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黄玉顺访谈信仰重建与价值传播
TUhjnbcbe - 2021/6/5 20:46:00
黄玉顺教授以基因编码和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类可以不仅在肉体上,而且在精神上“造人”,这对近代人文主义兴起以来,乃至轴心时代以来关于人之存在及其本质的一系列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度冲击。为此,浙江传媒学院李涛教授采访了山东大学黄玉顺教授。黄先生是当代著名儒学家、哲学家、“生活儒学”创立者,他围绕上述价值危机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广泛涉及“新轴心时代”、“新科技时代”、信仰重建、中国文化建设、人类共同文明建构及价值传播等问题。[1]

访谈学者:黄玉顺,山东大学教授

采访人:李涛,浙江传媒学院教授

1.“新轴心时代”的提法在世纪之交成为国际学界讨论的热点,国内尤以汤一介先生为著。这一提法理论上接续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年的观点而来,您对这个提法和理论有何评论?您怎样理解我们这个巨变时代的文化?

黄玉顺:确实,“新轴心时代”这个说法,是从“轴心时代”(theAxialPeriod)概念引伸转化而来的,这个概念出自雅斯贝斯(KarlJaspers)的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汤一介先生是我尊敬的前辈,我当年的博士论文答辩,他是答辩委员会主席。他谈“新轴心时代”,最早是在本世纪初发表的文章《新轴心时代哲学走向的特点》[2];他晚年的一个文集,也题为《瞩望新轴心时代》[3]。但他的基本关切其实是解决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冲突问题,认为未来世界将是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而中国文化和儒家文化应当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元。[4]

雅斯贝斯(KarlJaspers-)

关于“轴心时代”和“新轴心时代”,我自己有另外一种说法,叫“原创时代”和“再创时代”。那是我在年发表的论文《“生活儒学”导论》里面提出的。[5]我所谓“原创时代”,也是继承了雅斯贝斯的观点,即认为从那个时代开始,人类理性觉醒,建构哲学形而上学,由此奠定了人类后来两千多年的基本观念。[6]但我所谓“再创时代”,却和雅斯贝斯的观点不同,而是采纳了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的一个判定,即人类恰恰是从那个时代开始“遗忘存在”;而在我看来,20世纪以来的思想观念其实已经开始突破“轴心时代”或“原创时代”奠定的基本观念的藩篱,回归前存在者、前主体性的“存在”或“生活”,由此重建形而上学、形而下学,重建价值观念,所以我称之为“再创时代”。我的“生活儒学”就是要凸显对轴心时代的这种突破。而如果称之为“新轴心时代”虽亦不妨,但毕竟未能突破雅斯贝斯的观念,即以为我们始终无法超越轴心时代奠定的观念。

中国学界这些年借助于雅斯贝斯“轴心时代”的概念来吁求“多元文化”或“多元文明”,我觉得是很成问题的,因为人们所说的多元之中的“西方文化”其实往往是说的某种现代文明,而他们所说的“中国文化”却是说的某种古代文明,这是把历时性的古今之变说成了共时性的中西之异。试问: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怎样共存?现代性的价值与前现代的价值怎样共存?即以中国的轴心时代或原创时代来看,它固然创造了包括儒家哲学在内的思想观念的辉煌,但同时也创造了包括“三纲”在内的皇权帝国的价值观念,这就需要突破、需要“再创”。

2.先生如何从“生活儒学”和“生活的儒学”的区分中,解释新科技时代人类的价值建构?

黄玉顺:突破原创时代或轴心时代奠定的一些基本观念,在某种意义上回到“前轴心期”,以求思想观念的“再创”,这是20世纪以来的思想前沿,也是我建构“生活儒学”的基本宗旨。至于“生活儒学”和“生活的儒学”的区分,我曾经专文加以辨析,即《论“生活儒学”与“生活的儒学”》[7]。所谓“生活的儒学”,是台湾的龚鹏程教授的提法,意思是要把既有的儒学运用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实践当中去。[8]而我指出,这种“生活的儒学”需要一个前提,就是辨明这种既有的儒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儒学。如果它是前现代的儒学,怎么能将它运用于现代性的乃至“后现代”的生活之中呢?例如刚才提到的“三纲”那样的皇权帝国的价值观念,怎么能运用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之中?所以,儒学本身需要时代转化,即让儒学不仅成为“现代儒学”、“当代儒学”,而且成为“再创时代”、或“新轴心时代”的儒学。这就是我的“生活儒学”的初衷。

按照生活儒学的观念,特别是生活儒学的历史哲学观念,即关于“时代”与“社会转型”的观念,“新科技时代”应当与人类价值观念的“再创时代”联系起来,即突破“原创时代”或“轴心时代”的观念。这是需要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新科技究竟“新”在哪里?当然,所谓“新科技”是相对于“旧科技”而言的,那么,这就涉及库恩(ThomasS.Kuhn)所说的科学“范式”(paradigm)的转换。[9]这就是说,与近代实验科学兴起以来的经典科学相比较,新科技已经发生了某种本质的突破。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本质突破?库恩的着眼点只是科技本身,而我们这里所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玉顺访谈信仰重建与价值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