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济宁市博物馆济宁古代文明展讲解词
TUhjnbcbe - 2021/1/17 23:06:00
寻常型白癜风的偏方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24591.html

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您参观济宁市博物馆,我们现在走进的是济宁千秋展厅。

济宁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在济宁留下活动踪迹,至圣孔子兴儒学创私学,八大圣人为后人所赞颂,汉代碑刻、画像石名扬天下,佛教文化兴盛、英豪辈出,梁祝的爱情影响至今,康熙、乾隆南巡在此驻跸[bì],望穿城而过的京杭古运河留下佳作。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济宁近万年的璀璨历史。

(引领到《细石器遗址分布图》)年,考古工作者相继在汶泗流域的汶上、兖州、嘉祥三个县市区发现了38处细石器地点,这说明至少在距今一万多年前济宁就有了古人类居住,他们使用细小的打制石器生活劳作,这个时期在考古学上被称为细石器时代。我们看到的这九件石核的出现,否定了“平原不可能有石器”的考古学观点,也填补了济宁地区细石器的空白。

随着历史的脚步,我们来到了人类的拓荒岁月。从大约距今一万年开始,人们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在新石器时期人们使用的是磨制石器,我们看到的这些磨制石器分别是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分别讲各个时期的代表器物)。这些文化遗址遍布济宁十一个县市区,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贾柏遗址,位于汶上县东贾柏村东南的高地上,属于原始社会早期北辛文化类型,距今七千年左右。这是王因遗址,位于兖州区王因镇王因村南面,是北辛文化晚期和大汶口文化早期的文化遗存。这是野店遗址,位于邹城市峄山镇野店村南,属于山东省典型的大汶口、龙山文化,野店遗址文化遗存丰富充实了大汶口文化的内容,为研究这一文化时期增添了科学资料。这里是西夏侯遗址,位于曲阜市息陬[zōu]乡西夏侯村,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龙山文化以及商代的文化遗存。这是西吴寺遗址,位于兖州区小孟镇西吴寺村东南,是龙山文化遗存和周代文化遗存。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这上五千年指的就是我国的“三皇五帝”时期。“三皇”是指伏羲、神农、皇帝;“五帝”是指少昊、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唐尧[yáo]、虞舜[yúshùn]。

首先我们看到这位是伏羲,也就是太昊,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济宁夏商之际的任国就是伏羲后裔建立起来的国家,所以他也是济宁人的直系祖先。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这是中国最早的计数文字,是中国古文字的发端,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创造历法,教民渔猎,驯养家畜,婚嫁仪式,始造书契,发明陶埙[táoxūn],琴瑟乐器,任命官员等等。并创作《驾辩》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这是伏羲庙,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刘庄村的伏羲庙,是济宁市现存最早的庙宇建筑。炎帝,也就是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之一、姜姓部族的首领。“自陈营都于曲阜”,他制耒耜[lěisì]、种五谷、尝百草、立市廛[chán];治麻为布,作五弦琴;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台榭而居,安居乐业,被奉为华夏族的先祖。三皇的最后一位是黄帝轩辕氏,“生于寿丘”(寿丘,今曲阜东),“自穷桑登帝位,后徙曲阜”,曾与炎帝、蚩尤等部族展开大战,逐鹿中原,扫平天下,统一中国各部落。传说尧、舜、禹、汤等古之圣君,均为黄帝之后。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五帝。五帝之首少昊,传说为远古东夷族首领,名挚。少昊是父系社会中期的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因其“执太昊之法”,故称少昊。相传少昊在位84年,寿百岁崩,葬于云阳(曲阜)。这位是颛顼[zhuānxū],号高阳氏,传说为远古五帝之一。《帝王世纪》载:“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黄帝成为中原共主以后,东方原中心区域交由玄嚣少昊管理,颛顼自小就跟随少昊习*,继少昊以后治理东方。颛顼执*期间强化了中央集权,促进了部族融合,实现了天下一统。这位是帝喾(kù),黄帝的曾孙,华夏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帝喾生于西海之滨(穷桑),其祖父玄嚣,是黄帝正妃嫘祖的大儿子,父亲名蟜(jiǎo)极,颛顼[zhuānxū]是其伯父。颛顼死后,帝喾(kù)继承帝位,时年三十岁。帝喾继为天下共主后,因其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了华夏根基,被奉为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这位是唐尧,上古时期五帝之一,为帝喾次妃陈锋氏女庆都所生,伊祁姓,名放勋,号陶唐,谥曰尧;因曾为陶唐氏首领,故史称唐尧。尧有圣德,实行诸多措施,使得万邦和睦共处,友好交往,共同组成了中原部落大联盟,出现了国家雏形。虞舜也是上古时期五帝之一。“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孟子?离娄下》),是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岳石文化。济宁地区的夏代文化遗址为岳石文化,这一文化是当地东夷族人的土著文化。最早发现于山东省平度县岳石村而得名,分布于山东全省。距今年代为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在济宁地区,相继发现岳石文化遗存,如泗水尹家城遗址、程子崖遗址。(讲岳石文化时期的文物)

