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徐复观良知的迷惘钱穆先生的史学
TUhjnbcbe - 2021/2/23 15:41:00
白癜风的治疗过程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0/6180408.html

徐复观先生,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业师熊十力改名“复观”,取义《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徐先生一九〇四年二月十八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家世清贫,八岁发蒙读书,幼而徇齐,长而敦敏。一九二六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两年后东渡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因发动抗日示威而被捕系狱,遭革除学籍。回国后投身军旅,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参与指挥娘子关战役、武汉保卫战。一九四三年,受命以军令部联络参谋名义,派驻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高层有所来往,六个月后回渝,调至参谋总长办公室。一九四九年五月迁台,后去在香港创办《民主评论》半月刊,并于一九五二年担任台中省立农学院(现中兴大学)兼任教授。三年后,获东海大学聘为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九五七年被国民*开除*籍,理由是“反蒋”、“亲共”。一九六九年六月,因与梁容若之争,被迫退休。旋即移居香港,任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教授,另专任《华侨日报》主笔。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叙拉古之惑案:徐复观先生这篇文章是针对钱穆《中国历代*治得失》一书所做的驳议。事实上,徐复观先生和钱穆先生虽然同为广义的新儒家,但是在学术观点上常有龃龉。五十年代,两人还只是私下的学术分歧,但恰恰是这些学术分歧,最终到了六十年代,因为和台湾当局亲疏关系,两人的矛盾逐渐升级,徐复观抛出原本不打算公开的《明代内阁制度与张江陵(居正)的权、奸问题》一文(后收入于徐复观全集《中国思想史论集》中),猛烈抨击钱穆。而这并不是结束,在徐复观先生去世前4年,徐复观先生发表了对钱穆先生最激烈的一次批评,也就是本文。

《迷惘》一文虽然经常为人所提及,用作对钱穆的批评,但事实上网上并无文字版。特此,从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徐复观全集》中《论智识分子》一书中找到了原文。

平心而论,徐钱之间的交恶,主要还是徐复观先生个性刚直的缘故。就他们的争论内容,我个人认为有很强的时代烙印。过于将学术做成回应时代的*治命题,反而丧失了学术的纯粹性。徐、钱二人的知识背景,去讨论中国*体类型,既缺乏视野,采用框架、相关结论都非常草率。尤其是钱穆先生被人热捧的《得失》一书,我认为书中每一个结论都要严厉的质疑,但我也不认为徐复观先生照本宣科的教科书式概念生搬硬套中国历史有何高明之处。因此对于两人之间的分歧,我实在很难去站队。

另一方面,作为历史学家,两个人都是了不起的学者。留下了多部可以传世的经典。在此,在奉上这篇名文之后,也在本文案中一并推荐徐复观全集中比较纯粹的学术著作(见下),我认为是经典中的经典。

目录:

