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英语世界的荀子传播和研究一
TUhjnbcbe - 2021/6/2 17:41:00

摘要:本文《荀子》对外传播和研究的早期阶段(-),主要指在二战爆发以前,研究其在英语世界翻译和研究两个路向,一是对原典的翻译,出现三个节译本和一篇翻译评述;二是专门对荀学思想的研究,出现至少七篇研究荀学思想的论文。对经典的阐释本身具有开放性及其限度,译者的主体性因素影响译文的倾向,体现其对荀学的理解和表达;同时,国外学者对荀学研究与之相辅相成,主要内容是探讨荀子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伦理学和辩证思维方法等,以西方哲学视角进入中国传统哲学的阐释,后启来者,使国际对荀学的研究成果随历史演进而渐深渐广。

关键词:《荀子》英译;译介研究;思想研究

中图分类号:B.6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SD。

收稿日期:-09-10

作者简介:王红超,女,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典籍翻译和比较文学与译介。

荀子名况,又称荀卿或孙卿,战国末赵人,先后到过齐、秦、赵、楚等地,两次适楚曾任两任兰陵令,失官后家居楚国兰陵,因怀才不遇“嫉浊世之*”,发愤著书万言而卒。荀子之学,出于孔氏而深广于孔,绝非“儒家”所可包容。早在杜赫德的《中国通志》等书对中国的介绍,引发历史上的“中国热”。然而荀子,曾被称为“古代儒家塑造者”,其著作被翻译较晚,远不及《四书》、《道德经》等在西方多次重译的规模。其原因与传教士初到中国,希望接触融入主流文化有关,翻译和研究自然倾向有影响力的儒家代表。因中国历史上《四书》影响相当久远,儒家发端于孔承继于孟是主流脉系,而荀子在儒学史上坐了千年冷板凳,直到清朝晚期方受到西方世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语世界的荀子传播和研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