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伴我回荀城
——追记新绛好人、三泉镇席村村委主任韩东元
作者:卫世新
诵读:任海刚
年12月2日,新绛县三泉镇席村,全村沉浸在悲痛中,挽联轻垂、哀乐低回,村民洒泪如雨送别他们的好村长韩东元。
包村的镇工会主席王建军来了。他哽咽地说:“韩东元是因为工作倒下的,他临终前还在问村里人居环境整治的情况。”
村*支部书记席丰炎忍不住哭出声来。他说:“荀子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刚完,二期工程还要你定夺,村两委班子离不了你呀,东元。”
爱人马艳翠哭的已经瘫爬在地上。她说:“东元去世前还牵挂村里干活的村民的工资发放,让我从家里拿出一万元交给了村会计。”
90岁的老母亲把住韩东元的棺材死死不放手,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已使她哭干了眼泪。她说:“老天你这么不公,把我这老婆子留在世上,而把全村人都喜欢的东元儿带走了。”
亲人们本想举办一场简单的送行仪式,却不想全村名村民都来了。他们放下活计,都赶来送韩东元最后一场。就连因车祸致贫,5年来从未停止上访的张新英也来了,她只为看东元最后一眼,她掏钱在韩东元的灵柩前点了一出蒲剧戏《村官》。她说“戏里唱的好村官就是韩东元,他为村里的是操碎了心哪!”
三泉镇*委书记高瞻、副书记镇长张荣恒代表镇*委追任韩东元为共产*员。
韩东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是席村的村委主任,11月26日因患淋巴癌,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5岁。
面对村民们的热切期盼,身患癌症的韩东元毅然挑起了席村村委会主任的担子
在席村一带,韩东元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从小就失去父亲,是母亲一手把他带大,家境贫寒的他,初中毕业后,外出打过工,还收过废品,搞过加工。20岁开始,他就经营一家废旧钢材收购点,把废旧钢材销到了武汉和洛阳的钢厂。
在商海的几年摸打滚爬,韩东元成了闻名的”废钢王”,他平均一个星期往钢厂发废钢达吨,几家大型的炼钢厂都与他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致到了最后,村里许多经营废钢的收购点都找到韩东元,挂靠在他的名下,把废钢直销到钢厂,买上了好价格。韩东元乐于助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他的手下笼络了十几家经营户。
年,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的韩东元,突然被查出患淋巴癌,这对他和家人无疑是晴天霹雳。家里花费了近百万的积蓄,才把他从死亡线上抢救了过来。医生告诉他,你这病要安心养,只要不累着,再活二三十年都没问题。
年的冬天,席村要选村委主任了。韩东元毫不犹豫的报了名,他想自己是一个癌症患者,生命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终止,为何不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自己的家乡做点贡献。可是家人坚决反对,竞争对手也在选举时,质疑韩东元的身体,没想到村民们情绪开始激动,台下的村民站起来齐声说道:“我们就选韩东元!”
村委会主任的选举结果出来了,韩东元高票当选。
为什么韩东元的呼声如此之高?这源于席村是新绛县的一个有着多人的大村,这个村的村情是人口多,条件差,底子薄,上访告状的不断,干群关系严重对立,因为村里大部分人是收废品的,到处堆满了破烂,被誉为是“破烂村”。看着邻村新农村建设热火朝天,村民又羡慕又焦急,就盼着能有个好干部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而韩东元自然成了村民们的唯一选择。
面对村民们的热切期盼,韩东元没有犹豫,在村民期待的目光中,果断挑起了村委主任这副担子。
第一次村委班子会议,新当选的村委委员来了。韩东元看着大家笑了笑说:“我的病大家都知道,我不仅不会贪村里的一分钱,而且还要用一分钱为村里办一百块一千块钱才能办的事!”。
那一年,韩东元刚41岁,席村的账本上还欠着几十万的外债。
从此,在席村的大街小巷就可以到处见到韩东元忙碌的身影。村民们说“东元每天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爱人马艳翠说“东元成了憨憨了,为了村里连家都不要了,不仅不管家里的企业,还把家里的几十万都拿给了村里。”
年村委会再次换届选举时,村民们毫不犹豫的把票投给了韩东元。他们看着韩东元被病痛折磨的走路时都踉踉跄跄的样子,也在心痛,也想让韩东元歇息歇息,但是他们已经离不开了韩东元,村民们认准了:只有韩东元才是带他们走向美好生活的领头人。