两汉思想史(一)自序台湾版代序:有关中国殷周社会性格问题的补充意见三版改名自序西周*治社会的结构性格问题一、对西周奴隶社会论者的检讨二、周室宗法制度三、周室之封建制度及其基本精神四、“国人”的性格、地位问题五、土田制度与农民六、农民的地位与生活状况封建*治社会的崩溃及典型专制*治的成立一、封建*治秩序的崩溃二、封建社会在赋税重压下的解体三、在封建社会解体中,国人阶层的发展与转变四、封建道德的传承问题及宗法由*治向社会的移转五、开放的过渡时代六、商鞅变法与秦之统一及典型专制*治出现的关系七、典型专制*体的成立八、一人专制的五种特性九、专制*治的社会基础问题汉代专制*治下的封建问题一、问题的限定二、封建与楚汉兴亡之关系三、汉代封建的三大演变四、专制对封建的克制过程五、在克制过程中对学术发展的重大影响六、学术史中董仲舒的冤狱七、东汉专制*治的继续压迫汉代一人专制*治下的官制演变一、官制系以宰相制度为骨干二、三公九卿在历史官制中的澄清三、汉代官制的一般特性四、武帝在官制演变中的关键性的地位五、武帝对宰相制度的破坏六、尚书、中书的问题七、中(内)朝问题的澄清八、尚书在西汉非内朝臣九、武帝以后的宰相地位与三公在官制中之出现十、光武对宰相制度进一步的破坏及尔后在专制下官制演变的格局十一、光武对地方军制的破坏及其严重后果西汉知识分子对专制*治的压力感中国姓氏的演变与社会形式的形成一、引言二、氏义探原三、姓义探源四、周初姓氏内容的演变五、氏在春秋时代的演变六、古代平民的姓氏问题七、姓氏向平民的普及八、姓氏普及后社会结构的变化九、以孝为中心的伦理观念的普及与宗族的功能十、专制*治对宗族势力的摧残十一、姓氏在对异族同化中的力量十二、结语两汉思想史(二)自序《吕氏春秋》及其对汉代学术与*治的影响一、《吕氏春秋》内容之检别二、邹衍学派与《吕氏春秋》十二纪纪首三、从《夏小正》到十二纪纪首四、十二纪纪首的构造五、明堂的问题六、十二纪纪首中的*令与思想的分配七、《吕氏春秋》中的天人思想八、《吕氏春秋》*治思想之一端九、《吕氏春秋》对汉代学术思想的影响十、《吕氏春秋》对汉代*治的影响十一、十二纪纪首是古代天的观念演变的结果汉初的启蒙思想家—陆贾一、刘邦统治集团中的文化问题二、《新语》的问题三、五经六艺的真实意义四、秦亡的教训及儒道结合等问题五、陆贾启蒙的影响贾谊思想的再发现一、时代背景及《贾谊传》二、《新书》的问题三、贾谊的思想领域四、贾谊由秦所得的历史教训(附贾山)五、贾谊*治思想中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六、*治思想中礼的思想的突出七、贾谊的哲学思想《淮南子》与刘安的时代一、问题的起点二、时代背景三、思想的分野四、道家的天、人、性、命五、精、神、精神、心六、道家*治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及思想上的融会贯通七、由儒家所作的全书的总结—《泰族训》的研究八、结论先秦儒家思想的转折及天的哲学的完成—董仲舒《春秋繁露》的研究一、董氏思想与大一统专制*治之成熟二、董仲舒的生平、人格及社会性三、董氏的著作及《春秋繁露》成立的情形四、《春秋繁露》的真伪问题五、董氏的《春秋》学之一六、董氏的《春秋》学之二七、董氏《春秋》学之三八、董氏的天的哲学之一九、董氏的天的哲学之二—方法问题十、董氏的天的哲学之三—天人关系十一、天与*治十二、余论—《贤良三策》扬雄论究一、《汉书.扬雄传》及其若干问题二、扬雄的时代三、扬雄的人生形态四、扬雄的辞赋五、扬雄的《太玄》六、扬雄的《法言》七、扬雄的*治思想王充论考一、引言二、《后汉书.王充列传》中的问题三、王充的遭遇与思想的关连四、王充学术思想的特点五、王充在学问上的目的六、王充的理解能力问题七、王充所运用的方法问题八、王充疾虚妄的效率问题九、王充的天道观十、牵涉到的科学与迷信的问题十一、王充的命运观十二、王充的人性论两汉思想史(三)中国思想史工作中的考据问题代序《韩诗外传》的研究一、中国思想表达的另一方式二、韩婴及诗教与诗传的问题三、由《韩诗传》考查各家《诗》说的根源四、《韩诗传》所关涉到的其他典籍五、《韩诗传》中的基本思想及其与诸家的关涉六、《韩诗传》中特出的问题刘向《新序》、《说苑》的研究一、刘向的家世、时代与生平二、《新序》、《说苑》的问题三、《新序》、《说苑》与《韩诗传》四、与其他典籍之关连五、刘向的*治思想六、以士为中心的各种问题《盐铁论》中的*治社会文化问题一、背景二、辩论的历程、态度及所反映出的社会地位三、盐铁专卖*策的形成四、两方的*治原则问题五、现实上的利害比较六、边疆*策的歧见七、辩论中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八、文化背景问题原史—由宗教通向人文的史学的成立一、有关字形正误二、由史的原始职务以释史字的原形原义三、史职由宗教向人文的演进四、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织与交融五、古代史官的特出人物六、孔子的学问与史的关系七、孔子修《春秋》的意义八、孔子学问的性格及对史学的贡献九、《春秋左氏传》若干纠葛的澄清十、左氏“以史传经”的重大意义与成就十一、从史学观点评估《左氏传》十二、左氏晚年作《国语》,乃所以补《左氏传》所受的限制论《史记》一、前言二、《太史公行年考》的补正三、史公的家世、时代与思想四、史公的史学精神及其作史的目的五、《史记》构造之一—本纪、世家六、《史记》构造之二—表七、《史记》构造之三—书及其中的存缺问题八、《史记》构造之四—列传中的若干问题九、《史记》构造之五—立传的选择十、《史记》构造之六—表现方法上的若干特点读《〈论史记〉驳议》—敬答施之勉先生《史》、《汉》比较研究之一例一、问题的回顾二、班氏父子的家世、思想及其著书的目的三、班氏父子对《史记》的批评四、《汉书》之成立历程五、《史》、《汉》比较之一—纪六、《史》、《汉》比较之二—表七、《史》、《汉》比较之三—书、志八、《史》、《汉》比较之四—传九、《史》、《汉》比较之五—文字的比较《史记》札记

