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杀妻求将的他,可曾后悔
TUhjnbcbe - 2020/11/13 18:22: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308/4782732.html
吴起(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和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著有《吴子兵法》(又称《吴子》),传于世,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吴起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有家庭,在世人看来,他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走前辈子贡、后辈吕不韦的道路——接替家中的产业接着经商,从吴起后来展露的才华来看,他足以维持家业不败,甚至还可能超过史上闻名的陶朱公。

可吴起不甘心一生平淡,一心想建功立业,扬名天下,因此,为求入仕为官,他四处奔走寻找门路,花了不少钱,但是在重农轻商的中国,商人出身本就备受轻视,加上他又没有显赫的师门传承,他的求仕之路自然屡屡碰壁。

所以最终他弄得倾家荡产,也没得到一官半职,因而遭到乡邻的嘲笑,或许对于平庸的人而言,对不甘于平庸的人进行嘲笑,是无聊生活中仅存的乐趣。吴起为此气愤不过,杀了嘲笑他的三十多个人。

杀人后,为了逃脱制裁,吴起只能出逃。在临逃走时,他向自己的母亲立下了重重的誓言:“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然后,吴起踏上了逃亡兼游学之路。战国时代,儒家已经成为了“世之显学”,所以吴起游学首选的目标,便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之子曾申。天资聪颖的吴起得到了曾申的赏识,对这个勤勉努力的学生,曾申喜爱非常,全力施教。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后,吴起的母亲去世了。想到自己向母亲立下的誓言,吴起终是没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条回卫国奔丧守孝,而是强忍着悲痛留下来刻苦学习。

他的这个举动让老师曾申大为愤怒,曾申认为他为了功名富贵不顾孝道,不配作儒家的门徒,于是不由分说地将他赶走,并和他断绝了师生关系。此后,吴起弃儒学兵,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学成后的吴起,来到了鲁国,奉事鲁穆公。

公元前年,齐国发兵攻打鲁国。鲁穆公本想任用吴起为将军,但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因此穆公不能完全信任他。吴起一心想成名,不想错过这次机会,为了表明自己不会亲附齐国,就毅然杀了自己的妻子撇清和齐国的关系,史称杀妻求将。

终于,穆公相信了他,任命他为将军。吴起率军与齐军作战,来到阵前后,吴起没有马上和齐军开战,而是先向齐军示弱,表示愿意谈判和解,同时故意在中军中安排了些老弱残兵。

齐军被假象蒙蔽,真的以为鲁国军队残弱,因此轻敌懈怠。这时,吴起率领精锐,出其不意地向齐军发起猛攻。齐军完全没有准备,仓皇应战,一触即溃,损失惨重,鲁军大获全胜。

吴起立下汗马功劳,深受穆公青睐。这引起了鲁国群臣的嫉妒,于是他们拿他杀妻求将一事做文章,对穆公说:“吴起这个人,多疑而残忍,为了功名利禄,连自己的妻子都杀了。鲁国国小,战胜的名声一旦传扬开来,势必引来各国觊觎,再说鲁国和卫国是兄弟之国,鲁国启用吴起,就是背弃卫国,这会导致鲁卫关系破裂。”穆公听了这番话,也对吴起起了疑心,最终拒绝继续任用他。

“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无奈之下,吴起只好离开了鲁国,他听说魏国文侯贤明,便决定前去投奔魏文侯,想凭着自己的本事去游说他任用自己。魏文侯向大臣李悝征求意见,问吴起的为人如何。

李悝倒是非常中肯,虽然他对吴起的品性也颇有微词,说他贪慕虚荣,且是个好色之徒,但也非常肯定他的军事才能,说他用兵的才能超过了司马穰苴。“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这时,魏国因为要和秦国作战,急需军事人才,所以,魏文侯最终决定任命吴起为主将,率军攻打秦国。

吴起在军中时,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士卒却非常宽容,而且能够与士卒们同甘共苦,从不自视高人一等,同时赏罚分明,因此深得军心,将士们都愿意为了他拼死一战,他的军队很快就成为了魏国的精锐之师。

公元前年,吴起帅军攻克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元里(今陕西澄城南)二城。次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一直打到了郑县,逼得秦国只能退守洛水。至此,魏国全部占有了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今黄河与北洛河南段间地),并在此设立西河郡,由吴起担任郡守。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改革魏国兵制,创立了武卒制,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魏武卒”。同时,为了抵御秦国的进攻,吴起修筑了吴城(今山西省孝义市西南)。

