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辞出千古,学理万年读荀子劝学之想别
TUhjnbcbe - 2021/4/24 17:04:00
白癜风医院杭州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40102/4320845.html

别一格解读

辞出千古,学理万年

——读荀子《劝学》之想

文/河浦中学黄春龙

先人的智慧,终究是基于实践之认识与再认识之上。我们感叹诸子百家,各就其说,各执其理,而各显风范。孔孟之后,荀况创思,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荀子》首篇《劝学》,宏篇阔论,说出中华两千多年来治学之精理,可做万年之学理。

荀子在对待人性问题的观点方面,从天人相分的立场出发,否定人性先验的道德根据。在他看来,所谓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即所谓“生之所以然者”。其自然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其实质即为,人天然俱来抽象之自然生物本能和心理本能。孟子那里的先天俱来之“良知”“良能”不是荀子认可的思想,他强调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经验、实践出真知;强调“学”之所获,从唯心的思想中挣脱出来,探寻自己的唯物主义人生学习、实践之理。《劝学》宏文,一气浩瀚,理据充实,似早成于胸中,是为经典大作。

《劝学》可谓树立古今行文结构之典范。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从学习之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首开阐明学习在改变人的素质和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第二大部分说明学习必须善于利用外物;后续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行文结构之学,不外乎如此,后学当可作为典范从而学之。

当然,高屋建瓴者自有其宏观架构的智慧,而其架构以内,论述说理亦可谓典范之学。荀子善借生活实践说话,让人读之即明了、思之即有获。大量生活中常见比喻的出现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做到“深入浅出”,适应读者对象,极少生涩因素;比喻又寻求形式之多样化,或同类事物设喻,即从相同角度阐述问题,强调自己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等等;有时将两种相反之事物置之一块,形成鲜明对照,凸显其中说理,如将“骐骥”与“驽马”对比,“朽木”与“金石”对照。大量运用比喻和对比,表现作者广阔的生活视野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颇能使人读之而信服。然而,终究在悠古之时,思想毕竟有所局限,荀子之知行观“学至于行之而止”,并非重于社会实践,而更强调人之道德行为,此当别论。

然则我以为最为重要者,在于《劝学》之思想精神,为后世学子道明宝贵的成才之路,可谓树立治学之精神典范。

其文曰: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此段不入选中学教材《劝学》选读)

意即: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自古而今,此“君子”“小人”均可多见,“君子”成其伟业,“小人”成其欲念。然而时至当下,荀子作《劝学》两千多年后,学风依然如旧,小学之人当道。此似乎可以援引荀子的“性恶论”作为思想根源加以探究。冯友兰先生说:“表面上看,似乎荀子低估了人,可是实际上恰好相反。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养的哲学。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人应当有社会关系和礼,因为只有它们才使人异于禽兽。从这个方面的论证看来,人要有道德,并不是因为人无法避开它,而是因为人应当具备它。”性恶论受到后世争议是必然的,因为先民基本将目光集中到占有话语权的贵族社会中;荀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在百家之说中,为后世抛下人文反思精神,哪怕时至当下,亦有价值而备受人世

1
查看完整版本: 辞出千古,学理万年读荀子劝学之想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