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公基常识古代中国的思想
TUhjnbcbe - 2020/12/3 13:08:00
一、春秋战国时期学派代表人时代著作观点儒家孔子春秋编纂《春秋》,修订“五经”有教无类。主张“德治”和“仁”。其弟子作《论语》,记叙其言行孟子战国《孟子》性善论,“仁*”,民贵君轻。荀子战国《荀子》性恶论。朴素唯物主义道家老子春秋《道德经》“无为而治”“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战国《庄子》,又称《南华经》“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庖丁解牛”“庄周梦蝶”“鹏程万里”《齐物论》《逍遥游》法家商鞅、韩非战国《商君书》、《韩非子》以法治国。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实行君主专制。不法古、不循今。墨家墨子战国《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杂家吕不韦战国《吕氏春秋》“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兵家1.孙武2.孙膑1.春秋2.战国《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孙子的典故:三令五申。二、两汉——明清董仲舒儒学西汉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的统治思想。王充东汉著《论衡》,反对天人感应,反对鬼论,人死不为鬼。是伟大的唯物思想家。范缜南朝著《神灭论》,提出精神和形体的统一,“形存而神存,形谢而神灭”,反佛思想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有重大发展。玄学魏晋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等。对思辩哲学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但又是为士族辩护的消极思想。“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程朱理学南宋以儒为基础,吸收佛、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朱熹是集大成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明朝王阳明创立,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为封建道德辩护,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提倡“法治”反对“人治”,抨击封建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王夫之《周易外传》、《读通鉴论》、(《船山遗书》)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唯物主义思想他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治上要“趋时更新”。推荐阅读:公共基础考点思维导图(法律

*治

*史

哲学

经济

管理

历史

地理

科技

公文等)

公基题库

每日发布各种公基试题答案

公基

知识

真题

模拟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基常识古代中国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