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
4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官方网站公布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齐鲁书社出版的图书《圣人家风》入选。农家书屋建在村里,屋门口连着农家,文化的源头活水从这里流入千家万户。“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新时代的乡村,就这样以文化人,涵养着和睦的家风,淳朴的民风,清正的社会风气,绘就一幅幅和乐怡人的“富春山居图”和“乡村风情画”。
在传统中,圣人家风特有所指,即专指“至圣”孔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开创的家风。《圣人家风》就是以弘扬孔、颜、曾、孟四氏圣人的优良家教、家风为主线,探讨和阐述了四氏圣人家风的形成过程、精神品质及四氏圣人代代相传的家学、家教与家风系统。作者孔丽是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希望通过这本书为当代优良家风的培育、养成和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圣人家风,万世垂范。可惜因为特殊的限定,《圣人家风》无法旁及其他。在家风方面,在齐鲁大地上包括与这片土地有密切关联的、广受称道的还有很多,值得书写的也有很多,例如荀子与荀氏家风,同样堪称有广泛影响的佼佼者。
荀子出生于战国时期的赵国,今属山西一带,但与山东渊源颇深。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等史书记载,他曾长时间在齐国稷下学宫论辩讲学,因为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曾三次担任祭酒。后来,荀子自齐至楚,时逢楚攻占鲁地,楚国的春申君曾任命他担任过兰陵(今山东兰陵)令。为官期间,颇有*声。去官后,继续居住在兰陵,并终老于此。正是在兰陵期间,著作集为《荀子》一书,流传后世。
对于荀子的历史地位和学术贡献,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白奚评价说,荀子是先秦儒学最后一位大师,一般也被认为是先秦学术思想史上、百家争鸣时期最后一位大师。学术界经常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述:荀子是先秦时期哲学思想的最高峰,是先秦学术集大成者。
荀子的理论,也为秦朝“大一统”奠定了思想基础。
荀子“集大成”的成果,集中体现在《荀子》一书中。在这本书里,荀子系统而清晰地阐述了有关*治、经济、教育、军事、艺术等领域的思想和观点,既包括个人立身处世的心得,也涵盖了对于治国为*原则的理解和看法。可以说,这些内容,在“道”的层面上有价值判断,在“术”的层面上有操作指南,一直被荀氏后人学习和遵循,并直接体现为荀氏家风。
荀子特别重视学习。《荀子》的首篇就是《劝学》篇。这篇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指出学无止境,学习需要不断积累才能有所收获,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由此可以做到青出于蓝,后来居上。他特别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告诫一定要“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正是对于“学”的高度重视,荀氏后人中,以学业优秀而取得高位的不乏其人。
荀子主张文武兼备。在荀子看来,一个有出息的人,提笔能写文章,骑马能攻城拔寨,这类似于孔子所说的“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荀子》中专门有《议兵》一篇,就是讲军事的,“壹民荣士”“隆礼重法”等观点,体现了荀子对于军事的卓越见解。
荀子还有慧眼识人的本领。例如在如何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将领方面,荀子提出“六术”“五权”的主张。“六术”就是六个原则,“五权”则是需要权衡好五件事,都非常有见地。
在艺术领域比如对于音乐,荀子也有深刻理解和洞见。荀子在《乐论》篇中就阐述了对于音乐本质、艺术特点、社会功能的认识和观点,指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认为音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荀氏后人,自然深受荀子的沾溉和影响。即使后来迁徙流播各地,荀氏家风代代传承,弦歌不辍,优秀者代不乏人。
要说荀氏后人中的杰出者,能多方面体现出荀氏家风的,荀彧可算有代表性的一个。荀彧文武兼备,有谋略,能识人,作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其言行事迹,《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多有记载,《三国演义》中更有生动描述。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无不对智谋过人、聪明识人的荀彧印象深刻。
据史书记载,荀彧的爷爷荀淑,是荀子的十一世孙。由此可见,荀彧是荀子“根正苗红”的后代。荀彧“少有才名”“清秀通雅”,用今天的话说,妥妥的高富帅。关于荀彧,还有件特别的轶事,说他到人家里做客,“坐席三日香”,于是有了“荀令留香”的典故。如今,这个词还经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风雅倜傥。
史书中也有大段文字用来描述荀彧的智谋与风采。比如,曹操破张绣,擒吕布,定徐州,与袁绍对峙。此时,孔融与荀彧有一段对话。《三国志》中记载,孔融对荀彧说,“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荀彧回答:“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再接下来,曹操被袁绍围在官渡,因军粮将尽准备撤离,荀彧分析认为这是用奇之时,不能退走,随后必有胜机出现。最终的结果,是“皆如彧所策”。
荀彧见事、识人、机变的水平之高,从这段对话中可见一斑。
令人可叹可惜的是,曹操与荀彧后来还是产生了分歧,分道扬镳,并最终以悲剧收场。按《魏氏春秋》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曹操赏赐了一盒点心,打开一看却是空的,荀彧何等聪明,瞬间便明白了曹操的意图,于是服毒自杀了,终年只有50岁。
荀彧的儿子荀粲,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如果说是家风传承的话,荀粲则主要继承了荀子“君子养心,莫善于诚”的那份诚意,而且发挥到极致,达到情“痴”的程度了。他娶了骠骑将军曹洪的女儿为妻,宠爱无限。有个冬天,妻子发高烧,用尽各种办法,体温还是降不下来。他一着急,穿着单衣跑到院里,等自己冻透了,再赶紧跑进屋,抱着妻子为她降温。虽然他宠妻如此疯狂,但妻子天命有限,因病年纪轻轻而香消玉殒。荀粲伤心欲绝。他的好友劝解:再找一个呗,才色双全的难找,像这样仅仅长得漂亮的,再找一个还不容易?他立马反驳:佳人难再得,谈何容易!最终,因为思念伤心过度,荀粲也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其年29岁,令人叹惋不已。
后来,纳兰性德写过一首词《蝶恋花》,上阕“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就引用了荀粲的这个故事。
一个人的成长必然深受家风熏陶,并自然而然地传之后代,在这个过程中,融入血脉中的那种精神气质是恒久不易的。个人如此,家庭如此,社会也如此。不仅圣人家风和名人大家的优秀家风要传承和弘扬,普通人家的优秀家风也要传承和弘扬,这万千家风正是良好社会风尚和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浓浓的家庭情结、深厚的家国情怀,激荡出无惧无畏的强大勇气和力量,一往无前,追逐梦想。
●来源:大众日报
推荐阅读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