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人生第一课理想人格为什么要先
TUhjnbcbe - 2020/11/3 14:11:00
白癜风哪些不能吃 http://m.39.net/pf/a_6856094.html
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公益平台

毛泽东给两个女儿起名,一个叫李讷,一个叫李敏,这来自于《论语·里仁》篇里的一句名言:“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是毛泽东对孔子这句名言的认同与致敬。

孔子提出君子总是言语谨慎而行动敏捷的,有感于现实中夸夸其谈的人总是比勤恳实干的人要来得多,孔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夸夸其谈者提出批评,对勤恳实干者提出表扬。批评的例子如《学而》篇里的:“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话说得越漂亮越动听,而不落实在行动上,这样的人离仁德只会越来越远。表扬的例子如《子路》篇的:“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反而是那些性格朴实坚韧、言辞木讷迟缓的人更加接近仁德。

孔子的一位以爱高谈阔论的学生司马牛,问老师什么是仁的时候,孔子针对他的缺点,特别回答说:说话迟缓就是仁。司马牛不服,质问老师,说话迟缓就可以算是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那么难,说起来还能不迟缓些吗?这就是《颜渊》篇里记录的师徒对话:“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讱就是说话迟缓的意思。在《子路》篇里,孔子又跟子路说:“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君子对于自己说的话,是一点也不马虎、不苟且的,是应该“言之必可行”的,说了以后必须是可以做的。

《里仁》篇里记载:“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躬之不逮”就是自己的行动赶不上自己说过的话,也就是不能兑现自己说过的话,而前面加一个“耻”字,就是以这种行为为耻的意思。古时候的仁,言语不随便出口,唯恐落到了出了口自己却做不到的可耻境地。

类似的话在《宪问》篇里又出现了:“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说,君子是以说的多做的少为可耻的。言行一致是一个君子最基本的德行,如果言过其实,言行不一,不仅不是君子应该有的行为,而且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了。在《宪问》篇里又记载:“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孔子的意思是:如果是大言不惭,把大话说的天花乱坠,那么你要做到它,实行它,说白了也就是要兑现它,就非常困难了。

《卫灵公》篇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蛮貊是古代对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贬称,这里指遥远的文化不同的地区,州里跟蛮貊相对,指本乡本土。孔子的学生子张问老师处世之道。孔子回答说:如果你说话忠诚守信,行为笃实恭敬,即使到了文化不同的边远地带,你也可以畅通无阻。如果你说话不忠诚守信,行为不笃实恭敬,那么即使在本乡本土也可能寸步难行。

子张是孔子学生中又年轻又有出息的一个。孔子把最重要的处世之道告诉他,而其核心就是言与行,言语上忠诚守信,行为上笃实恭敬,这实质上也就是心口如一、言行如一了。

听其言而观其行

而《论语》里还有一个很多朋友都知道的故事,就是《公冶长》篇里记载的“宰予昼寝”:“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的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大为不满,痛斥说:“朽烂的木头是没法雕刻的,含有很多杂质的土筑成的墙壁是没法粉刷的!对宰予这样的人,我还责备他什么呢?”孔子用这两种够狠的比喻来批评宰予,这么懒惰是没法培养、没法造就的。

孔子的脾气发的确实有点大,骂完之后他又接了两句: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过去我对人是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再看他的行为,最后还加一句,正是因为宰予,让我改变了这个态度。真的是话重到了极点,可见孔子的火也到了极点,显得有点奇怪了。于是从古到今很多人来猜测,孔子为什么火这么大,于是对“昼寝”做出了不同于白天睡觉的五花八门的解释。

而北京大学的李零教授说,宰予在孔子的学生中是以擅长言语表达而闻名的,这在《论语》里有明确记录。所以李零教授说:“宰予能说会道,我猜,他在孔子面前发过誓,一定夙夜不懈,勤勉于事,孔子高兴,信以为真。没想到,让他逮个正着,大白天睡觉,所以气不打处来。”这猜测当然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孔子的火大,主要原因不在宰予的白天睡觉,而在宰予的言行不一了。而孔子的必须听其言而观其行,也成为后来人非常信奉又经常引用的名句。

言行关系的分类

就人对待言行关系的不同态度,孔子思想的继承人,战国时期的大儒荀子,做了一个等级分类,《荀子?大略》篇里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有的人嘴里能够宣讲礼义的好处,自身也能够奉行礼义,这种人是国家的珍宝。荀子接着说:“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有的人口里不擅长宣讲礼义的好处,但却能够奉行礼义,这种人是国家有用的器具。还有一种人,“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嘴里能宣传礼义的好处,却不能奉行礼义,这种人也还可以为国所用,也不失为一种用具。而有的人“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最可恨的一类人是嘴里尽挑好听的说,实际上全无底线,无恶不作,这种人就是国家的妖孽。国家里要是这样的人窃居了高位,或者占据了多数,那么这个国家就很危险了。所以荀子警告治理国家的人,应该“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敬重言行一致的珍宝,铲除言行不一致的妖孽,这个警告非常恳切,也非常重要。从孔子到荀子的那些儒家的教导,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认真体会的。

从毛泽东借用《论语》里孔子的名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给两个女儿起名,我们可以知道,说的比做的多,实在是从孔子时代一直到现在很多人的通病,否则毛泽东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同感,还专门拿讷和敏来做女儿的名字。而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前辈女作家冰心,早年写过一首小诗,也把这个道理说的很好,她说:言论的花儿开得越大,行为的果子结得越小。而这样的教训,都是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值得引以为鉴的。(根据复旦大学博导傅杰先生讲座整理)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片言苟会心,身体力行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生第一课理想人格为什么要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