这幅图是尹家城遗址,位于泗水县金庄镇尹家城村南尹家城文化遗存初步证明了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这幅照片上展示的是程子崖遗址,程子崖遗址位于济宁市任城区(原济宁县)长沟镇南约1公里程子崖村内,俗称“城子崖”。属于龙山文化向岳石文化早期过渡阶段。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年,夏王朝第六代代国王少康在任国长大,并以此为据点,策划复国,恢复了夏王朝。史称“少康中兴”。这幅图片就是少康,号称“夏代中兴祖”。

少康中兴讲述的是大禹长孙太康登基后,沉醉于游猎玩乐,被后羿篡夺*权,史称“太康失*”。太康的儿子仲康、孙子相在流浪中继位。*变者紧追不舍,将第五代国王“相”杀死,“相”的妻子后缗氏潜逃到娘家任国,生下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做过任国牧正,管理畜牧。之后又联络旧臣及任、虞、鬲国诸侯,杀掉*变者,恢复了夏王朝,史称“少康中兴”。史籍记载,少康又称杜康,为酒的发明者,被尊为酒神。

夏商时期,华夏地区方国数以千计,至商周之际,仍有诸侯国上千。方国大多是带有浓厚氏族部落特征的居民集团,有一定的居住地和分布范围,具有本氏族的血统组织,这种组织既是氏族组织,又是地域性的国家组织。这一时期,济宁地区的主要方国有任、奄、卞、缗、留、徐、施等国。(讲商代文物青铜尊、青铜爵)

随着历史的脚步,济宁进入了商周时期,周代济宁境内的邹国(即邾[zhū]国)和鲁国,农业发达、经济繁荣。这时候的济宁民风淳朴、儒学初兴、重教崇文,文学、史学等取得辉煌成就,邹鲁文化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周代是我市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儒家学派的产生及邹鲁文化的形成。周武王推翻了商*权,建立了周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进行大规模的分封。武王封周公于鲁,定都曲阜,称鲁公。武王病逝,成王年幼,周公辅佐成王,故由周公长子伯禽代为就国,成为鲁国第一代国君。鲁国自周公始封至战国时期鲁顷公二十四年被楚国所灭,共历26代,36君,历时余年。

曲阜鲁国故城是周代鲁国故城遗址,在曲阜市区和东、北面。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戈)

这位是伯禽,周公的长子,鲁国的第一代国君,在国家初创时期,安抚东夷及殷商遗民,稳固了*权,为鲁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尊伯禽像的背部铭刻着文字,这铭文原始周公写在丝帛上,供儿子伯禽使用的座右铭,贴在碑上,之后又刻在铜人背上,放在祖庙中。

这幅画像是鲁僖公,他是春秋时期卓有成就的鲁国国君,他倡导礼制,注重农耕,增强军力,开拓疆土,以致出现了祥和兴旺的*治局面。

这位是卞[biàn]庄子,他是春秋时期鲁国卞邑(泗水县)大夫,他至忠至孝,以勇著称,武艺高强。这个场景是为大家展示了打虎英雄卞庄子坐山看虎斗的故事。话说卞庄子素有勇力,武艺高强。一日他带馆竖子(旅馆的童仆)在卞城南山坡游猎时,遇见两虎撕咬一只牛犊,卞庄子一怒之下要去打虎。而馆竖子抓着并让他蹲下,说:“两虎正猛,不可造次”。一会儿,牛犊被咬死了,两只虎为争食物相互打斗,小虎奄奄一息,差点被咬死;大虎也伤痕累累,精疲力尽。此时,隐蔽在巨石后的卞庄子一跃而起,先刺杀大虎,又打死小虎,就这样,打虎英雄卞庄子声名鹊起。

这是春秋时期鲁国著名的*治家、思想家臧文仲。

这位是春秋时期鲁国太史令,《左传》、《国语》两部书的作者,著名的史学家左丘明。他开创了史书编撰的两种体例,为后人了解古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幅画像是墨子(约前~前年)。墨子,名翟,战国前期鲁国人,古代著名科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治主张及科研成就主要包含在《墨子》一书中。

这一位是猗[yī]顿,春秋时期鲁国人,生卒年代不详。他生在贫穷之家,成人后立志改变困境,脱离苦难。他不远千里拜陶朱公为师,经陶朱公指点,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就成为与陶朱公齐名的巨富,一些诸侯国及众多灾民得到他的捐助,因而享誉天下。后人的文学作品往往以“富可敌国”、“猗顿在世”形容某人的富有。

这位是军事家理论家曹刿[guì],又名曹沫,亦称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鲁国人,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以作战勇敢善谋而著称。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现在我们看到的展板是邾[zhū]国故城,邾国故城遗址位于邹城市的峄山之阳,是春秋时期建立的城廓。故城周长多米,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是薛国故城,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和张汪镇境内,故城面积呈不规划方形,周长米。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幅照片上的是郕[chéng]国遗址,在汶上县郭楼镇古城村。跟据史料记载,西周武王十二年,周武王分封诸候,文王子,武王弟,姬叔武分封于此,建国称郕国。

