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博士在宏观报告结尾,居然提到了一段《资治通鉴》的故事,委婉地表达推进改革的建议。看来,宏观经济学家和投行人士还是要读一点《资治通鉴》啊。——聂辉华年7月4日
战国时代,群雄并起,最厉害的是三个诸侯国:秦国、齐国和赵国。齐湣王时期,骄横霸道,被燕国大将乐毅联合五国打败,因此秦国唯一的主要对手就是赵国了。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秦国从此天下无敌。因此,长平之战前后的故事必须讲讲。公元前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攻打韩国,围困了上*。上*郡守冯亭决定将上*献给赵国,这样秦国一旦攻打上*,就会导致韩赵两国联合抵挡。赵王得知后咨询平阳君赵豹的意见,赵豹认为:“圣人把来源不明的利益看做是祸害。韩国的做法实际上是将秦国的祸水引向赵国。我们不应接受上*。”赵王又问平原君赵胜的意见,赵胜却建议接受(这是秦赵冲突的导火线)。之后,秦国派大将王龁(hé)攻占了上*,赵国大将廉颇驻扎在长平,接收了上*的逃难灾民。因此,王龁攻打赵国长平,赵军损兵折将,赵王决定向秦国求和,大臣虞卿反对没用。秦国广为宣扬赵国求和之事,却并不谈和,这让赵国失去了联合诸侯形成合纵围攻秦国的良机。赵国廉颇面对秦军的强大攻势,决定坚壁不出,防御为主。结果,秦国丞相范睢使用离间计,在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最怕赵国大将(已故)的儿子赵括,廉颇老了,迟早要投降。赵王信以为真,以赵括取代廉颇领兵(离间计又一次奏效)。丞相蔺相如反对,认为赵括是死读兵书,“胶柱鼓瑟”;赵括的母亲自知儿子只是“纸上谈兵”,坚决反对。但赵王一意孤行。秦王得知赵括替代了廉颇,又用一计,表面上派王龁领兵,实际上是名将白起指挥。秦赵两军交战,白起佯装失败,诱敌深入,然后派两只军队将赵军一分为二,并切断了其后路。赵军粮草不足,而齐国、楚国并未相救。赵括断粮46天,突围时被秦军射死。赵军40万人投降,白起担心赵军反复无常,竟然残忍地将40万人全部坑杀,只让年纪小的人回到赵国。长平之战,赵军损失了45万人,元气大伤。几年之后,秦军围攻赵国首都邯郸,这又引出了楚国平原君门客“毛遂自荐”、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精彩故事。
战国时期,很多善辩之士口吐莲花,最高的辨术当然是推销国家战略,甚至凭三寸不烂之舌让对方放弃战争(如黄歇游说秦王),但最难的辨术是劝别人放弃最高权力并转让给自己(如燕国丞相子之对燕王“以德夺权”)。今天讲的故事是,一个白衣秀士如何凭几句话就让秦国丞相让位于己。范睢作为秦国丞相,被封为应侯,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个书生蔡泽到丞相府求见,说自己是来替代范睢的丞相职位的。范睢很生气,说你凭什么如此狂妄?蔡泽说:四季有序,功成身退,这是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失败,例如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范睢反驳:能成为商鞅、吴起和文种那样的人,死而无憾!蔡泽进一步说:身名俱全为上,其次是名成而身死,最差是身在名败。你范睢的功劳比不过商鞅、吴起和文种,并且你君主秦昭襄王对待臣子的态度肯定不如当年的秦孝公、楚王和越王。这就意味着你如果不现在全身而退,将来必定祸害更大!你现在大仇已报,德位崇高,应该全身而退了。范睢被说服了,以上宾的礼节厚待蔡泽,并且不久就将其推荐给秦王担任丞相,自己称病退休。不过,蔡泽也只当了几个月丞相就被迫离职,但仍在秦国服务。蔡泽能够成功说服范睢这样睚眦必报的人将丞相的位置让给自己,关键是三点:揭示了四季有序的自然规律(道家思想),以历史教训警示范睢,秦王因为范睢逼死大将白起以及自己两个手下叛变而对范睢有所怀疑。因此,高明的谋士善于把握进言的时机。
