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下列与成语“图穷匕见”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刘邦
B.赵构
C.秦始皇
D.诸葛亮
↓↓↓
↓↓↓
正确答案:C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图穷匕见,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秦王*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秦王*打开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头颅。秦王*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所以,与“图穷匕见”有关的历史人物是荆轲和秦王嬴*(秦始皇)。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与之有关的成语有:约法三章,楚河汉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与题意不符,A项不当选。
B项:宋高宗赵构,南宋开国皇帝。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着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洛神赋》(草书)等。与之有关的成语有:偏安一隅等。与题意不符,B项不当选。
D项: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与之有关的成语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七纵、淡泊明志、欲擒故纵、俭以养德、鞠躬尽瘁、作奸犯科、伏龙凤雏等。与题意不符,D项不当选。
2、(单选题)不少消费者反映,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平台选购的推荐商品,不少是虚假宣传的伪劣产品。随着电商、社交等新平台的发展,网络新经济业态渐成规模、彰显活力,有力拉动了消费,但也滋生了产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权益遭侵害等新问题,上述内容主要反映了当前我国一些公民在()方面存在职业道德的缺失。
A.热情服务
B.办事公道
C.诚实守信
D.爱岗敬业
↓↓↓
↓↓↓
正确答案:C第一步,本题考查职业道德知识。
第二步,题干中“虚假宣传的伪劣产品”“产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权益遭侵害”说明没有遵守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因此,选择C选项。
3、(单选题)根据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个?
①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③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④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
正确答案:D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知识。
第二步,①项:根据《刑法》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①项正确,当选。
②项: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②项正确,当选。
③项:根据《刑法》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③项正确,当选。
④项:根据《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④项正确,当选。故①②③④都正确,正确的有4个。因此,选择D选项。
4、(单选题)千年来,我国共出版家风类专着多部,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周公的《诫伯禽书》、宋代朱熹《家训》、晚清曾国藩()等。
A.《命子迁》
B.《家书》
C.《诫子书》
D.《诫外甥书》
↓↓↓
↓↓↓
正确答案:B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命子迁》的作者是司马谈。司马谈,西汉时史学家,司马迁之父。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诸葛亮的二姐所生子叫庞涣,诸葛亮的《诫外甥书》就是写给他的。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他该如何立志、修身、成材。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5、(单选题)黄山为我国着名风景旅游胜地,其三大主峰海拔均在米以上以下,不是黄山主峰的是:
A.莲花峰
B.光明顶
C.天都峰
D.登天峰
↓↓↓
↓↓↓
正确答案:D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黄山三大主峰分别为: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登天峰并非某座山的主峰,其为山峡最长、最幽深、最秀丽的峡谷滴翠峡的景点之一。D项错误,但符合题意。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莲花峰,在黄山中部,海拔米,为三大主峰中最高峰。峻峭高耸,气魄雄伟,主峰突出,小峰簇拥,俨若一朵初开新莲,仰天怒放。绝顶处方圆百丈余,置身于此,大有顶天立地之感。今已有石级,供游人安全攀登。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
B项:光明顶,在黄山中部,海拔米。《黄山指南》称其“状若覆钵,旁无依附,秋水银河,长空一色”,因地势高旷,为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处:东观“东海”奇景;西望“西海”群峰;向南,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
C项:天都峰,在黄山东南部。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海拔米,为三大主峰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以往顶极难登。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
6、(单选题)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主要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
正确答案:D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意思是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体现了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螳螂、黄雀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与题干蕴含的哲理相同,D项当选。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指当局者多囿于情感,认识不全面,无法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而旁观者因为没有牵涉其中,能从事物整体出发,比较容易看清事物本身。体现的是整体部分的联系。A项排除。
B项:“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意思是指百足虫被斩断,也还会爬行,不至僵死。比喻有雄厚实力的权势门第,虽然衰败,还不至彻底消亡。B项排除。
C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体现的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属性。C项排除。
7、(单选题)小芙的丈夫觉得妻子有了孩子后,眼里心里只有孩子,忽略了自己;小芙觉得丈夫不配当父亲,因为他下班回家什么都不干……俩人闹了大半年后,离婚了。根据《民法典》,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小芙和丈夫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
B.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C.离婚后,不满三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D.离婚后,小芙和丈夫自愿恢复婚姻关系的,应当到婚姻登记机关重新进行结婚登记
↓↓↓
↓↓↓
正确答案:C第一步,本题考查婚姻法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故错误,当选。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故正确,排除。
B项: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故正确,排除。
D项: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三条,离婚后,男女双方自愿恢复婚姻关系的,应当到婚姻登记机关重新进行结婚登记。故正确,排除。
8、(单选题)管理的核心是:
A.激励
B.领导
C.决策
D.处理人际关系
↓↓↓
↓↓↓
正确答案:C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
第二步,管理的核心是决策。
(1)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决策贯穿整个管理活动,决策是决定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决策是任何有目的的活动发生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不同层次的决策有大小不同的影响。