济宁被称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鲁国是周礼的坚守者和继承者,鲁礼发源于周礼,并在周礼的基础上逐渐转化形成的自成一体的礼制。鲁礼内容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以及殷礼、夷礼、王礼。

这套文物向我们展示的叫“沃盥[guàn]之礼”,(青铜盘、青铜yi)这是中国古代祭祀典礼之前进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礼仪。

这里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鲁礼,首先是吉礼,即祭祀之礼,也就是敬奉鬼神的典礼。凶礼,是指遭遇凶丧祸患时哀悯吊唁、救患分灾的礼仪。宾礼,是指天子和诸侯之间、诸侯和诸侯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中国和外国之间以及人和人交往之间相互交往时必须遵循的各种规范和仪式。军礼,指与军事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一套礼仪制度。嘉礼,是亲睦兄弟、男女、朋友、宾客和邦国万民的一套礼仪制度,也是古代礼仪制度五礼中内容最为庞杂的一种礼仪。

现在我们面前的几个大字是“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他与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古人创作的“梅花篆字”梅报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乐、长寿)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孝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

济宁是出圣人的地方,所以后人称这里为圣贤之乡。儒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轴心文化,孔子列为儒家圣人之首。儒家文化博大精深,自汉代起被历代帝王所重视,称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后来孔子的学说被逐渐推广到东南亚各地,到清代以后,逐渐发展到世界各地,这就是为什么全国很多地方和世界各国都有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庙的原因。

这幅画像是至圣孔子。孔子,名丘(前~前年),字仲尼。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夏历二月十一日,终年73岁。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孔子。春秋末年鲁国陬[zōu]邑(今曲阜东南尼山附近)人。

这是当代孔子学院,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为了给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

这位是复圣颜回(前~前年),字渊,一字子渊。孔子弟子,也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七十二贤之首。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尊称“颜子”。春秋末年鲁国人。

这是宗圣曾子。曾参(前~前年),字子舆。孔子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孝著称。后人尊称“曾子”。春秋鲁国南武城(今嘉祥城南武山村)人。

这是述圣孔伋(约前~前年),字子思。孔子之孙。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后人尊称为“述圣”。鲁国人。

面前的这幅画像展示的亚圣孟子是孟轲(前~前年),字子舆,又字子车。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正统继承者和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为孟子。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说,是位非常有抱负的*治家。元朝至顺元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这位是元圣周公,名姬旦,又称叔旦。商末周初的*治家,系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母弟。因受封于太王古公亶[dǎn]父所居住的“周”地为采邑,所以世称他为“周公”。又因其封国为鲁国,虽让其子伯禽代为就封,但仍被后世尊为鲁国始祖。

这幅图是和圣柳下惠,生卒年不详。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之后。春秋时期鲁国人。这个场景向我们讲述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寒冬里,高高的城门外茅舍中,柳下惠抱着一位冻僵的年轻女子,慢慢将她暖醒(蜡像人物)。《荀子·大略·集解》中写到“妪[yù]不逮门之女,而国人不称其乱”。

这是巧圣鲁班。鲁班(约前~前年),复姓公输,名般。古时般与班通用,因为他是鲁国人,所以称为鲁班。古代杰出的建筑工匠。春秋末期鲁国人。《孟子》中说:“公输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鲁班发明创造了木工工具,例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比如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中国土木工匠的始祖。除此之外,鲁班还发明了舟战用的“钩强”和作战时攻城用的云梯等兵器,以及砻[lóng]、磨、碾子等农具;在生活用具方面,鲁班发明了石墨,创造了打井方法,为当时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地便利。被后人尊称为“巧圣”。

鲁班的逸闻趣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济宁地区的科技教育成就主要体现在建筑与建筑技术、天文历法、书刻工具及六艺教育、文学、史学等方面。

现在我们面前展示的是一套完整的书刻工具:刀笔。春秋时期的雕刻工具出土于薛国故城,包括刀、削、针、凿、锯等共27件,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一套保存完整的雕刻工具。

这里的场景是六艺活动场面。春秋之际,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他认为无论贫富贵贱,任何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所以大力创办私学,设置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指的是礼仪、乐舞、射箭、驾车、语文、数学。

这件展品是日晷[guǐ]。鲁国天文观测与历法推算相当发达,已使用自己的历法,即鲁国历,也称《春秋历》。鲁文公、宣公(前年~前年),最早使用日晷[guǐ]测日影,定季节,定时辰,当是我国最早的计时工具。鲁文公十四年(前年),记载“有星勃于北斗”,是国际公认最早的一次哈雷彗星记录,比欧洲的记载早多年。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片是春秋的一些古籍,文学:《诗经》。史学:《春秋》,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国语》。

