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兴芳,福建上杭人。高中语文教师、北京大学“云国学”研修班首期结业学员、广州养正教育集团讲师。儒学爱好者、传播者,目前专研《论语》。
无友不如己者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1·8)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当然,自古以来,对“无友不如已者”的解读,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比如说登山,登山的人,登到的地方已经很高了,向左右看,高峻的山还在上边呢。贤人和人相处与此相似。自己已经很贤明了,品行已经很高尚了,向左右看,还尽是超过自己的人。所以周公姬旦说:“不如我的人,我不跟他在一起,这是牵累我的人;跟我一样的人,我不跟他在一起,这是对我没有益处的人。”只有贤人一定跟超过自己的人在一起。跟贤人在一起是能够办到的,那就是以礼对待他们。
这话出自《吕氏春秋·先识览第四·观世》:
譬之若登山,登山者,处已高矣,左右视,尚巍巍焉山在其上。贤者之所与处,有似於此。身已贤矣,行已高矣,左右视,尚尽贤於己。故周公旦曰:“不如吾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於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也。
这是从治国角度去理解。
《荀子·尧问篇》中吴起给魏武侯讲故事,说的也是君臣关系:
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吴起进曰:“亦尝有以楚庄王之语闻於左右者乎?”武侯曰:“楚庄王之语何如?”吴起对曰:“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问曰:‘王朝而有忧色,何也?’庄王曰:‘不谷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是以忧也。其在中蘬之言也,曰:“诸侯自为得师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为谋而莫己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群臣莫吾逮,吾国几於亡乎!是以忧也。’楚庄王以忧,而君以喜。”武侯逡巡再拜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文又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第八·骄恣》,略异。)
魏武侯谋划*事得当,大臣们没有谁能及得上他,退朝后他带着喜悦的脸色。吴起上前说:“曾经有人把楚庄王的话报告给您了吗?”武侯说:“楚庄王的话怎么说的?”吴起回答说:“楚庄王谋划*事得当,大臣们没有谁及得上他,退朝后他带着忧虑的神色。申公巫臣上前询问说:‘大王被群臣朝见后面带忧虑的神色,为什么呀?’庄王说:‘我谋划*事得当,大臣们没有谁能及得上我,因此我忧虑啊。那忧虑的原因就在仲虺的话中。他说过:“诸侯获得师傅的称王天下,获得朋友的称霸诸侯,获得解决疑惑者的保存国家,自行谋划而没有谁及得上自己的灭亡。”现在凭我这样的无能,而大臣们却没有谁及得上我,我的国家接近于灭亡啦!因此我忧虑啊。’楚庄王因此而忧虑,而您却因此而高兴!”武侯后退了几步,拱手拜了两次说:“是上天派先生来挽救我的过错啊。”
杨树达在《论语疏证》中举《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的例子:
宓不齐字子贱。子贱为单父宰,反命于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然后下一按语:“友谓求结纳交也,纳交于胜己者,则可以进德辅仁。不如己之人而求与之交,无谓也。至不如我者以我为胜彼而求与我为交,则义不得拒也。”
《说苑·杂言》里孔子对两个弟子下一断语:
孔子曰:“丘死之后,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如己者。”(又见《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
孔子认为,弟子卜商以后会越来越好,子贡却会越来越糟糕。原因就在于卜商喜欢与比自己贤能的人相处,而子贡却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对于“无友不如已者”,南怀瑾的观点有些不一样,他认为如果大家都不愿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那上帝就没有朋友了。
本文由作者龚兴芳授权印象上杭发布
长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