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第14讲
诸子百家之荀子:劝学、修身,青出于蓝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有个村镇叫八特村,相传村名是战国时邯郸名相蔺相如和名将廉颇所赐,因为村中有八姓、八地、八山、八河、八树、八石、八村、八老。村里有个荀家庄,相传便是荀子的出生地。
根据八特村的记载,荀子的父亲荀荻是方圆百里的名人,家里守着皇封的数百亩土地、桑园和山川。荀子出生那一年,天降异象,谷秀双穗,花开靠背,喜鹊登梅。那年除夕夜,荀家添了个大胖小子,荀荻给孩子取名“荀况”,字卿。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卢重环,其人美且鬈。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荀子四岁的时候就会背诵《诗经》中的名篇《关雎》《召南》《卢令》《十亩之间》。
十三岁那年,荀子的家乡遭遇了一场大旱,颗粒无收。荀家庄的乡亲们扶老携幼外出逃荒要饭,眼看着小伙伴们一个接一个离开,荀子难过极了。他找到父亲,和父亲商量将自己家的余粮拿出来一些,设粥棚接济穷人。八特村是通往秦晋的必经之路,荀家的粥棚一搭就是两个多月,活人无数。
除了熟读四书五经,荀子还跟着父亲学习兵法,听爷爷讲三家分晋的故事,了解赵国是如何由弱变强的。小小年纪的荀子还曾在附近的卧羊坡排兵布阵,教训了附近耿家庄的一个村霸“耿霸天”。
长大以后,眼看着战国纷争,荀子不满足于在荀家庄守着几百亩地衣食自足。他决定去齐鲁一带游学,于是,荀子辞了父母,别了伙伴,离了故土,去当时最有名望的稷下学宫学习治国之道。
荀子在齐鲁大地一呆就是四十年,期间,他因为学问大,被尊为“最为老师”,并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职位类似今天北京大学的校长或者中国社科院的院长。
荀子此后的生平多依赖于司马迁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节选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荀卿是赵国人,从小聪明好学,有神童的美誉。荀卿长大以后,曾去燕国游学,可惜不被赏识。五十岁的时候,也有人认为是十五岁时,因为齐襄王招纳贤士,加上稷下学宫名气太大,藏书丰富,荀卿来到齐国游学。
荀子在齐国待了几年,大有长进,齐王封他为“列大夫”,也就是齐国的顾问。当时,邹衍的学说夸张空洞;邹奭的虽然周密却又难以实行;淳于髡则是偶有精辟之语。田骈等人死后,荀卿最为年长,且资历最深,于是,荀卿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
后来,齐国有些小人眼红,就毁谤荀子。无奈,八十多岁的荀子就去了楚国,春申君仰慕荀子美名,让他担任兰陵令。春申君死后,有人进谗言,荀卿被罢官,在兰陵安家。这时候,荀子已经八九十岁了,年老的荀子眼看着世道败坏,于是推究儒家、墨家、道家活动的成败得失,著书立说数万字,写成《荀子》一书。相传荀子在一百岁的时候召开“传经大会”,其门下弟子如海,以毛亨、浮丘伯、陆贾、穆生、张苍五人为首。荀子死后葬在兰陵。
在哲学上,荀子提出了“人定胜天”和“人性恶”的主张。荀子认为,人通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味迷信上天,屈从命运,不如蓄势待发。和孟子的“性善论”不同,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只不过通过后天的约束、学习才能变善、变好。
在文学上,荀子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选入中学课文里的名篇《劝学》。
《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却比蓝草颜色更深;冰由水凝结而成,却比水更冷。木材直如墨绳,煣成车轮,弯曲如圆。即使风吹日晒,也不会再挺直,因为被加工过了。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锋利,君子博学且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
堆积土石成高山,风雨兴起;汇积水流成深渊,蛟龙出现;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提升,圣人心境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不能远行千里;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不能汇成江海。骏马一跃,不足十步;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只能藏身蛇、鳝洞穴,因为它用心浮躁。
教材对《荀子·劝学》原文进行了删减节选。其中那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被演绎更为人所熟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诸子百家中,荀子是一个另类的存在。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个徒弟,荀子在兰陵时期还收了两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弟子——韩非子和李斯。这两个弟子实在的太优秀了,他们不仅一手埋葬了荀子所代表的儒家学派,而且还结束了一个时代,搞垮了一个王朝。而那,已经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荀子还干过一件颇有争议的事,那就是以一己之力单挑整个江湖,他写了一篇《非十二子》,公然向其他十二个学派开战,加上韩非子和李斯这两个徒弟的所作所为,有人怀疑荀子是否属于真正的儒家学者。
先秦时期,有一种乐器叫“相”,关于它的模样,有人说是舂牍,状如捣米的杵柱,演奏时,双手持以顿地。也有人说是搏拊,形状像鼓,演奏的时候挂在脖子上,以手拊拍。
后来,人们把“成相”这种一边念诵一边拍打的演奏方式引申一种文学样式。《荀子·成相》全文五十六章,六句为一章,句式为三、三、七、四、四、三,句式长短相同,有的押韵。有人说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兼具叙事与抒情的民间曲艺形态,清朝人甚至称其为“后世弹词之祖”。
《荀子·成相》节选
请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
……
曷谓贤?明君臣,上能尊主下爱民。主诚听之,天下为一海内宾。
让我敲鼓说一场,先说世间多祸殃。愚昧昏庸害忠良。君主没有好国相,就像瞎子没人帮,心中多迷惘。
什么叫做有贤能?君臣职责能分明。对上能够尊君主,对下能够爱人民。君主真能听从他,天下统一全平定,四海如宾都归顺。
荀子在文学上的贡献还在于荀子是第一个为赋命名并用问答体写赋的人,与屈原并称“辞赋之祖”。
《荀子·赋篇》写了礼、智云、蚕、针五种事物,另外还有两首佹诗。我们切以其中的蚕为例:
有物于此,??兮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贱以分,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名号不美,与“暴”为邻。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弃其耆老,收其后世。人属所利,飞鸟所害。臣愚不识,请占之五泰。
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善壮而拙老者与?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
这里有种东西,形状赤裸,屡次变化奇妙如神,功德泽被天下,为万代修饰人文。礼乐制度靠它成就,高贵卑贱靠它区分。奉养老人抚育小孩,依靠它才行。但它的名字却不好听,竟和残暴为邻。功业建立而自身被废,事业成功而家被破坏。抛弃老一辈,收留后代。它被人利用,也被鸟伤害。恕我愚昧不知,请万事通猜一猜。
万事通推测说:这东西是不是身体像女人,头部像马头?是屡次蜕化而不得长寿吗?是善于度过壮年而不善于养老吗?是有父母而不分雌雄吗?是冬天隐藏而夏天出游吗?它吃桑叶而吐丝,开始纷乱后来有条不紊。生于夏天而害怕酷暑,喜欢湿润却害怕雨淋。把蛹当作母亲,把蛾当作父亲。多次睡眠多次苏醒,事情才算完成。这是关于蚕的知识。
开头一段宛如一则谜语,接下来以万事通的口吻给出一系列排比句,最后给出答案。
(图片源网,侵删。)
不过一家之言,错漏在所难免。去糟粕取精华,齐进步共发展。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