目录:

序第一章生与性——中国人性论史的一个方法上的问题第二章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一、概述二、周初文化的系属问题三、敬的观念之出现四、原始宗教的转化五、周初人文精神对人性论的妊育及其极限第三章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之出现及宗教之人文化——春秋时代(纪前七二二至纪前四八〇年)一、周室厉幽时代宗教权威之坠落及其原因二、礼与彝的问题三、春秋时代是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四、宗教的人文化五、“性”字之流行及向人性论的进展第四章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性与天道一、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之地位二、《论语》中两个性字的问题三、孔子对传统宗教的态度及性与天道的融合四、仁是融合性与天道的真实内容第五章从命到性——《中庸》的性命思想一、《中庸》文献的构成及其时代二、第二十章的问题三、《中庸》上篇思想的背景与结构四、释中庸五、命与性六、性与道七、道与教八、释慎独九、释中和十、程伊川与中和思想的曲折十一、朱元晦与中和思想的曲折十二、下篇成篇的时代问题十三、上下篇的关连十四、诚与仁十五、诚的展开十六、诚与明第六章从性到心——孟子以心善言性善一、性善说是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二、性善之性的内容的限定三、心善是性善的根据四、恶的来源问题五、由心之存养扩充的工夫以尽心知性知天六、由心善到践形七、与告子争论之一——性善及性无善恶八、与告子争论之二——义内义外问题第七章阴阳观念的介入——《易传》中的性命思想一、孑门性命思想发展中之三派二、《易》与《易传》三、《乾·彖传》及《系辞》中的性命思想四、《说卦》的性命思想五、《易传》对《易》的原始性的宗教的转换六、《易传》性命思想中的问题第八章从心善向心知——荀子经验主义的人性论一、荀子思想的经验的性格二、天人分途三、荀子所说的性的内容及性恶论的根据四、由恶向善的通路——心知五、知以后的工夫及师法的重要性六、荀子性恶论中的问题第九章先秦儒家思想的综合——大学之道一、概述二、从古代学制看《大学》的成篇时代三、从《大学》的思想内容看它的直接来源四、原义试探五、朱元晦的《大学新本》问题六、王阳明对朱元晦的争论第十章历史的另一传承——墨子的兼爱与天志第十一章文化新理念的开创——老子的道德思想之成立一、老子思想的时代背景二、道的创生过程——宇宙论三、人向道德的回归——人生论四、道德的*治论第十二章老子思想的发展与落实——庄子的“心”一、与《庄子》有关的问题二、《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一——道,天,德三、《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二——情,性,命四、《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三——形,心,精神五、庄子对精神自由的祈向六、思想的自由问题七、死生的自由问题八、*治的自由问题第十三章道家支派及其末流的心性思想一、道家的正宗与支派二、杨朱及《列子》中的《杨朱》篇三、由田骈、慎到的道与法的结合到韩非四、《吕氏春秋》的本生贵生五、宋锛、尹文与《管子》中的道家思想第十四章结论——精神文化在开创时期的诸特性

目录:

中国经学史的基础自序先汉经学之形成一、周公及周室之史—经学的发端二、二、春秋时代经学的发展三、孔子及孔门—经学基础的奠定四、孟子与经学五、荀子—经学形式的发展六、《墨子》中的经学影响七、《庄子》中的经学影响八、《管子》、《韩非子》中的经学影响九、《吕氏春秋》中的经学影响十、六经、六艺的完成西汉经学史一、博士性格的演变二、西汉经学的传承三、西汉的经学思想《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自序一、引言二、以官制表达*治理想的思想线索三、思想线索在汉代的演进四、思想线索发展的结果—《周官》的成立五、文献线索的考查六、王莽、刘歆制作《周官》历程的探索七、《周官》在文字结构中所反映出的时代背景八、《周官》在思想构成中所反映出的时代背景九、《周官》成立的文献背景十、《周官》组织体的形成与管仲十一、读法—以吏为师十二、《周官》中的土田制度与生产观念十三、《周官》中的赋役制度十四、《周官》中的商业与商税十六、《周官》中的教化(教育)思想十七、杂考

目录:

代序——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方法与态度问题再版序三版代序——我的若干断想象山学述前言一、小传二、象山学术思想的时代课题三、象山思想的结构—辨志,义利之辨,复其本心四、象山对书与事的态度五、朱陆异同—朱子自身的矛盾六、朱陆异同—知识与道德界域的混乱与厘清七、朱陆异同—由对心性认识的不同而来的修养工夫之各异八、陆王异同九、象山与佛老十、象山的*治思想《中庸》的地位问题——谨就正于钱宾四先生有关思想史的若干问题——读钱宾四先生《老子书晚出补证》及《庄老通辨自序》书后一、考据、训诂与义理之真二、老庄先后问题的简单考察三、《易传》、《大学》、《中庸》与老庄的关系四、治思想史的方法问题一个历史故事的形成及其演进—论孔子诛少正卯孟子*治思想的基本结构及人治与法治问题一、了解历史文化的态度二、孟子*治思想的结构三、孟子不重法治吗?《孟子》知言养气章试释中国孝道思想的形成、演变及其在历史中的诸问题一、问题的再提出二、孝道由发生到孔子的立教及立教时之真正意义三、孟子对孝道的传承与扩大及所谓孝治派四、孝道在*治上的作用及对*治的伟大启示性五、被专制压歪以后的孝道—伪《孝经》的出现六、伪《孝经》内容疏谬之一斑七、历史中与孝有关的突出问题—三纲、理学、五四运动评训诂学上的演绎法—答日本加藤常贤博士书孔子德治思想发微一、在夹攻中的中国文化二、美国费正清所提出的德治问题三、德治思想的背景四、德治思想的根据五、德治的积极内容六、德治思想的发展及其在历史中的影响《论语》“一以贯之”语义的商讨原人文谈礼心的文化一、人生价值的根源二、对于“心”的误解三、心的作用所表现的各种价值四、由工夫所呈现出的本心是了解问题的关键五、总结—心的文化的特点附录一五十年来的中国学术文化附录二中国历史运命的挫折附录三在非常变局下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性格的现实与理想面二、知识分子向现实深渊的下坠及民族的乡愁三、由抗战而来的团结与分裂四、绝望中的期望附录四明代内阁制度与张江陵(居正)的权、奸问题

目录:

前言自序阴阳五行及其有关文献的研究由《尚书?甘誓》、《洪范》诸篇的考证看有关治学的方法和态度问题—敬答屈万里先生.与陈梦家、屈万里两先生商讨周公旦曾否践阼称王的问题有关周公践阼称王问题的申复有关周初若干史实之考证答陈胜长先生“《周官》非古文质疑”释“版本”的“本”及士礼居本《国语》辨名帛书《老子》所反映出的若干问题.有关老子其人其书的再检讨先秦名学与名家公孙龙子讲疏.附录:有关公孙龙之若干资料释《公孙龙子?指物论》之“指”有关中国思想史中一个基题的考察—释《论语》“五十而知天命”中国自由社会的创发释《论语》“民无信不立”—儒家*治思想之一考察.儒家在修己与治人上的区别及其意义向孔子的思想性格回归—为纪念一九七九年孔子诞辰而作.荀子*治思想的解析中国的治道—读陆宣公传集书后程朱异同—平铺的人文世界与贯通的人文世界.王阳明思想补论“清代汉学”衡论释《论语》的“仁”—孔学新论

目录:

中国艺术精神自叙再版序三版自序第一章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第二章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庄子的再发现第三章释气韵生动第四章魏晋玄学与山水画的兴起第五章唐代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画论第六章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第七章逸格地位的奠定—《益州名画录》的一研究第八章山水画创作体验的总结—郭熙的《林泉高致》第九章宋代的文人画论第十章环绕南北宗的诸问题石涛之一研究题辞自序增补版自序第三版自序补记石涛《画语录》中的“一画”研究石涛晚年弃僧入道的若干问题环绕石涛的“伪造”、“伪鉴”问题石涛生年问题—答李叶霜、王方宇各先生读旡凤《清湘遗人的〈五瑞图〉》书后再答李叶霜先生石涛生年问题的余波—敬答王方宇先生石涛生年问题补记石涛的《画语录》与《画谱》问题

.........................

经典课程: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良心合体!三联和财新推出联合会员西方*治史上最重要的5本书,都在这里了社会热点背后,要看透社会运作的逻辑你不可不知的十位思想家,像他们一样思考!《统一与分裂》之后,葛剑雄又提供了哪种看懂中国史的方法?

徐贲:从但丁到莎士比亚...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为何有必要精读?

葛兆光:用故事讲透全球史,解答你对世界的好奇谁塑造了我们——中国古代的精神世界

.........................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学习一个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复观良知的迷惘钱穆先生的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