下面我们走进的是展览的第三部分,汉晋华章。

公元前年--公元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炫耀功德、威昭四方,第一次东巡就登上了济宁的峄山,在丞相李斯等官员的陪同下,观美景后令李斯书碑立石颂秦德,所立之石就是著名的《峄山刻石》。碑文由李斯撰写,书体为小篆,内容主要是歌颂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现存刻石为元代翻刻,收藏于孟庙,原碑在北魏年间被毁。今存刻石虽然是摩刻,但书法气势磅礴,是秦代保存下来最多的刻石,是研究古文字和书法艺术十分难得的精品。

秦灭六国以后,曾下令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等。钱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秦权是由官府颁发的标准衡器,古代人称秤砣为“权”。

到汉朝时期,作为先秦儒学发祥地的济宁地区,一如既往、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儒家经学发展和承传的历史使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经学家。

首先我们看到这幅画像是经学家匡衡,字稚圭[zhìguī],生卒年不详。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西汉晚期人,祖籍东海郡丞邑(今枣庄市峄城区),后迁居至邹邑(今邹城市)羊下村。

这个场景讲述的是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匡衡年轻时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名叫文不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并不要报酬。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元帝时位至丞相。

这位是王粲[càn](~年),建安七子之首,字仲宣,东汉末年山阳郡高平县(今邹城郭里)人,位居“建安文学七子”之首。他博闻强记,异于常人,以诗赋见长,留有《王侍中集》。

这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年),字文举。为孔子20世孙,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三子,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因曾任北海相,后人常称他为“孔北海”。东汉鲁国(今曲阜市)人。

现在我们看到图片上展示的鲁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控制,于公元前年开始“焚书坑儒”。孔子后裔孔鲋[fù]听说李斯建议焚书之事后,收其家中《论语》《孝经》《尚书》等古书,藏于祖堂旧壁中,故使这些书简免于秦火,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鲁壁藏书”。直至西汉,这批古书复于面世,据传,鲁恭王刘余好治宫室,在拆除孔子故宅时,于壁中得之,后落到孔子后裔孔安国手中,孔安国对照今文《尚书》,发现古文《尚书》多出16篇。孔安国经过校研,将古文《尚书》献之于朝,成为古文经学的开创者。

这位是玄学领袖王弼[bì](~年),字辅嗣[fǔsì]。魏晋玄学的主要开创者,哲学家。山阳郡高平县(今邹城西南)人。与王粲[càn]同族。

这是*论家仲长统(~年),字公理。东汉末年*论家、思想家。山阳郡高平县(今邹城、微山交界处)人。

这幅画像是白衣尚书郑均(?~约96年),字仲虞。东汉任城郑庄(今济宁太白湖新区)人,官至尚书。告老还乡后,待人谦和,保持晚节,老而不怠,为乡里所尊敬。元和二年(85年)章帝东巡,亲临其家,赐尚书俸禄终身,时人称他为白衣尚书。

这位是刘表(?~年),字景升。被后世称为乱世英雄。汉末荆州牧。山阳郡高平县(今邹城市西南)人。青年时期,号称“八顾”之一。

这是诚信楷模范式(?~年),字巨卿,东汉山阳郡金乡县(今金乡北)人。官居庐江太守。古代诚信的典范。

我们面前的这幅实景图是汉鲁王墓,分布于曲阜市南九龙山、亭山以及邹城市四基山一带,为西汉时期的古墓。(汉鲁王墓出土的文物)

这幅图片上的是汉任城王墓,位于济宁城北3公里的肖王庄村附近,是东汉任城国国王及其配偶的陵寝。原有九个大图塚[zhǒng],群众俗称为“九女堌堆”或“九米堌堆”,由于历年来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地面仅存堌堆四个。年济宁市文物局对一号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修复,再现了汉任城国王陵寝地宫的壮丽景观。

汉代是济宁地区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随着汉王朝统治基础的日益巩固,特别是西汉前期实行了“休养生息”和“大一统”的*治经济*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些是汉代时期济宁出土的生产工具、手工制品、货币以及汉碑汉画像石拓片。

魏晋时期,统治阶级在*治上实行九品中正制度,即选择在中央任职的士族门阀,让他们担任本州郡的中正或大中正,负责考察本州郡士人,综合他们的门第、德才定出品级,品分九等。这一制度的推行,使济宁一带的门阀士族势力迅速兴起。

门阀士族通过占田荫客,建立了自己的庄园,奠定了经济基础,并利用九品中正制,操纵选举,世袭做官,控制权力。

两汉经济大发展之后,济宁地区一直保持着先进的生产方式,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是魏晋时期济宁的经济依然得到不断发展。(魏晋时期及南北朝文物:瓷器、铜镜、生产工具)。

魏晋时期也是名流涌现的时期,这位是文学家刘宝(?~年),字道真,西晋军事将领,文学家,邹城市郭里镇人。(围棋子、镇墓兽)

