些美好的画面是曾出现过,但是对我们来说,似乎那只是一种回忆,一种让人觉得很虚渺的幻想。因为,现代的人早巳被现代文明所俘虏,渐渐淡忘了传统文化的真正含义。

穿梭在现代社会的城市里,散发出一种令人可怕的气息,城市化建设是我们的追求,搞好经济是我们的追求,人民富裕是我们的追求,难道继承传统文化就不是我们的追求了吗?

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付出代价的是一片片良田被毁,一道道名胜被摧。推倒的是一座座传承建筑,损失的是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财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至今令人叹惋,难道也要让后人为我们叹惋吗?保护好中华精髓的文化,不应发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恶性循环。这些已经够严重了,让人担忧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逐渐西方化。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各种节日蕴含了特殊的含义,比如五月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的壮志,春节是为了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分享一年的收成,诉说来年的打算。辛辛苦苦地劳作了一年,组织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或节目,让大家欢欢乐乐过大年,那是一种不一样的韵味。可是,似乎现在过年的节目都被一台“春晚”所包容,没有了更多的期待。难怪很多人都觉得过年已经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要让我们在某一天羞于再提及这句话。纵观眼前,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正站在了悬崖边上,作为中国人,保护它,传承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构思巧妙。作者先肯定中华古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辉煌,但这不是目的,只是为下文蓄势,目的是为下文批判现代人忽视古文化的行为做法作铺垫,有了前一内容,后面的批判就显得既有依据又有必要了。

二.气势磅礴。本文的语言很有力度,如巧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又如“作为中国人,保护它,传承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等语言有演讲稿般的气势,能让人感到其中的慷慨激昂之激情。

重拾遗落的平衡

如果我问你“白骨精”是什么意识,你会脱口而出:“白领、骨干、精英”;如果我再问你“知音体”、“甄缳体”、“蓝翔体”是什么意识,你更会“文思如泉涌”地写上一段。

这时,我们不妨换个问题:你知道汤一介、季羡林、任继愈、周汝昌的故事吗?你会背诵多少首古典诗词?你看过几遍《红楼梦》......这些问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哑口无言。

这就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自诩为新新人类寻求个性,独树一帜的年轻人面对传统文化的尴尬与无奈,他们的文化结构和层次发展是极为不平衡的。

所以,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人们似乎面对流行的、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便趋之若鹜,而对厚重的传统文化却越来越淡忘,这更是一种严重的文化失衡现象。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中国古代有无数的传世名作。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唐诗宋词,流芳千古;四大名著,熠熠生辉……这些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文化。可如今呢?“美女作家”、“少年作家”层出不穷,一篇篇穿着华丽外衣的文字活跃在文坛。而一些作家,辛辛苦苦创作了半生也还是一无所成。于是,为了“新作”,也难免“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重新找到我们文化结构的平衡吧!不期望每个人都如郭沫若一般把《红楼梦》倒背如流,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对历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人抱怨名著的过时,试问,相对流行歌曲,《论语》、《孟子》经大浪淘沙,还被我们一代又一代地传诵着,这算过时吗?相反,有哪一首流行歌曲能够穿越时空,这样经久不息呢?

昔日,鲁迅作品从中学教材中“大撤退”,就在我们忘却鲁迅时,德国人却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没有“鲁迅”?就在我们只隐约记得春秋时有位叫孙武的名人时,美国西点军校却早已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材,西方的商家也纷纷用《孙子兵法》来指点迷津;也就是我们在对外来文化津津乐道之时,西方学者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令我们震惊的命题——二十一世纪必将是儒学的世纪。

当然,社会在发展,人们也应该接受流行文化,但社会再怎么发展,也绝不能丢失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从现在起,重拾那些遗落的厚重的传统文化,做一个文化结构平衡的现代人,那么,这才是真正的新新人类!

一.思路清晰。作者从文化结构是否平衡写起,来表达对现代人丢弃传统文化,过分追求流行文化这一现象的忧虑,呼唤人们重拾经典,做一个文化结构平衡的现代人,属典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思路。

二.观点深刻。本文在倡导追求经典的同时又没有否定流行文化,使文章又充满了辩证色彩。

-文章来源-

*编辑:作文君*我们尊重原创,因无法查明原出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文章-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高考作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命题热点必背范文立德树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