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草根崛起的典范,人生简洁有力。短短小几千字,就能把他从平民到丞相的人生脉络勾画的非常清晰。
迟暮之时,人都会给自己一份答卷,好与坏跟我们人生规划有很大关系,就像这两份简历:
(一)
李斯生平简介:
寿命:72岁左右
身份:秦代*治家、秦朝丞相
籍贯: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早年经历: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机遇: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主要经历与成就: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十年(前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嬴*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公元前年出生;30岁前做过小吏;30岁左右拜师荀子;35岁左右到秦求职任为郎;37岁左右被嬴*提拔为长史;40岁左右提拔为客卿,献策离间各国;
43岁左右秦王下逐客令,劝谏嬴*,被封廷尉;
统一中原,56岁左右任秦相;
(二)
李四生平简介:
寿命:85岁左右
身份:60岁未退休前,xx公司项目组长
籍贯:20世纪六十年代中国xx省xx人
早年经历:早年知青,后高考恢复参加高考考入大学,得到工作分配。
机遇:被xx大公司招为技术工,后工作成绩突出升为组长。
主要经历与成就:受公司要求,针对市场需求,改良了xx工艺,解决了技术难题,被部门提名,奖励奖章。
多年后,公司出现较大利润压力,需要缩减成本,李四所在部门,再次优化了公司的xx工艺路线,其中李四的方案替公司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公司授予突出贡献奖,并提升为xx项目组长。
升任项目组长后与团队负责公司一些项目的工作,其中改善了现场的制作流程、设备规划布局、现场管理等等,使得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大幅改善,提升了公司运作的效率,被评为优秀项目管理奖。
他工作期间勤恳认真,对公司布置的工作任务积极履行,高度服从管理,是一名优秀员工,为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后上升乏力,后继有新,退居二线管理实验室,直到退休。
对比之下,李四的人生更多是被动顺从,而李斯的人生处处争取、步步谋划。如果不主动创造机会,按当时的情况,李斯肯定是小吏干到天荒地老,到处吃喝打野,生活会过的其乐无穷。
但仅是积极和不积极的区别还不足以导致二位有如此大的成就差异,代表虚拟的文字赋予李四一个穿越时空的机会去寻找李斯真正崛起的真相。读史以明智、知古而鉴今,如果再给李四一次重来的机会,他会如何从李斯的职业规划悟自己新的人生?
李斯家境一般,在悟懂“老鼠哲学”后,先后经历四大阶段-共30来年,来到人生峰顶。他是如何做自己的职业规划?为什么能如此顺利走向相位?
由穿越秦朝的李四亲历感悟。
一、看大流、立远志。
看大流:战国时期人人追逐名利,大潮流下都想干出一番事业,为了飞黄腾达,李斯也图谋着自己的一生,当下治国为大流,诸侯各国都在争取时机自强弱敌,游说之士掌握实权,这正是平民出身的*治活动家施展抱负的好机会,李斯自此定了官道。
立远志:李斯起初做小吏时,看到厕所老鼠在吃脏东西,逢人来狗吠都要担惊受怕。后李斯又走进粮仓,此处的老鼠吃的是粟米,大屋下没有任何惊扰,长得又肥又大,李斯感叹: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
于是他立志做了两件大事:
拜师名师-荀子,学习辅佐帝王之术!
审时度势,决定辅佐秦王一统天下,实现霸业!
李四感悟人生要尽早知道自己是什么?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李斯著的一手好文、写的一手好字、爱读书、喜看天下局势,深知自己是从文之人,看治国之大流再立辅佐帝王之远志,才去求学,最后做官,这是真正的有的放矢。
而生活中的自己,多数不了解自己的个性特长,直到大学连自己专业是做什么都不太明确,就看热不热门、好不好挣钱?选了再说!年轻!到时候可以再换!先走一步看一步,直到走不动的时候,再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该重新选行立业!走的是“摘果实”的路径,哪里有果子就去哪里摘,而李斯是在“种果子”,虽然耗时长,但是自己想要的,有大丰收的潜力。
如何看大流?