这位是脉学大师王叔和(年~年),名熙,字叔和,西晋山阳郡高平(今邹城市西南部)人,是我国著名的脉学大师。

这幅画像里的人物是檀道济(?~年),祖籍高平金乡(今金乡县卜集乡檀庄),我国南朝刘宋时著名的军事家。他总结前人作战谋略,形成“三十六计”。

南北朝时期,济宁的佛教寺院,不得详考,但从《济宁直隶州志》记载,济宁崇觉寺(今习称铁塔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是济宁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佛教寺院。

在造像方面,济宁地区遗存丰富。铜、石佛造像和造像佛碑,目前在济宁、汶上、曲阜、邹城、泗水、微山等县市均有发现,较为著名的有济宁的北魏石佛像与造像佛碑、汶上的北齐文殊般若碑等。

这几张照片为大家展示的是摩崖石刻,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等。济宁地区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邹城市和汶上县。

邹城摩崖石刻包括铁山摩崖石刻,刻经年代为北周大象元年(年);岗山摩崖石刻,刻经年代为北周大象二年(年);葛山摩崖石刻,刻经时间为北周大象二年(年);峄山摩崖石刻共有历代碑刻80余块,摩崖与洞壁石刻余处,其中北朝摩崖石刻两处,分别位于五华峰和妖精洞。水牛山摩崖位于汶上县白石乡小楼村东南约1公里的水牛山南麓[lù]洞右侧,为北齐刻石。

接下来,我们走进第四部分,唐宋风采。唐宋以来,不同的思潮和文化在济宁交汇融合,形成了济宁熠熠生辉的独特文化风貌。唐代,诗仙李白移家任城,重逢杜甫,二人交游东鲁,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和一段千古佳话。宋末,以宋江为首的起义军以梁山为大本营奋起反抗,成书于明初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即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事迹,书中勇武侠义的水浒文化对济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代初期,济宁地区非常注重农田水机建设,修建“薛公丰兖渠”,对推动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隋唐五代时期,济宁地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平稳发展,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呈现出全面上升的趋势。

(陶俑、陶马、陶镇墓兽、陶镇墓狮、陶台、铜奁盒、铜镜、青釉瓷壶等)这些文物均出土于隋代驾部侍郎徐敏行墓。

接下来我们看到图片来自*祥唐徐师謩[mó]墓。跟据石碣[jié]和墓志可以知道,墓主人徐师謩,兖州高平人,生于北齐河清三年(年),卒于唐贞观十年(年)。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表格是济宁地区隋唐窑址调查一览表。济宁地区的古代瓷窑址,烧瓷年代始于北朝,少数延续到宋、元时期。山东大学考古教研室刘凤君教授说:宋家村窑为隋代窑场,它所烧制的青瓷器代表了山东地区隋代制瓷业的最高水平。泗水县的柘沟等窑址也较典型,延续时间长,对明清之前的早期瓷器烧造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年)置济州于巨野,任城属济州。金天德二年(年)在原任城县(小南门)北二里奠基、建城,因巨野有水灾,是为济州城。明洪武三年(年),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易土为砖”,高三丈八尺,顶阔二丈,基宽四丈,周九里三十步。因多年的损坏,现只存城的西北角北墙,东西长约米,位于环城西路与环城北路交接处内侧。年城建主管部门又护以内外石墙,保存至今。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灵宫位于曲阜市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北边吴陵南约五十米的交阜平原上。宋真宗皇帝“推本世系,遂祖轩辕”,以轩辕黄帝为赵姓始祖。于大中祥符五年(年)闰十月,下诏将曲阜县更名为仙源县,将县城迁往寿丘之西,又兴建了景灵宫奉祀黄帝。年5月,景灵宫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教传入中国,约在公元纪元前后,传入山东约在东汉末年。十六国东晋时期,佛教得到显著发展并传入济宁地区,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微山县西北、嘉祥县南部、邹城市西南等地。南北朝时期,佛教迅猛发展达到鼎峰,佛教圣迹遍布济宁地区的任城、汶上、兖州、曲阜、泗水、邹城西南以及铁山、岗山、峄山等山地。隋唐及以后,佛教活动已遍及济宁大地。济宁佛教圣迹较多,佛塔就有济宁铁塔、汶上太子灵踪塔、兖州兴隆塔、金乡光善寺塔以及济宁智照禅师塔、梁山西竺禅师墓塔两座石墓塔。

(佛造像)这些佛造像出去于济宁铁塔的地宫之中。北宋崇宁四年(年),徐永安之妻常氏为还夫愿,出资在北齐崇觉寺内建铁塔7级,从此民间习称崇觉寺为铁塔寺。

常氏所建7级铁塔没有铸顶便停工了,到明万历九年(年)在济宁道台龚勉的倡导下,又集资修建,除加顶之外,又增建塔身至9级。铁塔历尽沧桑,饱经风雨,依然巍峨挺拔。该塔现坐落于济宁市博物馆院内。