秦国孝文王应该是历史上最短命的国王。他本名赢柱,是秦昭襄王的次子,芈月(宣太后)的孙子。可能是父亲秦昭襄王太厉害了,在位55年,早期由宣太后和“四贵”掌权,后期赢了攻打赵国的长平之战(坑杀45万人),并俘获了东周王朝的周赧王(实际宣告东周灭亡),所以他作为太子无所事事,纵情声色,身体很差。公元前年,昭襄王死后,他即位为秦孝文王,可惜三天之后暴毙!此前,他收养了一个叫异人的养子,异人(改名为楚)继位之后,其子嬴*被立为太子,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精彩的故事开始拉开序幕。
这次再讲两个故事,都是离间计搞的鬼。第一个故事与信陵君有关。公元前年,秦国派大将蒙骜攻打魏国,魏王赶紧派人去赵国求助于信陵君魏无忌。(为什么去了赵国?因为曾经窃符救赵。)信陵君率五国军队在河外打败了蒙骜,将其打回函谷关。秦王派人买通魏国大臣晋鄙的手下,让其劝说魏王:天下人长期以来都只知道有信陵君,却不知道有魏王。同时秦王又多次派人送贺信给信陵君:什么时候恭喜您当魏王啊?魏王多次听闻,终于起了疑心,解除了信陵君的兵权。信陵君知道自己失信于魏王,意志消沉,沉浸酒色,四年后抑郁而死。第二个故事与李牧有关。李牧是赵国晚期的大将,战功赫赫,多次打败秦国的进攻,被封为武安君。公元前年,秦国派王翦、端和带兵攻打赵国,赵国派李牧等人迎战。秦王派人用重金收买赵国大臣郭开,说李牧要谋反。赵王于是派王族赵葱取代李牧,李牧不接受免职的命令,赵王就设计将其捕杀。不到一年,王翦大军攻克赵国,俘获赵王,赵国完蛋。秦国大量使用离间计,这是李斯担任秦国丞相之后的“杰作”。当时,秦国一家独大,诸侯*权摇摇欲坠,君主与大臣之间缺乏信任(“主少国疑”),离间计因此屡试不爽。因此,我认为三十六计里,排名第一的应该是“离间计”(常误为“反间计”,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计谋)。
战国时期,一方面百家争鸣,思想璀璨;另一方面,因为各国激烈争夺人才,导致忠义难行,手足相残。前面谈到鬼谷子的弟子庞涓和孙膑同门相恨相杀,今天谈谈荀子的两个高徒韩非和李斯争权夺利。韩非是韩王的公子,师从儒家大师荀子,善于法家术势,又精通道家的辩证法,可谓全才杂家。韩非多次上书韩王,陈述强国之道,但不为韩王所用,于是愤而著书,写了《孤愤》、《说难》等五十六篇重要文章。虽然韩王不重视韩非,但秦王重视韩非(这就是人家秦国强大的原因之一)。韩非出使秦国时,趁机向秦王上书表忠:“我冒死来见大王,向大王献上破除诸国合纵之计。如果大王听了我的计策,不能灭掉赵、韩、魏、楚、齐、燕诸国的话,你大可以杀我殉国。”秦王很高兴,但是没有任用韩非。韩非的同门师兄弟李斯嫉妒韩非的才华,劝说秦王: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他最终肯定是为了韩国的利益,而不会为了秦国的利益,这是人性。大王如果不用他,就别放他回去,不如杀了他。秦王同意了,于是李斯派人送毒药逼韩非自尽了。秦王事后有点后悔,但是已经来不及了。韩非才华横溢,可惜满腹治国之策却无用武之地,战国时代谋士的悲剧莫过于此。很多人同情、佩服韩非,但是《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却对韩非大加挞伐:君子首先应该爱自己的亲人,然后爱别人的亲人;首先爱自己的国家,然后爱别人的国家。韩非为秦国出谋划策,通过灭掉自己的祖国来兜售自己的策略,这是卖国求荣,罪不容诛。
相关文章
夜读资治通鉴1-5
夜读资治通鉴6-10
夜读资治通鉴10-15
夜读资治通鉴16-20
夜读资治通鉴21-25
以上内容来自今日头条签约作者聂辉华教授,账号“人大聂辉华”。每日更新,传播“有趣、有理、有用”的经济管理知识!目前开设的子栏目包括:职场西游记、生活中的经济学、夜读资治通鉴、全球动态、时事辣评、揭秘*商关系、舌尖上的江西、有图有真相等。
整体经济下行,企业利润微薄,更要通过管理苦练内功,降低成本。欢迎阅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聂辉华的企业理论通俗读物《跟西游记学创业——一本人人都要读的管理秘籍》,中央电视台两次推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两次直播专访。
有趣、有理、有用的经济学故事
聂辉华知识—*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