后来,魏文侯去世,他的儿子继位,这就是魏武侯,吴起继续效力于魏武侯。

公元前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亲自率领五万魏军,外加战车五百、骑兵三千,以少胜多,大败秦军,这就是著名的秦魏阴晋之战。此战之后,魏国声势大振,成为了战国初期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吴起凭着赫赫战功赢得了很高的威信,魏国选相时,很多人都认为一定会是吴起,最后却是田文当选。后来,田文死了,公叔继任。公叔忌惮吴起的才能,便设计使武侯对吴起起了疑心,吴起害怕武侯会降罪于他,便离开了魏国。

这时的楚国,实力强大的贵族把持着朝*,王权不振,尤其是发源于王室公族的屈、昭、景三家,竟然有不逊于中央*权的武装;世卿世禄制度下,出身平民的人才毫无上升渠道;乘丘、大梁、榆关三战,楚军三败,一片颓然;就连前任楚王楚声王,也竟为“盗”所杀。堂堂楚国,曾经的春秋霸主,竟然衰落至此。

刚刚继位的楚悼王熊疑,苦思破局之策时,得知了吴起从魏国流亡的消息,他对吴起的才干早有耳闻。于是,楚悼王以隆重的礼节和优厚的待遇迎接吴起入楚,先是任命他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制定法律,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能明确地知晓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经过吴起变法后,楚国很快强大起来,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兼并了陈、蔡,并击退了韩、赵、魏的进攻,向西讨伐了秦国,楚国的强大令各诸侯国都十分害怕。但吴起的变法使不少公族贵戚的利益受到损害,招致了他们的怨恨,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公元前年,楚悼王去世,公族贵戚们见吴起没了靠山,就立刻发动兵变攻击吴起。吴起为了保命,躲到了楚悼王的尸体旁边,因为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将被诛灭三族。没想到叛军太恨吴起了,拼着自己死,也要杀了吴起,于是乱箭射死了吴起,楚悼王的尸体不可避免地也中了箭。后来,太子即位,这就是楚肃王。楚肃王继位后,追究因诛杀吴起而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因此被族灭的有七十多家。不管怎样,吴起死了,他在楚国的变法也宣告失败。既能帮助鲁国打退强大的齐国又能帮助魏国压制强秦数十年不能东进还能帮助楚国浴火重生慑服诸侯吴起的文治武功确实令人敬佩甚至在军事才能上他能和“兵圣”孙子齐名,并称孙吴而且先儒后兵的他非常重视教化主张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民众主张对战争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反对穷兵黩武可是他急功近利母丧不归甚至杀妻求将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讽刺?也不知道夜深人静时他,可曾后悔?

参考资料

《尉缭子》

《吕氏春秋》

战国·韩非:《韩非子》

战国·吴起:《吴子》

战国·荀子:《荀子》

西汉·司马迁:《史记》

西汉·刘向:《说苑》

西汉·刘向:《战国策》

西汉·刘安:《淮南子》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北宋·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北宋·张预:《十七史百将传》

《新唐书》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明·黄道周:《广名将传》

明·丁耀亢:《天史》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清·黄彭年:《选将才》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

杨宽:《战国史》

林剑鸣:《秦史稿》

孙开泰、孙东:《吴起传》,北京出版社,年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上海书店,年

历史上的今天

年10月28日巴黎中国文化季隆重开幕(这是中国第一次在法国举办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

年10月28日中海壳牌八十万吨乙烯工程合营合同签字(壳牌集团多年来最大的建设项目)

年10月28日袁斌劫机到台湾

年10月28日英国当代著名诗人泰德·休斯逝世

年10月28日中国科学家正式确定大峡谷入口位置

年10月28日黄河小浪底工程胜利截流

年10月28日科克伦走钢丝跨越夔门天堑创造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年10月28日阿塞拜疆巴库地铁失火死伤惨重造成人死亡人受伤

年10月28日法国发射第一颗电视直播卫星

年10月28日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动工

年10月28日比尔·盖茨出生

年10月28日我国与芬兰建交

年10月28日法国送给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揭幕

年10月28日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诞辰

小C位出道

如果觉得不错,打赏一下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杀妻求将的他,可曾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