(复制塔内出土文物)这些文物出土于汶上宝相寺的太子灵踪塔。宝相寺始建于唐代,原名昭空寺,占地25亩,北宋咸平五年(年)重建寺院,易名为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北宋,原称宝相寺塔,年于塔内发现佛牙舍利,遂改名。

年3月15日,在葺[qì]修塔体时,在塔内发现佛牙一枚、舍利子颗,在塔宫内发现佛舍利、捧真身菩萨、银菩萨等稀世文物件,在圣物中有稀世罕见的佛舍利,始知此塔名为“太子灵踪塔”。现该塔坐落于汶上县宝相寺内。

(兴隆塔内文物)兴隆塔,古称兴隆寺宝塔,位于兖州区东北隅兖州博物馆内,因该地原有古刹兴隆寺而得名,为八角楼阁式砖塔。

年,在塔地宫内出土了一批珍贵佛教文物,其中包括石函、鎏金银棺、金瓶等3件国家一级文物,以及数量众多的舍利、两颗佛牙等国家三级文物。

(光善寺塔内文物)这些文物出土于光善寺塔内。唐贞观四年(年),在寿河(今金乡县城星湖公园魁星湖)西岸建有光善寺,是为纪念在此圆寂的光善和尚而建造,同时建造砖塔,亦称文峰塔。

光善寺塔系砖石结构,石台底座,砖砌八角形九层楼阁式建筑,顶为铁质葫芦型,通高49米。年5月21日,在修缮光善寺塔时出土了22件(套)银质文物,均属唐代,系国家一级文物。

这是重兴塔,重兴塔位于邹城市古塔居民小区内,始建于北宋,原名“法兴塔”,塔前原有法兴寺,元代改为重兴寺,塔亦随之改名为重兴塔。塔高27.4米,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九层十檐,通高27.4米。该塔造型浑厚拙朴,气势雄伟,因而成为古邹八景之一——“禅塔祥云”。

普照寺为北魏始建,号“齐梁古刹”,后历经战乱和岁月流失,寺院无存,仅存古石塔即智照禅师塔,这张照片就是智照禅师塔,后来移至市区人民公园土山之上。智照禅师塔为八角形密檐[yán]式石塔。整座石塔通高10.5米,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施密檐[yán]十三层,各檐[yán]角出挑。其上覆仰莲座,塔刹设相轮。金明昌七年(年),其弟子为纪念普照寺主持智照禅师,修建了这座墓塔,并铭文传世至今。智照禅师塔原位于济宁普照寺内。据《州志》和《山东通志》记载,该寺为北魏始建,号为“齐梁古刹”,有殿堂余间,智照禅师塔位于前院。普照寺历经战乱和岁月流失,寺院无存,古石塔是普照寺仅存的文物。

一、文成公主

这位是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生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其父史书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贞观十四年(年),其女儿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从此,唐、藩成为友好邻邦,这就大大加强了汉藏之间的联系,增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尤其促进了吐蕃王国的社会进步。

这位是笛艺演奏家李谟,李谟生卒年不详,方伎[jì],唐朝宫廷梨园曲部演奏“法曲”的笛技大师,善吹笛,唐朝开元年间出名的神笛手,山东任城(现山东济宁)人。

这位也是笛艺演奏家,许云封,生卒年不详,唐宫廷笛手。李谟外孙,其名据传为李白所起。许云封自幼父母双亡,跟外祖父李谟学笛益精。天宝十四年(年),杨贵妃在骊山华清池庆寿,新谱的曲子到演出时还没名,正在皇帝、贵妃前来预看彩排时,许云封忽起提议,新曲名叫《荔枝香》,全场欢声雷动,认可曲名。继而新曲响起,可乐坏了皇帝唐玄宗与杨贵妃。

经学家孔颖达之子、孔子的第32世孙。唐代医学家兼官吏。尝任礼部郎中兼太子洗马、弘文馆大学士之职。唐代,修谱之风大盛,还出现了官修。显庆四年(年)下诏,任礼部郎中孔志约、著作郎杨仁卿、太子洗马史玄道、太常丞吕才等主持修谱。大大扩大了士族的范围,凡五品以上官职均可入选。修成之后,谱名定为《姓氏录》,颁行全国。

这位是五代神枪王彦章(~年),字子明(一说字贤明)。历任濮[pú]州刺史、澶[chán]州刺史等,官至后梁北面行营副招讨使。五代时期郓州寿张(今梁山西北)人。

这位是王禹偁[chēng](~年),字元之。北宋初期的官员,著名文学家。宋代济州巨野(今属嘉祥县)人。

这位是晁补之(~年),字无咎,号归来子。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官至知州。北宋济州巨野酒庄(今属嘉祥县)人。

