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木白引言
《荀子》经典被称为帝王之术,治国、益民、合生活。在当时战国末秦国初,礼崩乐坏,战乱不断,恶欲膨胀,各种不符实际的百家学说蹦出世面,儒家思想已经岌岌可危,荀子思想犹如一道光,受命于乱世之际,传承儒家,合并百家,形成一套“荀学”治世经典。其弟子李斯和韩非子,得其真传精髓。李斯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中国集权管理制度;韩非子创立法家,奠定了中国法律根基。
请布基,慎听之1,愚而自专事不治。主忌苟胜2,群臣莫谏必逢灾3。——出处《荀子·成相》注释:1听之,另作“圣人”,当为形误。2苟:犹“尚”,是表示希望的语气副词。参见《古书虚字集释》。3本章韵脚:基、之(今误为“人”)、治、灾,之部。译文:让我陈述那根本,请你把它仔细听。愚昧独断又专行,国家大事办不成。君主嫉妒又好胜,群臣没人敢谏诤,灾难一定会降临。木白引申这段经典阐述了君主不能独断专行和嫉妒好胜。
附:
荀子简介
荀子(约前~前),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治家,时人尊称为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年五十,始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的稷下学宫任祭酒。因遭谗而适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令。以后失官家居,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荀子认为教育是“化性起伪”的过程,是不断地积累知识、培养道德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思想上,与孟子“内省”的思路相反,他更强调“外积”。在学与思的关系上,更侧重于“学”,其教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荀子通过教育可以改变自己的恶性,从而成为君子乃至圣人,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君子,因为人性是随着环境和教育而向多种途径发展变化的,其关键在于人本身的主观努力,这就是所说的“积”。在荀子看来,无论是知识还是道德,都是由于积累而成的。荀子在重视主观上“积”的同时,也重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这就是他所说的“渐”。他认为,通过主观的“积”和环境的“渐”,能够使人的本性发生根本的变化。
荀子教学特别重视对学习态度的培养,他把学习态度归结为“虚壹而静”,特别强调专心有恒。总之,只有做到虚怀若谷、精神专注、头脑清醒,学习才能取得成效。
荀子特别推崇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他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教师的作用关系到国之兴衰,原因在于,“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是治国之本,而教师正是传授“礼”和实行“礼”的关键。
荀子提出“性恶论”,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省说”截然相反的教育“外积说”,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他关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学习过程、教师地位与作用的阐发都颇具新意,予人启发,其中不少主张对历代封建教育与*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荀子在兰陵收徒授业,传《五经:诗、书、礼、乐、春秋》之义,授“帝王之术”,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把《诗》传给弟子毛亨和浮丘伯。
把《书》传给了弟子韩非和李斯。
把《礼》传给陆贾。
把《乐》传给公孙尼子。
把《春秋》传给弟子张苍(再传弟子贾谊)和陈嚣。
1、毛亨:战国末年鲁国人,隐居今沧州市河间市),整理《诗经》。
2、浮丘伯:齐国思想家,楚元王刘交的老师。
3、韩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名非,韩国人,著有《韩非子》。
4、李斯:法家思想,楚国人,吕不韦门客,丞相。
5、陆贾:西汉思想家、*治家﹑外交家。著有《新语》。
6、公孙尼子:乃荀子弟子,有《公孙尼子》二十八篇。
7、张苍:西汉初丞相,活了一百多岁,整理了《九章算术》,弟子贾谊(思想家)。
8、陈嚣(xiāo):西汉扬州人,孝成皇帝刘骜的老师,官至太中大夫。
一门两子家,两相两帝师。
两子:韩非子,公孙尼子;
两家:诗家毛亨,思想*治外交家陆贾;
两相:秦相李斯,汉相张苍;
两帝师:楚元王师浮丘伯,汉孝成帝师陈嚣。
《荀子》荀子第一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二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三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四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五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六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七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八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九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十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十一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十二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十三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十四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十五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十六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十七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十八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十九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二十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二十一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二十二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二十三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二十四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二十五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二十六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二十七篇——大略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二十八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二十九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三十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三十一篇——原文及白话文
荀子第三十二篇——原文及白话文
END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