人大都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时代下艰难适应,逆转而起的人多半都是顺势而为或者说运气刚刚好。人不外乎“官道”“医道”“师道”“商道”“科道”“军道”,只有真正剖析过自己-对自己的天赋、个性和特长有足够的了解,同时分析过局势-知道这个社会缺什么才能,未来最大的趋势是什么,才能看出这个社会真正“热门”的“道”。
这个“道”里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细分的趋势领域找到自己终极的方向进行匹配就是看大流!李斯看懂了时局下七国纷争,比的就是治国才能,所以他决心要走向真正的仕途。
看大流定人生方向。
如何立远志?
一个人的选择和所在的“平台”会对人造成一步对步步对的叠加效应。所以,要看齐这个领域最大机构、最高职位、最好待遇的标杆,就像李斯经过多方论证,从国家实力、君王胸怀,直接排除掉其他六国,独选秦国。当下缺的是辅佐帝王之人才,所以他一定要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治世之能臣。
1、到底拥有怎样的“才能”才能成为这样的标杆?师从最好处,才从最勤来。
2、到底谁才是最值得自己辅佐的终极的“王”?怎么样配合他、跟着他能够实现一腔抱负?顺带完成自己人生的夙愿!审时度势,看齐最佳雇主,成为最佳雇主的最佳搭档。
立远志定人生志向。
二、储备才学、借势求官。
储备才学-改变人生的第一步拜名师上名校:李斯30岁左右放弃铁饭碗拜师荀子,初期入学考试差,分到差班。于是动了点小脑筋,荀子讲课时,李斯抓住机会,荀子讲一句,他就对答一句,荀子看这个人有点才华,于是把他放到了高级班,自此李斯寒窗苦学,自以为学成。
走的时候却碰到韩非,人家弱冠之年便已才高四海、名动天下,李斯放弃离开,决心与其探讨学问,又加学了几年。期间见识独到,才华卓越,敢为人先,在来自各国的才学之士中积累了名气-成了荀子数一数二的学生,毕业于著名学府稷下学宫后,以至于有秦国相邦差人请才。
借势求官:相邦吕不韦为秦纳人才,广招门客,李斯发现是机会,于是投身相府做舍人,却被郑货给小人度了君子之腹。有一次嫪毐去饭馆吃东西闹了点事,李斯见不惯饭馆仗势欺人,于是替嫪毐出了口气,中间双方打了起来,王绾恰巧遇见了熟人嫪毐,于是不打不相识,王绾和李斯顺道吃了个饭,这才为李斯的仕途奠定了人脉基础。
可李斯不愿被王绾直接举荐,自己又开始“出头鸟”的在相邦门口墙上写了一段论当代大势的文字(这段文字的厉害之处在于李斯写出了相邦吕不韦的志向心思),被相邦知道后差人请做了舍人,自此上了官船。
李四感悟人生要知道自己有什么?没有什么?准备什么?
既然走仕途、志在辅佐秦王,自己凭什么才能辅佐秦王?李斯评判了时局,秦国一直有一统天下之志,需要的是强盛本国、削弱他国、吞并统一各国的谋士大才。自己目前还只是小吏,虽读过不少书,但是真正专业的治国方法只是略知皮毛,想做到实战治国完全不够。
志在治理天下肯定要储备辅佐帝王的才学以及出师名门,而怎样的才学才是辅佐帝王的才学-荀子的治国之术,而怎样才是出师名门-稷下学宫。
当立了志向,首要知道查漏补缺!第一步储备才学,很多人挤破头都想读入好大学选到好专业,这是绝对是非常好的跃迁之路。但好大学的门槛也高,于是有人一次两次去尝试,都值得!自己认定的事坚持就好,失败了也不用气馁,毕竟还有另外一条跃迁之路。
如何储备才学?
储备才学一定要上名校!
李斯的第一步是想办法去最好的稷下学宫,拜师荀子。这对现代多数人来讲不容易,考入好大学难度非常大!当时的李斯已将近30岁,而且毕业工作好几年了,那个年代那种年纪还可以重新拿起书本学习,对于现代人来说相比是不是更容易?自己真的可以重新挑战求学这条路,考入好大学好专业的研究生。
但记住千万不要只拿个学历,否则就违背了学才学的本质,别忘了李斯二次求学是为了学真本事!也有很多人早已对求学这条路绝望分析过,此路不通!那还有一条跃迁之路是什么?
储备才学首要读名校,其次拜名师!
