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跨界经纬学术丨刘俐俐朵拉的ldquo
TUhjnbcbe - 2021/1/29 13:15:00
西安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朵拉的“祖籍国”情感与水墨花鸟的“超理性之美”

刘俐俐教授

南开大学文学院

左右滑动查看朵拉作品

“祖籍国”情感是朵拉水墨花鸟画追求自由的永恒动力。

美学理论认为,美的最基本层次是超越欲望声色之美。也叫“感性美”。绘画艺术“感性美”则为形色之美。形,即形象以及线条;色,即颜色。线条与颜色造就的形象所生成之美,即为形色之美。形色之美贯穿绘画艺术不断超越的各层次。朵拉水墨花鸟画继承中国绘画传统,大多为写意,线条圆润生动与和谐悦目色彩相匹配。如“牡丹图”、“知足无为”、“福禄到白头”等;线条倔强凌烈与色彩凝重又不乏亮色相匹配。如“禅意(三)”、“亮节图”、“看花全在未开时”等。这些画“各部分之间的秩序和结构”,有让人天然亲近的魅力,人们很容易在审美直觉中感觉融于温柔线条的颜色序列之美。“知足无为”紫藤与游动小鱼的铁锈红,同一色系和谐悦目!从“禅意(三)”,人们甚至感觉得到直线中花色框和色彩的特异引发的独特之美。朵拉绘画的“感性美”地道独特。

朵拉追求自由的本性,让她必定超越形色之美,追求并抵达“理性美”。“理性美”是有限中把握无限,不让有限束缚住自己。朵拉的艺术策略是,画面形色超越地域、民族、国度和文化限定,这来自理性和能力:祖籍国情感沉潜在血液里,生发出眷恋和热爱。国色天香的牡丹是我国国花,南洋的马来西亚绝无此花,朵拉心心念念此花而有了“牡丹图”。她爱花,更爱的是牡丹沁润了几千年中华文化的丰厚蕴藉。刻意想象,隔山隔水,朵拉也许多次心中吟咏“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宋代·陈与义《咏牡丹》)、“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唐·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等诗句,挥毫泼墨,氤氲着她心中的牡丹。再如“知足无为”和“繁花图”,紫藤、繁花和金鱼等动植物的颜色和谐融洽,动静相宜,线条和美。形色之美的繁花或紫藤下游动的鱼,在自己的空间里自得其乐。静衬托了动,动者天然自由;动衬托了静,静者静之雅趣更显。动静之分寸已见历经时光凝练的人文体悟和追求。再如“亮节图”,梅兰竹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感物喻志四形象。喻傲骨、幽放、澹泊、飘逸等人格。这幅画以色彩沉稳凝重、线条简单清晰为特色,借以追求倔强傲然风格。概之,这些画“感性美”充盈并凸显着“理性美”:感性形式充蕴和传达了“祖籍国”的“情感理性”。按照荀子“情感理性”的乐教理论看,情感的动力让朵拉追求形式美,情感蕴含对祖籍国文化认同、赞赏和人格境界之精神,即蕴含理性。荀子认为,乐可化人性之恶。“牡丹图”、“亮节图”的形式美超越了民族、国度、宗教信仰,人们因喜爱而沿着兴趣探究此美蕴含的文化,情感理性实现化人心性之功效。有理由说,朵拉的理性之美值得期待。“理性美”超越有限追求无限,朵拉追求自由的脚步并未停留,这就有了第三层次超越:追求“超理性之美”。

“超理性之美”不脱离感性和理性,并依此获得互相联系和隶属的万有相通整体的领悟。超越“理性美”有较高条件:丰沛的想象力和持久厚重的文化积淀。朵拉历经多年的“祖籍国”文化积淀厚实并沉潜于心。她探索了一种超越现实世界实有的牡丹、竹菊等事物束缚而独创的一些形象,却不刻意追求形象真实与事实逻辑合理与否,颇有“别趣”。别趣“非关书也”,“非关理也”,却关系美感。此美感即在似实有又非实有的画面中,让人瞬间抵达可见而不可言说境地,她名之为“禅意”。如李商隐喜用“无题”。“禅意(三)”等可为代表:画面中像花瓶又非花瓶、似无必要关联的花瓶与线条。花瓶中有花有鸟,却不知如何。依然美丽的画面可追究体悟到禅宗的奥妙。“禅”或“禅那”英文就译为“沉思”或“冥想”(Meditation)。禅宗“第一义不可说”,禅宗的“无”不是任何物,无可说而仅靠“悟”得。“禅意”究竟是什么?朵拉笔下似花瓶非花瓶的存在,不可言说却可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不辨也罢,赏心悦目即好!朵拉既是马来西亚子民,又是“祖籍国”后裔,生活在印度教、回教和佛教等多种信仰交织的环境,她期望进入“澄明之境”,获得更加自由开放的心境,构建出寄托祖国和祖籍国乃至更丰沛感情的精神空间。言为心声,画为期寄。大千世界不可出场之物之情,在此类画作中均可“悟”得。

感性美到理性美再到超理性之美的各阶段不可分割。尽管各层次美的形式有所区别。但三阶段之间亦有符合艺术规律的过渡。比如,从“理性美”抵达“超理性之美”之前,朵拉水墨花鸟曾有个过渡阶段,此阶段画作量很大。“心经荷花”等即是。“心经”是佛教经典。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此画将佛经和实有植物的荷花联系,依托涵义为佛教中的莲花智慧和境界。品画所悟之“心经”各人有异,但如是理解大致不会有错。此外,如“知足无为”蕴含老庄无为思想。“看花全在未开时”,有“处世总无穷竭处,看花全在未开时”之意涵。更有唐人刘禹锡词《抛球乐》:“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的潜在意蕴。“看花全在未开时”画面让人各有所悟。也许,此话题依托自然现象,世代让人历久弥新地品味,乃至酿成许多首诗词,渲染成许多幅画作的原理吧。“福禄到白头”等也属此意蕴和风格。过渡期也不遗漏地绽放绚烂。回头再说“形式美”,朵拉花鸟的色泽特别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跨界经纬学术丨刘俐俐朵拉的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