(2)管理就管理主体的管理方式可分为决策管理和实施管理,二者互相渗透,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是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个目的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者调整过程。
(3)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的定义是:“管理就是制定决策”。因此,选择C选项。
9、(单选题)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需要处理好“常”与“变”的关系,善于从“变”中看出“常”、从“常”中看到“变”。这里所讲的“变”是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常”是指:
A.互为对立关系的矛盾双方
B.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
C.人的主观能动性
D.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
↓↓↓
正确答案:D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需要处理好“常”与“变”的关系,善于从“变”中看出“常”、从“常”中看到“变”。这里所讲的“常”,是指发展趋势和规律;“变”,则指事物的发展变化。因此,选择D选项。
10、(单选题)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策,降低存款利率不利于:
A.增加储蓄存款
B.刺激消费
C.扩大内需
D.拉动经济增长
↓↓↓
↓↓↓
正确答案:A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策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存款利率降低后,银行的存款会减少,贷款增加,从而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增加货币流通量,拉动经济增长。故不利于增加储蓄存款,A项当选。因此,选择A选项。
11、(单选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思想家、*治家()提出的。
A.董仲舒
B.黄宗羲
C.管仲
D.程颐
↓↓↓
↓↓↓
正确答案:A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董仲舒,西汉广川人,思想家、*治家、教育家。汉武帝元光元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着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黄宗羲,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其*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B项错误。
C项:管仲,姬姓,世人尊称为管子,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着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C项错误。
D项:程颐,世称伊川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颐与其胞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气禀”说。D项错误。
12、(单选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概念的火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搭乘互联网的便车,摇身一变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物联网企业、互联网零售企业。面对这种互联网热,有专家指出,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互联网+”发展模式,一定要先做好市场调研,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再做决定。“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互联网+’发展模式”,是因为: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主观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具有单一性
↓↓↓
↓↓↓
正确答案:C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都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互联网+’发展模式”,是因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式,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选择C选项。
13、(单选题)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为此,人们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在手中,这反映的是凯恩斯货币需求动机说中的:
A.预防动机
B.投机动机
C.流动动机
D.交易动机
↓↓↓
↓↓↓
正确答案:A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学原理知识。
第二步,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是出自于以下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凯恩斯认为,出于交易动机而在手中保存的货币,其支出的时间、金额和用途一般事先可以确定。但是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为此,人们也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在手中,这类货币需求可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A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因为货币是最灵活的流动性资产,具有周转灵活性,持有它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进行金融投机。出于这种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之为货币的投机需求。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不属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三动机说,为混淆选项,排除。
D项: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凯恩斯把交易动机又分为所得动机和业务动机二种。所得动机主要是指个人而言,业务动机主要是指企业而言。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4、(单选题)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荀子
↓↓↓
↓↓↓
正确答案:C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着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A项错误。
B项: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中国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B项错误。
D项: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着名思想家、文学家、*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着的贡献。D项错误。
15、(单选题)下列关于公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文字号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
B.“签发人”三字和签发人姓名用3号仿宋体字
C.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
D.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
↓↓↓
正确答案:B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机关公文格式》7.2.6的规定,签发人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
如有多个签发人,签发人姓名按照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匀编排,一般每行排两个姓名,回行时与上一行第一个签发人姓名对齐。B项错误,当选。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根据《**机关公文格式》7.2.5的规定,发文字号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A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C项:根据《**机关公文格式》7.4.3的规定,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后加“印发”二字。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D项:根据《**机关公文格式》7.3.6的规定,如有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1.从年1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