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综教师交流QQ群:
道法
历史
地理
(来源:20秋道法《学练优》八年级夹册)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教材P1)
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
主动融入社会。
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材P4)
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所有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生产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等。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社会属性。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教材P8)
那些喜欢群聚而讨厌独处、相互扶持和帮助的人,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养成亲社会行为。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材P8)
读书人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
我们要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5.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教材P11)
鸡、狗的叫声互相能听到,但是直到老死彼此都不再往来。现在形容人们或各单位间地理位置靠近,但长期互不联系、互不交流的情况。或者是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1.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教材P28)
这句话出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表明自由以守法为前提,没有法律保障,就谈不上自由。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2.敬人者,人恒敬之。(教材P34)
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尊重是相互的。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材P35)
这句话出自《论语》。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这句话所揭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尊重他人、换位思考。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材P36)
尺虽比寸长,但也会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欣赏他人。
5.不学礼,无以立。(教材P37)
不学礼,无以立身。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材P39)
一句同情理解的话,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温暖。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感到阵阵的严寒。
用语文明。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教材P40)
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
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8.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教材P40)
人不守礼就难以生存,做事没有礼貌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会安宁。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教材P42)
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诚信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1.位卑未敢忘忧国。(教材P66)
即使自己的地位卑微,但从来没有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心系祖国。
2.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教材P73)
天地造人,只要有一个人那就有这个人该做的事情;人活在世上,活着一天就要尽一天自己的义务。就是说人生下来就有天职,每个人都被安排好了自己要做的事,所以要恪尽本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勤勤恳恳,努力过好每一天而不要偷懒。
承担责任。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1.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教材P90)
深知在浩淼遥远的海外,还有许多国家虎视着中国,因此不敢忘记祖国的安危而白白虚度光阴。本诗为戚继光年轻时所写,他当时知道敌寇当前,写下此诗,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以及对敌人的坚决。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决心。
表达爱国情感。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教材P90)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表达爱国情感。
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教材P)
这句话出自《荀子·修身》。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
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END-
?星标我?每日及时查收新鲜文综干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