这位是李邴[bǐng](~年),字汉老。官至知行台三省枢密院事。南宋济州任城县(今济宁)人。

这位是著名的数学家秦九韶(~年),字道古。古代著名数学家,官至知府。在其著作《数书九章》的自序中,自谓鲁郡(今兖州市)人。

这两位是李白和杜甫,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开元二十四年(年),36岁的李白携妻许氏、女儿平阳来任城(今济宁)。李白对济宁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济宁的秀丽山川、淳朴民风、久远悠长的历史文化,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在很多诗篇中表达了“我家寄东鲁”的眷恋情怀。他还在兖州重逢杜甫,二人以诗会友同游鲁郡,留下石门话别的佳话。

北宋末年,宋江于梁山轰然起义,起义军以地势险要的梁山和梁山泊作为大本营,以宋江为首领,“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打出“杀富济贫”的旗号,诛富除暴,杀官济贫,横扫河朔,得到广大贫苦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致使“官军数万莫敢撄[yīng]其锋”,至今还有许多脍灸人口的水浒故事广为流传。后世诸种水浒故事为内容的文艺形式如涓涓流水,到元明之际从不同方向汇聚,集结成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煌煌巨制——《水浒传》。岁月悠悠,水浒英雄与他们的生活在中国思想文化的丰碑上,刻下了一道难以磨灭而又鲜活的印痕—这便是“水浒文化”,而滋生这一文化的土壤正是济宁梁山。

自元代开凿大运河后,济宁迅速崛起成为南北物资运输的水运重镇。到明永乐年间,济宁已是“水陆交会,南北要冲之区”。元明清三朝总管运河河道的河漕[cáo]衙门一直设在济宁,济宁因而被誉为“运河之都”。济宁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济宁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使济宁成为京杭运河沿岸的七大商埠之一,位居运河四大名镇之首,成为鲁西南的*治、经济、文化中心。

元统一全国以后,大都(北京)成为全国的*治、文化、军事中心,为解决江南漕运北上的运输不便,元初在今山东境内相继开挖了济州河和会通河,实现了南自杭州,北达大都的全程漕运。后经明、清两代相继对运河进行治理,造就了济宁经济文化的繁荣。

马之贞和白英,都是对京杭大运河有不可磨灭功绩的人才。马之贞,字和之,生卒年不详。元代工部都水大监。汶上县人。祖籍河北沧州。白英(~9年),字节之。明代农民水利专家。汶上城东昙彩山下白家店村人。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几件元代的精品文物,这几件文物出土于张楷墓。张楷,字道宁,生于南宋淳祐chúnyòu三年(年),曾任济阳(今属山东)主簿和济州(今山东济宁市)判官,后曾任济州、泗、汶等河都漕运使司,因张楷精通水利,又曾升任行都水监丞(正六品)。为官期间,他建议“疏凿泗、汶二水,会于济,达于淮;北导汶水通于利津(今山东利津县)”,得到朝廷采纳。张楷的建议,使济宁以南的泗水运道得以畅通,对开辟我国的南北水运交通具有重大意义。

这几件文物出土于曹元用墓。曹元用,字子贞,生于元至元五年(年,即南宋咸淳四年),卒于元天历三年(年)。祖籍阳谷阿城(今嘉祥县纸坊镇李村),后迁居汶上。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并称为“三俊”。

这件是元青花缠枝瓜果纹玉壶春瓶。年秋,济宁市郊区廿里铺(现为任城区廿里铺街道办事处)刘大门口村民秋善实在菜园整地时,于距地表0.5米处发现一座被盗的石棺墓,出土一件青花瓷瓶,随即送交文物部门,藏于济宁市博物馆。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它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而不褪色,画面明净,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该瓶造型优美,从上到下纹饰共分十层,多而不乱,清新自然,元青花在青花瓷器中遗存数量较少,这件青花玉壶春瓶通高28.3、口径8.3、底径8.05、最大腹径14.2厘米,为元代成熟期的代表,属景德镇窑口的产品。该瓶满绘缠枝花卉,以荷花瓣、蕉叶、下垂如意云纹等组成,均是元代青花中较为流行的装饰纹样。特别是瓶口内的卷枝纹,后世很少效仿。由于山东地区发现元青花颇为少见,故尤为珍贵。

这几件文物出土于明代鲁荒王墓。明代鲁荒王墓,即皇帝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陵墓,坐落在邹县城北12公里处。年进行了发掘,现已修复开放。朱檀,15岁就藩兖州,建鲁王府。至明代灭亡之时,共传11世,年。

这几张照片给我们讲述了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是一首响彻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千古爱情绝唱,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梁祝文化影响巨大,绵延千载,广为传颂,成为劳动人民追求崇高爱情的偶像。年5月20日,济宁市“梁祝传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年3月12日,济宁市文物局请有关考古专家对梁山伯祝英台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通过勘探发现,梁祝墓地位于济微公路东米,马坡前村至济微公路的生产路以北39.2米,老运河西约米处。在地上建筑遗物下,发现了汉代的墓葬,并出土有陶罐、泥人、动物兽等。据此,有关专家认定为此墓为梁祝汉代墓遗址。10月27日,墓记碑在微山县马坡村南“梁家林”里破土而出,碑中记载梁祝墓重修、梁祝身世、事迹经过等内容。据考证,此碑为明朝正德十一年(年)皇帝钦差大臣崔文奎重修梁祝墓祠所立。此碑是中国九处梁祝墓中唯一有文字记载梁祝故事且内容比较详细的碑,也是刻立时间最早的一块碑。该碑有力佐证了“梁祝”家在济宁市的真实性。

