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ldquo五心rdquo教育名言
TUhjnbcbe - 2020/12/21 16:25:00

“五心”教育名言

爱心

一、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意思是: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后来,与人为善的语意有所拓展,多指以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人,为人着想,乐于助人。

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印度古谚,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

三、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四、与人善言,暖于布帛(bó);伤人以言,深于矛戟(jǐ)。

出自《荀子?荣辱》,意思是: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类似的一句话:“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

五、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出自《正蒙·中正》。意思是:如果能够像爱自己那样爱别人,那么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仁人的精神境界。

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qióng)瑶。

出处自《诗经·卫风·木瓜》。意思是:他送我鲜美的桃子,我以精美的琼瑶美玉回报他。指与人交往要礼尚往来,相互友好对待。

七、不仁爱则不能群,不能群则不胜物,不胜物则养不足。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刑法志》。意思是:如果不心怀仁爱,就不能和别人结成群体,而不结成群体就不能利用自然界的资源,不能利用自然界的资源就会导致生活给养不足。这说明心怀仁爱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

八、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jīn)不能。

出自《论语·子张》。意思是:君子尊重贤人但又能容纳众人,赞美能力高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说明君子对任何人都不疏远,都能做到友善相处。

九、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xiù)如兰。

出自《周易·系辞上》意思是: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得来,说出话来像兰草那样芬芳、高雅。

十、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出自《礼记·访记》。意思是:君子尊重别人而把自己看的很轻,凡事先考虑别人,最后考虑自己。用以说明人的品德高尚,处理事情不是私字当头,而是为他人着想。

孝心

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出自《孝经》。意思是:孝道,是上天永恒的法则,是大地不变的道义,是世人不变的行为准则。

二、百善孝为先。

出自《围炉夜话》。意思是:在各种美德中,孝敬父母是占第一位的。

三、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出自《弟子规》。意思是:当父母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得可贵的。

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五、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fú)辱,其下能养。

出自《礼记》。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

许多人认为,对父母尽孝只要今后多赚些钱给父母就行了,其实不然。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不是给钱就能报答得了的,能奉养父母只是孝行里面最下层的一种。

六、天地之性,惟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出自《孝经》。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母更重要的了。

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出自《孝经》。意思是:我们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这是行孝的开始。一个人要建功立业,遵循天道,扬名后世,光宗耀祖,这是孝的终了,是完满的、理想的孝行。

八、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为喜,一则为惧。

出自《论语》。意思是:父母的年龄,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一是为父母的增岁长寿而欢喜高兴,一是为父母日渐衰老而忧愁恐惧。

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出自《论语》。子游问先生:“什么是孝?”孔子说:“今天标榜的孝,是能够赡养。连(家里的)犬马都能得到给养。(如果)不尊敬,怎么进行区别呢?”

十、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出自《孟子》。意思是:最孝顺的人终身爱戴父母,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解忧愁。

感恩心

一、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

出自《诗经》。意思是: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为了养育子女多么辛劳。

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huī)。

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意思是:谁说小草的嫩心可以报答三春阳关的温暖?比喻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恩情于万一。

三、知恩图报,善莫大焉(yān)。

古谚语。意思是:牢记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在有能力的时候尽力报答,没有比这样的行动更大的善良了。

四、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bǔ)之义。

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五、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出自《诗经》。意思是: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寓意是要知恩图报。

六、鞠躬(jūgōng)尽瘁(cuì),死而后已。

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是: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七、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九、借得大江千斛(hú)水,研为翰(hàn)墨颂师恩。

俗语。从大江里取得很多水,用来研墨,用很多的笔墨歌颂老师的思情。

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清代龚自珍《已亥杂诗》。意思是: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自信心

1、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这是毛泽东早期(年)所写一首诗中的诗句,可惜只剩下这么两句。意思是,我很是相信人生会有二百年,如果我能活二百年的话,我可以水击三千里啊。此诗化用《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一代伟人跃动英姿在水中迎风劈浪,何等畅快淋漓,有水击三千里之感既豪迈又对自己未来的前程满怀无穷的信心,此生鸿鹄之志定将实现,而且会像击水三千里一样痛快无比。它体现的是一种敢于奋斗的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的气概,足以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喟叹。它体现的是一种高度肯定自我的自信。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自唐代高适《别董大》(其一)。这两句诗是对朋友的劝慰,意思: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何其自信。诗文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它体现的是一种敢于闯荡世界的自信。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自唐代杜甫《望岳》。这两句诗表面上是指人站在高山上时,看见周围的群山显的很小,形容站的高看的远,视野开阔。实际上,这两句诗实指人具有远大抱负,要成为人上人,天下都要臣服于他,必须要有一种俯视天下的自信。它体现的是一种俯视天下的自信。

5、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游山西村》。这两句富含人生哲理,意在指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它体现的是不屈不挠,不断探索求知的自信。

6、沉舟侧畔(pàn)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船事件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可以引申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让我们的心中永远留住这春天的美景,念念向善、念念向生。它体现的是积极乐观进取的自信。

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这两句语出《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意思是说,人的诚心所到之处,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其更深一层意思是说,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形容真诚对人产生的感动力。它体现的是一种坚忍不拔的自信。

8、老骥(jì)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这两句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诗人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却不消极,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它体现的是一种渴望建功立业的自信。

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出自唐代刘禹锡《秋词二首》。这两句表述的是,刘禹锡看到晴朗的天空,白鹤分飞,心中那激荡澎湃的情感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透露出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体现的是一种大无畏的自信。

10、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责任心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语出顾炎武。“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怎么能因为有福祉就追求,有祸患就避开呢?

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意思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

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出自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出自《周易》。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清华大学的校训即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六、大禹(yǔ)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

七、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出自《礼记》。君子只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努力做好他应该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

八、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tiáo)翼之知。

出自《庄子·达生》。意思是: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

九、业精于勤,荒于嬉(xī);行成于思,毁于随。

出自唐代韩愈《进学解》。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十、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gǔ)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dài)乎道。

出自《荀子修身》。意思是:优秀的农人不因为水灾旱灾而不耕作,优秀的商人不因为市场上的跌价而不去做生意,士人君子不因为身份低微和穷困而懈怠对学问的追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五心rdquo教育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