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格言隽语一三年级
TUhjnbcbe - 2020/11/12 19:58:00

点击上方人教数字教育加星标★

阅至文末,领取更多福利

因为编写教学辅助读物的需要,我认真研读了全套“统编本语文教材”,被教材中穿插的格言隽语所深深吸引。根据对目前业已和即将在全国范围内试用的统编本一到九年级语文教材的不完全统计,现行语文教材在“日积月累”和“综合性学习”等板块集中收录的格言隽语就超过了条。

这些格言隽语的安排,不是随意杂乱的,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配合课程单元主题、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精心编选的。这些格言隽语,无论是古代民间熟语、谚语、对联,还是历代思想家的精辟论断,抑或是采自历代诗文佳作的名句,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无不闪耀着人类文明的光彩,读后不禁让人久久沉思,获得智慧的启迪,并进而激发出新的创造力量。

在这里,笔者拟按照这些格言隽语在教材中出现的顺序,做一个初步梳理,并试着领会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思想、教学目标和育人价值,以就教于方家。

一年级上册

我们首先来看出现在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日积月累”板块的两条格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两条格言就是古代谚语。谚语的特点是,用浅显而且往往是朗朗上口的韵语,揭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这两条谚语,用通俗的语言,告诉人们时机(时节)的重要和时间(光阴)的宝贵。

把这样的道理,用如此朗朗上口的韵语告诉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一定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迹,乃至形成他们一生的惜时习惯。

值得称道的是,这两条谚语安排在第四单元后的“语文园地”中,而这一单元里恰好有两篇与季节变换、时间更替为主题的课文——《秋天》和《四季》。这两条谚语,则正好与课文相呼应,是单元主题的一种自然拓展。

一年级下册

再看出现在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板块的四条格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这几条都是古代思想家、学问家的经验之谈,虽然不像谚语那样通俗易懂,但同样是朗朗上口。

这几条格言,是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对小学生来说,现在是读书,将来或是从事学术研究,或是从事实践工作,这样的方法都是适用的;也就是说,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都要遵循这样的规律。

同样的,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呼应一年级第七单元的主题——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和《小猴子下山》,从不同的角度告诉同学们生活、学习、办事的道理,旨在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认真细致的做事态度以及认准目标坚持到底的人生信念。这四条格言的安排,不仅恰到好处地映照单元的主题,也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收录了两组共六条格言。第一组格言是安排在“语文园地二”的三副对联,分别是“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和《田家四季歌》,都是与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保护有关的。

对联一般都寄托着人们对当下美好生活的讴歌和对未来美好光景的憧憬,这三副对联安排在这里,可以唤起同学们对和谐优美环境的向往,并进而产生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自觉行动,与四篇课文可谓相得益彰。

第二组格言是出自《后汉书》的“有志者事竟成”,出自诸葛亮《诫外甥书》的“志当存高远”以及出自清代文人石成金《传家宝》的“有志不在年高”;安排在第六单元后的“语文园地”。

这一组格言是说明志向的重要、志向应该远大和立志要趁早的道理。而第六单元的的三篇课文分别是《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和《难忘的泼水节》,都是有关古今杰出人物的故事。

对英雄人物的事迹,常常能唤起青少年的崇敬之情和学习模仿的冲动,而这组格言则告诉我们英雄人物的诞生不是偶然,而是需要从小立志;只要志向远大,并朝着目标不懈努力,每一个人都会干出一番成就来。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同样收录了两组六条格言。第一组是安排在第二单元后“日积月累”的三条谚语:“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这几条谚语都是讲的互帮互助的道理。这个单元由《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三篇课文组成,凸显的是“友爱”和“协作”的主题。这里选用的谚语,正是对这个主题思想的延伸。

第二组格言安排在第四单元后,分别是出自《老子》的“轻诺必寡信”、出自《左传》的“失信不立”和出自《韩非子》的“小信成则大信立”,讲的是信用的重要性和建立信用的规律。

其中,“轻诺必寡信”这句格言告诫我们,许多失信,其实是由我们的轻易许诺造成的;所以,虽然我们可以有一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但是在做出承诺时一定要慎重,不要凡事没有把握就拍胸脯。对初入社会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的人生忠告可谓弥足珍贵。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语文教材增加了格言隽语的收录量,上册“日积月累”收录了三组,共十一条格言,前两组都是谚语,第三组采自先秦诸子的著作。

第一组三条谚语是“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都是讲的“有关道理的道理”,旨在说明道理需要在争论和分辨中明晰、只有懂道理讲道理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真理的力量终将战胜暴力等思想。

第二组谚语是“人心齐,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彰显的是团结的力量、合作的价值和集体的智慧。

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开头有这样一句话:“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这个单元选用的四篇课文,《司马光》《掌声》《灰雀》和《手术台就是阵地》,分别讲述了少年司马光智救同伴的故事、残疾同学得到大家鼓励的掌声后勇敢面对生活的故事、列宁巧妙地引导小男孩自觉改正错误的故事和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的故事。

这个单元后安排的格言分别是出自《墨子》的“爱人若爱其身”、出自《论语》的“不迁怒,不贰过”、出自《孟子》的“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和出自《荀子》的“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这组“名人名言”旨在告诉我们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奥秘和仁慈、宽厚等美德的极端珍贵。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收入了两组格言。第一组分别是出自《周易》的“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论语》的“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左传》的“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和宋代大文豪苏轼辑自《尚书》和《左传》的名言“改过不吝,从善如流”。这组格言的主旨是教导人们在犯了错误后要乐于改过,有错能改值得鼓励,有错不改才是真的过错。

第二组为四条熟语,分别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组熟语讲的是某些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或因果联系,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人们总结出的关于事物间关系的规律性认识。懂得了这些道理,同学们就可以举一反三,慢慢掌握认知的规律。

来源|统编新教材作者|夏德元,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普通高中统编教材《高中语文》编写组成员

花开时节,正好学习

跟着动画学英语,就用“人教口语”APP

是不是很好看?学得轻松又有趣?

长按识别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格言隽语一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