这是颜庙,颜庙又称复圣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城北门内,陋巷街北首与孔府后花园隔街遥对,是祭祀颜回的祠庙。颜庙始建年代不详。原建于曲阜城东北三公里的五泉庄附近。元初重建,经十年落成。元大德末,旧庙毁。年(元延祐四年)迁其至陋巷故址。年(明万历二十二年)修建,奠定现存规模。颜庙已有年的历史。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三孔”的扩展项目,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这是济宁东大寺,东大寺是伊斯兰教清真寺,坐落在山东省济宁市小闸口上河西街。因寺门临古大运河西岸,故俗称“顺河东大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以后经明、清各朝及当代数次修缮,使建筑面积达到平方米.因前门正临老运河,俗称“顺河东大寺”,门前匾“古礼拜寺”有著名书法家陈金言题写,并因处全市9座清真寺之东,故简称东大寺。

这是尼山孔庙和尼山书院,尼山孔庙位于曲阜市东南约28公里处的尼山东麓。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为避圣讳,故名尼山。其山并不高大,海拔约米,风景秀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治家、教育家孔子出生于此,所以尼山名扬海内外。

这幅图片是祭孔大典的场景。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是为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唐玄宗于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宋太祖赵匡胤亲谒[yè]孔庙,宋徽宗赵佶[jí],下诏孔庙更名为大成殿,并亲笔题写了匾额。元武宗加封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初,朱元璋尊孔循礼,太学祭祀孔子,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达到了顶峰。顺治皇帝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雍正皇帝追封孔子先世为王。乾隆皇帝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子。

十七世纪以来,中国周边国家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兴建了许多礼制孔庙。18世纪以来,随着孔子思想的对外传播和华人的外移,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其他国家也出现了许多孔庙。全盛时期,世界上共有孔庙0多座,其中礼制孔庙0余座,是世界上最多的礼制庙宇。

这位是王杲[gǎo],字景初,生卒年不详。明朝户部尚书、太子太保。今汶上县人。

这位是路迎(1~年),字宾旸[yáng]。明朝嘉靖年间兵部尚书。今汶上县郭仓乡路海村人。

这位是吴岳(1~年),字汝乔。明代兵部尚书。今汶上县南旺镇人。

这位是郭朝宾,字尚甫,生卒年不详。明朝工部尚书。今汶上县苑庄乡槚柏村人。

这四位被称为“小县四尚书”。

这个场景向我们讲述的是孔尚任一曲桃花动京城,这里是孔尚任的手稿。孔尚任(~年),字聘之、季重,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今典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曾任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等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因著有《桃花扇》而名垂于后世,诗文集有《湖海集》、《崖堂集》、《长留集》等。

这位是宫廷画家焦秉贞。焦秉贞(?~年),字尔正,济宁城区人。清朝前期宫廷画家,主要任务是根据皇帝及其宫室需要,为宫廷进行艺术创作,提供艺术作品或形象资料,抑或为宫室成员画像。清代康乾之际是西洋绘画艺术传入中国的重要时期。焦秉贞与洋人(意大利)宫廷画师郎世宁都是中西绘画艺术结合的大胆探索者、实践者,两者也是融合东西方艺术的成功者。焦秉贞是最早引入西方绘画的艺术家,在中国书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位是经学巨子孔广森。孔广森(~年),字众仲,又字伪约。孔子70代孙。著名经学家、书法家,为孔子后代中卓有成就的著述家。曲阜人。

这位是文字学家桂馥[fù],桂馥(1~5年),字冬卉,一字未谷,别号紫云仙馆。清代著名的文字学家、书画家。曲阜城西李家店人。

这位是金石学家黄易。黄易(~2年),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盦,别署秋影庵主、散花滩人等。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监生,官至济宁运河厅同知,诰授奉*大夫。浙江钱塘人。

这位是科学家孔继涵,孔继涵(1~年),字体生,又字浦孟,号药谷,别号南洲。孔府67代衍圣公孔毓訢[yùxīn]之孙。正一品荫生,诰[gào]授奉直大夫。自称昌平山人。今曲阜人。

通过以上展览使我们了解到,济宁人杰地灵,是“两昊”遗墟,黄帝诞生地,先哲圣人之故里,中国古代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始祖文化、儒家文化、孔孟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梁祝文化、佛教文化、李杜文化是济宁古代文化积淀之精华。熠熠生辉的济宁历史文明是开启现代文明社会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不断鼓舞着济宁人不断前行,照耀着济宁人永远行进在追求真善美的文明之路上。请跟随我前往下一个展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济宁市博物馆济宁古代文明展讲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