韩东元带领大伙儿一起拓村道,架管网,打深井,筑渠道,件件实事干在了村民的心坎上
席村有亩耕地,前些年村里投资几十万元建设了引黄渠,就一直没用过,村民们戏称是村里的形象工程。韩东元购置了水泵水管,配套了引黄渠,把附近的亩干旱地变成了水浇地,不仅小麦亩产超过了千斤,还可以再种一茬玉米。年底,群众一算账,仅此一项村民就可增收50万元。
席村水利条件差,韩东元提出为村里打几眼深井,改善自然条件,村干部说现在县上没打井的项目,还是等有项目了再说。韩东元说没钱我先拿,但打井的事不能耽搁了。他自筹资金为村里打了4眼深井,并且全部进行了管网配套,使村里的1千亩土地成为高效农田。村民们说“席村再也不怕天旱了。”
新绛牧原农牧公司是一个大型养殖企业,韩东元看中了他们公司的沼液,是改善土壤非常好的有机肥,而此时牧原公司也发愁沼液没地方排放。韩东元找到他们公司时,他们答应免费为席村铺设沼液管道,把沼液直接送到席村。这样的好事使韩东元高兴地不知说什么才好。他积极组织村里配合牧原公司,埋设了1万米的管道,直接铺到了村民们的地头,并与村里的机井进行了联网,庄稼旱时能浇水,缺肥时能浇沼液。支部书记席丰炎说“这亩土地每亩至少增产斤粮食,不仅节约了施肥成本,而且改善了土地的结构,村里每年带来的效益在80万元以上。”
每每提起朝夕相处的韩东元,分管道路建设的村干部席俊明的眼泪总是在眼眶里打转。和韩东元共事4年,席俊明比他的家人还了解韩东元,说起韩东元为村里修的路,席俊明如数家珍,几年时间里,韩东元总共修了3条12公里的高标准水泥路,15公里的田间沙石路。5公里的环村路,几任村干部都没能修好,在韩东元手里也修通了。
席俊明说县上规定的农村公路是6米宽,韩东元要求村里修时必须达到8米。不少村干部问韩东元,公路加宽2米,就要多化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钱,10多公里路花下来钱可不是一个小数呀。韩东元坚决地说,修路钱不够我垫,但标准不能变。
韩东元拿出10万元为学校招聘好教师,改善办学条件,使村里的教育走上了快车道
席村学校原来有名学生,年时,由于教学质量下滑,只剩下70多名学生。学校的冷冷静静,读书声稀稀拉拉。韩东元升任村主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县电视台连续做了一个月的广告,在全县为席村学校公开招聘优秀教师,并承诺报酬不比民办学校的工资低,一时在全县引起轰动。但招聘优秀教师需要钱,没钱说的再好也不行,韩东元自己拿出10万元用于教师招聘。
韩东元说“我每天站在村里的十字路口,看着家长们一个个起早贪黑的去外村的学校接送孩子,心里就酸酸的。几百名学生到私立学校读书,村民们每年就多花上百万元,席村学校办好了,家长还会花钱让孩子受这样的罪吗。”他制定了一套迅速改变教学现状的办法,说服老干部老教师每人动员3名在外上学的学生回村里上学,并带头把在海泉学校读书的女儿转回了席村学校。
为了稳住学生,韩东元为学校建起了能容纳余人的新餐厅,教室里换了新门窗,学生宿舍里换了新床,把学校整理的与新建成的一样。他还找了4名好炊工,规定学生和教师的饭菜一个星期不重样,每个学生每天一斤牛奶一个鸡蛋。为留住教师,他按月兑现教师的工资,每学期还给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重奖。
包村的镇干部王建军,经常在村里下乡,到了吃饭时间,韩东元就拉上他往学校走。韩东元笑着说“席村穷管不起干部饭,但学校的饭菜肯定能让你吃的可口舒心,你吃后给提提意见。”吃过几次饭后,王建军深有感触地说“跑了许多学校,都没有席村学校学生饭菜好。韩东元从抓学校的细节做起,难能可贵”。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韩东元的努力下,席村学校的学生恢复到了人,教学成绩也由全县倒数进入了前五名。韩东元无私办学的精神感到了村民,他们为了学校纷纷捐款捐物。县教育局也给席村中学铺设了塑胶操场,投资余万元建立了一个高标准的幼儿园和一座高标准的教学大楼,这一下可彻底改变了席村学校的面貌。韩东元每年还为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奖励元,现在席村每年都有20多名学生进入高等学府,教育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韩东元为做好席村旅游这篇文章,制定村里长远发展规划,注入了一腔热血。
席村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荀子的故里,也是古荀城的所在地。韩东元多次邀请市县专家召开研讨会,制定席村的旅游发展规划。现在席村的文化产业园立项已经批准,所需的亩土地也已获批,文化产业园已进入轰轰烈烈的建设期。
