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荀子强国篇全文
TUhjnbcbe - 2021/1/7 11:56:00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荀子-强国篇》

刑范(1)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2),剖刑而莫邪已。

然而不剥脱(3),不砥厉(4),则不可以断绳。

剥脱之,砥厉之,则劙(5)盘盂,刎牛马,忽然(6)耳。

彼国者,亦强国之剖刑已。

然而不教诲,不调一,则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

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7)也。

彼国者亦有砥厉,礼义节奏是也。

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

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此三威者,不可不孰察也。

礼义则修,分(1)义则明,举错则时,爱利则形(2)。

如是,百姓贵之如帝,高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

故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谓道德之威。

礼乐则()不修,分义则不明,举错则不时,爱利则不形;

然而,其禁暴也,察;其诛不服也,审;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黭然(3)而雷击之,如墙厌之。

如是,百姓劫则致畏,嬴则敖上,执拘则聚,得间则散,敌中则夺,非劫之以形埶,非振之以诛杀,则无以有其下,夫是之谓暴察之威。

无爱人之心,无利人之事,而日为乱人之道,百姓讙敖(4),则从而执缚之,刑灼之,不和人心。

如是,下比周(5)贲溃以离上矣,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夫是之谓狂妄之威。

此三威者,不可不孰察也。

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也。

公孙子曰:

子发(1)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归致命(2)曰:“蔡侯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舍(3)属二三子而治其地。”

既(4),楚发其赏,子发辞曰:“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5)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6)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臣舍不宜以(7)众威受赏。”

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8)。

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

古者明主之举大事、立大功也,大事已博(9),大功已立,则君享其成,群臣享其功,士大夫益(9)爵,官人益(9)秩(9),庶人益禄。

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

是以,百事成,而功名大也。

今子发独(10)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10)兴功之臣,耻受赏之属,无僇乎族*,而抑卑其后世,案(11)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

故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

荀卿子说齐相(1)曰:

处胜人之埶,行胜人之道,天下莫忿,汤武是也。

处胜人之埶,不以胜人之道,厚于有天下之埶,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桀纣是也。

然则得胜人之埶者,其不如胜人之道远矣!

夫主相者,胜人以埶也,是为是,非为非,能为能,不能为不能,摈(2)己之私欲,必以道,夫公道通义之可以相兼容者,是胜人之道也。

今相国,上则得专主,下则得专国,相国之于胜人之埶,亶(3)有之矣。

然则,胡不驱此胜人之埶,赴胜人之道,求仁厚明通之君子而托王焉,与之参国*,正是非!

如是,则国孰敢不为义矣!

君臣上下,贵贱长少,至于庶人,莫不为义,则天下孰不欲合义矣!

贤士愿相国之朝,能士愿相国之官,好利之民莫不愿以齐为归,是一天下也。

相国舍是而不为,案直为是世俗之所以为,则女主乱之宫,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众庶百姓皆以争夺贪利为俗,曷若是而可以持国乎?

今巨楚县吾前,大燕?(4)吾后,劲魏钩吾右,西壤之不绝若绳,楚人则乃有襄贲开阳以临吾左,是一国作谋,则三国必起而乘我。

如是,则齐必断而为四三(5),国若假城然耳,必为天下大笑。

曷若两者孰足为也!

夫桀纣,圣王之后子孙也,有天下者之世也,埶籍之所存,天下之宗室也,土地之大,封内千里,人之众数以亿万,俄而天下倜然(6)举去桀纣而奔汤武,反然(7)举恶桀纣而贵汤武。

是何也?夫桀纣何失?而汤武何得也?

曰:是无它故焉,桀纣者善为人所恶也,而汤武者善为人所好也。

人之所恶何也?

曰:污漫、争夺、贪利是也。

人之所好者何也?

曰:礼义、辞让、忠信是也。

今君人者,譬称比方则欲自并乎汤武,若其所以统之,则无以异于桀纣,而求有汤武之功名,可乎?

故,凡得胜者,必与人也;凡得人者,必与道也。

道也者,何也?

礼义、辞让、忠信是也。

故自四五万而往者,强胜非众之力也,隆在信矣。

自数百里而往(8)者,安固非大之力也,隆在修*(9)矣。

今已有数万之众者也,陶诞(10)比周以争与;

已有数百里之国者也,污漫突盗以争地;

然则,

是弃己之所安强,而争己之所以危弱也;

损己之所不足,以重己之所有余。

若是其悖缪也,而求有汤武之功名,可乎!

辟之(11),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说必不行矣,愈务而愈远。

为人臣者,不恤己行之不行,苟得利而已矣,是渠冲入穴(12)而求利也,是仁人之所羞而不为也。

故,人莫贵乎生,莫乐乎安;

所以养生安乐者,莫大乎礼义。

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歾(13)颈也,愚莫大焉。

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亡一焉而亡。

诗曰:“价人维藩,大师维垣。”(14)此之谓也。

力术止,义术行,曷谓也?

曰:秦之谓也。威强乎汤武,广大乎舜禹,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諰諰然(1)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力术止也。

曷谓乎威强乎汤武?

汤武也者,乃能使说己者使耳。

今楚父(2)死焉,国举(3)焉,负三王之庙,而辟于陈蔡之间,视可司间(4),案欲剡其胫而以蹈秦之腹,然而秦使左案(5)左,使右案右,是乃使雠人役也;此所谓威强乎汤武也。

曷谓广大乎舜禹也?曰:古者百王之一天下,臣诸侯也,未有过封内千里者也。

今秦南乃有沙羡(6)与俱,是乃江南也。北与胡貉为邻,西有巴戎,东在楚者乃界于齐,在韩者踰常山乃有临虑,在魏者乃据圉津--即去大梁百有二十里耳!

其在赵者剡然有苓而据松柏之塞,负西海而固常山,是地遍天下也。威动海内,强殆中国(7),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广大乎舜禹也。

然则奈何?

曰:节威(8)反文,案用夫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焉,因与之参国*,正是非,治曲直,听咸阳,顺者错(9)之,不顺者而后诛之。若是,则兵不复出于塞外,而令行于天下矣。若是,则虽为之筑明堂于塞外而朝诸侯,殆可矣。假今(10)之世,益地不如益信之务也。

应侯(11)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

卿子曰: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12),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13)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倜然(14)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是所见也。

故曰: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虽然,则有其諰(15)矣。兼是数具者而尽有之,然而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是何也?则其殆无儒邪!故曰粹而王,驳(16)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

积微,月不胜日,时(17)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敖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18)于小事者矣。

是何也?

则小事之至也,数,其县日(19)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希,其县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20)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21)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箸(22)焉,可以时托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诗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23)”此之谓也。

凡奸人之所以起者,以上之不贵义,不敬义也。夫义者,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

今上不贵义,不敬义,如是,则天下之人百姓,皆有弃义之志,而有趋奸之心矣,此奸人之所以起也。且,上者,下之师也,夫下之和上,譬之犹响之应声,影之像形也。

故,为人上者,不可不顺也。

夫义者,内,节(24)于人;而外,节于万物者也;上,安于主;而下,调于民者也;内外上下,节者,义之情也。

然则凡为天下之要,义为本,而信次之。

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倍(25)信,而天下乱。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

堂上不粪,则,郊草不瞻旷芸(26);白刃扞乎胸,则,目不见流矢;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非不以此为务也,疾养缓急之有相先者也。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荀子强国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