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荀子·解蔽篇》
:本条经典金句的意思是:大凡人的毛病,是被事物的某一个局部所蒙蔽而不明白全局性的大道理。《释名?释言》云:“曲,局也。”何为“大理”?《荀子·君道篇》中有“方皇(意:翱翔、彷徨)周浃(意:周匝)于天下”即含有“大理”之表现和博施,“大理”即全面、周遍的道理。
目前有个“王阳明热”,时有听到讲王阳明“格竹失败”的故事,讲这个故事的人往往还不忘对朱熹的“格物穷理”作一番贬损。对于王阳明年少之时“格竹失败”一事,冈田武彦在《王阳明大传》里指出:“为什么王阳明格竹会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没有按照朱熹的教诲去格物穷理。清初的朱子学者陆桴亭对王阳明的这一做法持批评态度,他认为王阳明完全没有理解朱子格物穷理的主旨,他的做法类似于禅宗的竹篦子话。”冈田武彦讲了朱熹写给陈齐仲书信里的一段话:“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冈田武彦接着写到:“清初朱子学者吕晚村也曾指出:‘阳明求竹理之法,为朱子所排斥,故失败乃是必然的。’朱熹曾说。‘穷天理’、‘明人伦’是他‘格物穷理’理论的根本,这些内容圣人都已教过,因此认真学习圣人之言非常重要。”所以说王阳明格竹子失败,就是“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的典型例子。另外,喜欢王阳明的人大多都喜欢读冈田武彦著的《王阳明大传》,据说这部书有段时间还脱销了。如果没有全面认真地思考过冈田武彦先生指出来的这些问题,仅仅凭借着“浮躁的热度”,或者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就对“格竹失败”妄加评说,也是“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的典型例子。
中国文化书院王守常院长题字
编者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文化书院秘书长,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什刹海书院教授。
苑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