历史见证了太多自给自强的成功之士,但其实生活中更多的成功者是受提携或者引带而拔起,这就是“拜名师”,俗话就是“遇贵人”。此处说的贵人是真正事业上的“师父”,他可能是自己的亲属、老师、领导、牛人等等。
与大家不同的是,李斯并不是生活中遇到了名师-荀子,而他是慕名求师,目的性非常强!现实生活中,我们多半是刚好做某件事遇到了“贵人”然后顺势请教或者被引带。而更多时候当我们遇到了“贵人”,常常因为勇气或者见识不够最终“视而不见”了。
顿悟永远不嫌晚,有幸跟上名校、大师,成为其学徒或者与其共事,这不仅仅只是系统化高级才学的吸收,还有一种品牌效应和背后人脉相连的惯性助力,学成才到,名利双收。但凡各位崇拜的牛人,细心问问“发家史”,其背后必有“名师”。
如果真觉得自己是匹千里马,李斯绝不等着伯乐来相中,他绝对是那种主动跑到伯乐面前表现:我马力十足!既勇于沉淀自己,又敢于表现自己,这才使得李斯能够学成于荀子。
如何借势求官(职)?
借势求官(职)一定要近贵人!
如果才学储备到位了,借势求官只是顺带的结果。社会从来没有无用的人才,只有不够优秀的人才,李斯毕业于著名学府又师从荀子,按理找一份好工作不是问题,实际还没毕业就有相邦直接校招。但因种种原因,他没有接受校招,而是走向了自主应聘的路线,因为他志不在此,一官半爵完全不能让他动心。
依然是“老鼠哲学”,他直奔秦国,对标的是相邦吕不韦的门客舍人。吕不韦虽为当朝丞相,他极好人才,听说李斯来自稷下学宫,自然被名校名师的品牌效应给开了门,再加上李斯“出头鸟”的做派,吕不韦给了李斯很隆重的接见待遇。
宴会上李斯应答甘罗“如何获取百万之兵”的论辩奠定了李斯才华初现、吕不韦看重的开端,也是李斯自此近了吕不韦这个大贵人,为后期面见秦王铺垫了绝佳基础。
要说近贵人,荀子绝对是李斯的第一贵人,李斯虽未让荀子写推荐信,但他始终借了他名气。当代求职,很多时候不是自己没有被重用,而是自己的才华没被人看到,就算看到了,还得过信任这一关。
近贵人就像是一种“才华认证”,与贵人有交集的地方都是黄金标签,有了这份标签,会有“畅行无阻”的通畅感。近贵人的理论基础是“老鼠哲学”,具体实操就是“出头鸟”一般直接结识最好的“贵人”。而李斯借的就是稷下学宫以及荀子的势,求的是吕不韦门下的小官职,这是大远志职业规划的重要开端,未来能够贴近秦王,也是因为近了吕不韦这个贵人。
(出头鸟-经常做一些出格的事,引起贵人的注意,使得自己被发现,进而有了展现才华的机会从而赢得信任和重用)
三、受挫坚忍、步步为营。
受挫坚忍:吕不韦第一次单见李斯,意图让李斯著书立说,李斯直接拒绝,说自己志不在此,而且还劝吕不韦分清楚“君”“臣”之别,言下之意:你都已经权倾朝野,就不要替秦王做治国决断了。吕不韦圆了场,李斯看事通透,表达也通透,若吕不韦格局不够定然会防范甚至“埋没”李斯。
李斯待秦国眼看没施展机会,准备回楚国,王绾(李斯一生的关键人脉)极力挽留,无奈之下告知相邦吕不韦:李斯大才,如果被其他国家所用,会成为秦国大敌。吕不韦说:那就杀了他。王绾极力救事,吕不韦在自己格局的思虑下,最终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于是李斯和吕不韦有了第二次单独见面。
吕不韦说让郑国修渠兴建水利是李斯的主意,但用的是诡计,欺骗他,欺骗秦国。而李斯没有解释太多,直接开杠:难道相邦没有欺骗于人?谈到让姚贾教学成蛟是为了耽误成蛟。期间又谈起了治国策论,吕不韦号称自己集百家之长,推行仁义,实则是改进的儒家。李斯独崇法家,讲到了秦国在法家影响下迅速强大的据理论据,同时还驳斥了吕不韦的儒家在当今天下分裂的弊端,说的吕不韦哑口无言,显然二位*见不一。
吕不韦最后说不管治世之理念如何不一样,都要重用李斯,于是任命他为芷阳令(县令一职)。李斯当场拒绝,说不足以施展其才华。一系列博弈论辩考验后,吕不韦给了预先设定好的最后的方案-给李斯章台宫郎官(秦王身边保安)的职位,自此李斯实现了近秦王的阶段性目标。而实际还在考验中:秦王一直不见他,每天还被安排跑圈,站岗,但李斯毫无怨言。