韩东元出资挖掘收集了60多块能反映席村历史的石碑。在收集挖掘石碑的那段日子里,韩东元只要听说发现了块石碑,上面有席村的记载,放下手里的活计,甚至放下刚端起的饭碗,开车就走,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拉回来。据专家考证,许多石碑都对考证古荀城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著名学者赵望进和《光明日报》记者也专门来席村进行考察,赵望进老先生还专门为席村题了字。
韩东元特别善于利用文艺搭台经济唱戏的办法,每年的7月席村里都会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荀子文化宣传月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4届。他们邀请的运城,临汾的蒲剧团,既有梅花奖获得者,也有蒲乡红擂主,每天来席村观看节目的观众达5千人以上,不仅吸引了方圆几十个村的村民,连县城的居民也纷纷赶来观看。韩东元利用节目空隙,组织专家宣讲荀子故里的经典故事和历史沿革,很好的宣传了席村的文化,这一度成为了新绛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
新绛的文化名人申新会为韩东元不遗余力宣传席村的精神深深感动,创作了一首《荀子故里之歌》,韩东元非常高兴,专门安排词曲作者和歌手见面,吃了一顿饭。席间一再表达感激之情,谦虚地说自己没文化,大家多帮忙宣传推介席村,他对家乡的那份感情,让人动容。
韩东元组织排练的《荀城古腔》,彰显了席村厚重的农村文化,在新绛县和运城电视台演出后,受到了一致好评,荣获运城群众文艺节目一等奖,被誉为新绛版的《华阴老腔一声吼》。
年春节,韩东元组织召开新乡贤座谈会,山西师大副教授张庆泉说:“席村原来有一条河,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好地方,现在河已干涸了几十年,要发展旅游业,没水不灵!”韩冬元高兴的告诉他说:“席村里已经与鼓水灌区商定引水入村,村里的三庄河即将恢复,村里可以重新拥有山清水秀的好风光。”
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韩东元也没放下他最深的牵挂:让村子好起来,让村民富起来
韩东元常这样说“席村和华西村在读音上只差一个字,但实际却差的是天和地,我有信心把我村也建成华西村那样的村庄。”
美霞种业是一个大型育苗企业,他们决定在新绛建一个育苗基地,韩东元得知消息后,积极与美霞种业联系,争取项目。韩东元利用3天时间调整好育苗基地所需的60亩土地,并办齐了流转手续。韩美霞说“韩东元这么高的办事效率,我从来没见过,把企业建在席村,准没错。”现在,投资万元的美霞种业在席村已建成3年,安排60余名席村的剩余劳力,每年增加席村村民的工资收入万元。
席村的养殖小区也是年在韩东元的支持下建成的。韩岳民的养殖合作社占地达到30亩,资产达到万元,年产蛋达万公斤,年销售额高达0万元。
席村有名村民在外走南闯北地收购破烂,其中不少是在韩东元带动下发展起来的。村干部们算了一笔账,每人每天只少收入元,每天村里就有20万元的进账,每年村里保守的估计收入也有0万元。韩东元生前常念叨的事就是把这些破烂王组织起来,村里还要成立集体企业,增加村集体的收入,更好的服务村民。而今这已成立韩东元的遗愿。
席村的老年人也是韩东元时常牵挂在心的,尤其是在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上,他多次出钱改善老年人生活。他说“村里再穷也不能在老年人身上省。”席村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开办几年来,越办越红火,就餐的老年人一直都保持80多人。
席村的南二重老人已78岁,患慢性病,老伴又是老年痴呆,老两口一无儿女二无住房。韩东元就在村里为老年人建了一排老年公寓,让南二重老两口先住进去。村里的贫困户有困难找到韩东元,韩东元总是3百5百的掏给他们。村委会副主任南小平说“这几年每到下暴雨时,韩东元就吆喝我们村干部往贫困户家里跑,他挨家挨户的看房屋漏不漏雨,院里有没有积水,好多次东元的雨鞋里灌满了水,可他浑然不觉,全然不顾。”
席村的发展越来越好,韩东元的病情却不断恶化。他经常要去太原化疗,但一回来就立刻扑到工作上。即使在被病痛折磨的最严重的日子里,韩东元也没有停止工作。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也没放下他最大的牵挂。
......
美丽富饶的古荀城,在韩东元的心目中,是鼓水清澈、绿树成荫、草木繁盛、风光旖旎,美丽恬静的世外桃源,人们在辛勤的耕耘和愉快的生活着。现在,你忠实的儿子韩东元回来了,停歇了他毕生追寻的脚步,永远的依偎在你的身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