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传统文化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
TUhjnbcbe - 2021/2/14 21:36:00
北京的最好皮肤科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39528.html

楼宇烈,年生,浙江省嵊州市人,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国的品格》《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佛学与近代中国哲学》《中国儒学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花开莲现:心经大智慧》《郭象哲学思想剖析》等。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传承

楼宇烈

以史为鉴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传统,也是我们做学问的核心内容之一。司马迁说过,一切我们的学问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究天人之际,一个是通古今之变,然后就可以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就是研究天人关系,或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在探究人类与所生存的环境、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人生存在这个地方,如果不能了解自己生存的环境,不能处处跟自己生存的环境相处好,你怎么生存?

“通古今之变”就是要了解古往今来的变化,这就是历史,是人类自我的历史,还包括我们对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认识产生的历史。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哪些是值得我们汲取的教训,哪些是值得我们继续发扬的。谈文化离不开这个认识基础。

“生命观”是理解不同文化

特点的一个独特视角

人类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我个人认为,考察文化的差异性,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怎么认识人类生命的问题,即生命观——万物包括人的生命从哪里来,生命怎样维系、怎样延续,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对这些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世界上不同文化的生命观。

世界上不同文化传统下有三种典型的生命观。一种是以西方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生命观。它认为,一切现实世界的生命包括人类在内,都由一个在我们这个现实世界之外、之上的世界来创造、控制和管理。那是一个什么世界呢?神的世界。中国文化中“神”的概念跟基督教中“神”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基督宗教文化中神的概念就是一个造物主,人类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由这个造物主有意志、有目的地创造出来的,所以也由他来管理,人都应当听从他的意志,按照他的意志去做人、做事。只有这样,人的灵魂才能够得救。简单地说,现实世界是由一个外界的世界掌控的。西方的整个文化都跟这个神有关系,包括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第二种是印度文化的生命观。它也认为在这个现实世界之外、之上还有一个神的世界。人类现实世界一切的生命也都由这个神的世界创造、管理。它跟基督教生命观的差异在哪里?

基督教生命观认为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万物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生命的维系是靠上帝创造的其他万物来相互养育。上帝创造了这些供人类吃、穿,那么人类的生命就可以维持下去了。人类的生命个体结束以后,上帝再创造新的生命。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命与生命之间没有内在的关系,只有外在的关系和规定,我们互相遵守,共同维持。印度文化的生命观也认为生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也是由神创造的。二者的差异在于一个强调的是唯一的神,一个则是多神。

另一个差异是,基督教文化强调一个生命结束后灵魂的去向、归宿问题,生命结束后他还是一个个体,未来的生命怎样,是以个体为主的,是“我”作为一个个体在那里;而印度的宗教文化不强调灵魂的去向问题,而是这个个体生命结束后,他还有一个来世的生命,一世结束了还有一世,是一种轮回的生命观。所以印度宗教中,生命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为来世考虑,命运要靠自己这一生的作为来改变。当然,最后怎样改变,还是神来操纵。印度文化中,人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神来处理的,神安排了“我”这样的生命状态,“我”就要安于这样的生命状态。

第三种是中国文化的生命观。它认为生命并不是一个外力创造的,它重视的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中的一切生命都是这个现实世界自己生成的,自然而然生成的,没有任何的目的。它不去构建现实世界之外、之上的另一个世界来创造、管理我们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由这个世界自己变化和生成的。

中国文化“神”的概念,最核心的概念就是阴阳变化,“变化莫测谓之神”。神的核心内容是变化,这个变化有有规律的变化,也有没有规律的变化。总之,变化就是神。它不是一个外来的力量,而是这个现实世界的变化。最有代表性的是东汉哲学家王充在他的《论衡》一书中所说:“天地合气,物偶自生”“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自我生成的,而不是另外一个世界制造的,人的生命也一样。人的生命是怎么来的?“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西方文化中,如果夫妇生了孩子,说那是上帝给他们的,上帝通过他们夫妇二人来生一个新的人。中国文化中,物与物之间有很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父母子女之间,有内在的我们称之为血缘的关系、“香火的延续”,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内在的关系,人跟万物是一体的。北宋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什么意思呢?所有的人跟我都是一母所生,都是兄弟姐妹;万物跟我都是同类,我们都是天地所生。

在这样的生命观里,生命是相互关联、前后相续的。它不是基督教文化认为的那样,生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个体有生就有死,所以它不会轮回,更不会像印度宗教那样再来一世,而是认为个体消失就消失了,个体生命有生就有死。

基督教和印度宗教的生命观都是个体生命观,而且不仅有现世的个体,还有来世的,来世还是我自己。中国文化的生命观认为,“我”只有一个身份,“我”只有一个生命。“我”生命的延续不是我自己生命的再来,而是“我”生命的延续。《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身体者,父母之遗体也”。我的生命是我父母生命的延续。这个“遗体”不是指我们今天讲的尸体,而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

我把中国文化的生命观称作“群体生命观”“连续性的生命观”。“火尽薪传”可以形象地概括中国文化的生命观。生命就像一根燃烧的木材,这根木材总有一天是要烧完的。烧完了怎么办?这根木材烧完了,那根木材接着烧,这个生命观是连续的。

人在天地之间是什么?

人就是天地的一颗心

生命观决定了诸多文化彼此不同的根本特性。西方文化是两重世界,一重是现实的世俗世界,即我们生活的世界;另一重是神的世界,即神圣的世界。西方文化动辄就要讲世俗化和神圣性。他们认为,人类不能停留在世俗化上面,要上升到神圣性,甚至把世俗化和神圣性对立起来——神圣性是高尚的,世俗化是低俗的,这是基督宗教文化里极其鲜明的特点。因为在西方文化看来,这是两个层次的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理想世界,现实世界由神创造。

那么我们中国人呢?只有这个现实世界,没有现实世界之外的第二重世界。因此,我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统文化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