又是采取了“出头鸟”的方式,李斯某夜在章台宫假山上写“秦无忠臣”,于是被秦王安排人绑了去解释“秦无忠臣”,他说的头头是道,秦王心喜外敛,第二轮面试成功,却让他继续做郎官值夜班。
一日嬴*突传李斯问如何应对赵国质子赵佾,自此李斯虽为郎官,实为参谋,后秦王几乎每遇大事,都与李斯夜夜探讨,李斯也知秦王心思,聊着聊着两个人“情投意合”,直到秦王对李斯说出“先生可否助寡人建这不朽伟业”。
一次在甘罗自傲的行径下,嬴*直接挥刀杀之,那一刻吕不韦紧张了,建议任李斯为长史,参议国事,李斯受挫坚忍结束。
步步为营:李斯做了长史意味着正式踏入秦朝高官行列。期间,郑国修渠侵占了嬴氏家族的封地,导致宗室利益集团赴咸阳觐见闹事,李斯了解此事,出谋划策帮助了嬴*,秦王欲封李斯为御史,负责百官的奏章以及监督百官,后因相邦干涉,转封了王绾;
后期李斯劝秦王携重金收买、贿赂、离间六国君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被封为客卿;郑国修水利目的暴露,各国纷纷派间谍到秦国做宾客,担心外国客卿作乱,群臣上书驱逐一切来客,于是李斯写了一封《谏逐客书》,秦王明辨是非最终采纳了李斯建议,再次受到重用,被封为廷尉;
李四感悟人生要懂得不顺才是常态,既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耐心,也要有与时代相适应的审时变通、谋划治事的才能。
受挫如何坚忍?
即便李斯这般满腹才华,也经历了长达数年的考察期和碰撞期,就如嬴*对樊於期说:假如他做郎官坚持不了,那就让他走。生活中,很多人初期都处在积蓄期或者考察期,特别是名才,假如连起码的难都受不了,接下来的挑战只会更上一层楼,那怎么能应对?
多数职业要的不是请自己过来指点江山,而是“浴血”奋战。什么都好了,需要自己的才学做什么呢?否则嬴*大可以选择吕不韦立后世之声誉而不是擢升李斯出策统天下。所以,耐心的在受挫期积蓄养分,等待破土而出。
学学李斯:喝喝小酒、看看书、了解了解公司(秦国)背景和现况,结交结交人脉、随时揣度秦王的难题等等。是金子,只要时刻准备着就好了。
如何步步为营?
终于见光了,被赏识了,除认真办好自己手里的事,一定要学会为“王”分忧。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高位的人臣都是能人高技,很多是能力一般,但是“王”对其信任度极高,得委以了重任。
细观身边,太多类似案例。所以,不管在哪里高就,一定要努力为“王朝”献策,为“王”分忧,足够的去积累信任和功绩,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明主给自己的待遇都不会差。
四、日积月累、大展身手。
日积月累、大展身手:李斯已在秦国工作近10年左右,大大小小的事都经历过,件件都是上纲上线的要事,这对李斯的积累太重要了,更不用说是李斯这等聪慧之才,这些只会让他加倍提升。
嫪毐事变后,李斯和秦王一下扳倒了两座大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为自己统*治国几乎扫清了所有障碍。随后各方出谋划策出兵扫清六国,一统天下。最后,颁布朝纲、制定法度、统一度量衡等等,出台一系列治理天下的良策。李斯终成为秦朝丞相。
李四感悟人生都是积淀的过程,只要坚持成长、成事,终有一天,才学和实战顺势就成了。再小的机会一来,都会迎来人生巅峰。
很多人说李斯不得善终,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既要学习教训,更要学习方法,且看李斯带来的简洁透彻又有力的职业规划,当世的“李四”不枉此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