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荀子和他的思想
TUhjnbcbe - 2020/10/29 15:08:00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815/4679454.html
荀子(公元前年-前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荀卿”。荀子曾在齐国做稷下学宫的学宫长,后来在春申君黄歇的邀请下来到楚国,做兰陵令,黄歇死后荀子被罢官,隐居兰陵研究儒、墨、道三家的学术思想,写成了一部儒家经典《荀子》。

我们先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对荀子的记载开始谈起。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於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史记》是从荀子到齐国开始记载的。我们来看一下荀子到齐国之前的情况。秦昭襄王时期,荀子受邀来到秦国,他考察了秦国的山川地貌,民风民俗,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的吏治。荀子对法家治理下秦国的*治给予高度评价,说“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尤其是对秦国的吏治,达到“治之至矣,秦类之矣”,评价甚高。但同时荀子对秦国过于倚重刑法,轻视仁德士君子不以为然,谓之“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这与他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因而,他在秦国做了短暂停留,就离开秦国去了齐国。

来到齐国后,荀子年纪最长、资历最深,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分担任稷下学宫的领袖。这个阶段,稷下学宫的学术氛围尤其是黄老之学深深影响了荀子,他的思想逐步趋于成熟,其天道观、认识论、逻辑学等都处于先秦思想的最高水平,以至于出现儒法合流的预兆,这个时期他对战国"诸子百家"作出总结,写成了《非十二子》、《解蔽》、《天论》等著作。这对于他的学生韩非后来总结法家理论,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的“百家思想体系”,都起了积极的影响。正源于此,历代儒者冷遇荀子,把他排除在正统儒家之外,比如宋代的程颐甚至说他“才高学陋,不见圣贤”;即使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宋代苏轼也在《荀卿论》中说他“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指荀子背离了孔孟儒学的真传而走入异端他途,去创立自己的新学派。

据《盐铁论·论儒》记载,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位。有人毁谤荀子,再加上齐湣王穷兵黩武,狂妄称“东帝”,更不听荀子的劝告,荀子一怒之下离齐去楚。后来齐国果然引来秦、燕、魏、赵、韩五国联合讨伐,国都临淄被破,齐湣王逃到莒地后被杀。

荀子离开齐国后,受春申君邀请来到了楚国,春申君让他担任兰陵令。这个时期,他教导出了李斯和韩非等著名的学生。楚国的*治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荀子在楚国倍受排挤和诽谤,尤其是春申君死后,荀子被罢官,他便在兰陵安了家。此时,荀子失望于乱世黑暗的*治,亡国昏乱的君主接连不断,他们不通晓常理正道却经常被装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信奉求神赐福去灾,庸俗鄙陋的儒生拘泥于琐碎礼节,再加上庄周之流狡猾多辩,败坏风俗,荀子已无意做官,于是他专心研究总结儒家、墨家、道家思想与活动的成败,写成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儒家巨著《荀子》,不久后荀子辞世,葬在兰陵。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荀子》所蕴含的主要思想。

1、《荀子·天论》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中学课本学过的这段话蕴含着光辉的唯物主义天道自然观,荀子阐释了一个有其自然运行规律的“纯自然的天”,国家顺应这个运行规律来统治,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治理效果;如果违背它,国家就会发生祸乱。

2、《荀子·性恶》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也,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与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不同,荀子认为人之天性都是“恶”,人后来能表现出“善”来,是后天人为教育改造的结果。所有这一切依赖于礼义,而礼义是由圣人制定的。因此,圣人和礼义的任务就是“化性而起伪”,用礼仪制度去改造人恶的天性,但圣人不常在,国家建立制度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为了限制和改变人恶的行为,需要用国家法律制度来规范约束人的行为。此时荀子的思想便逐渐由儒家而进入法家,也就是“以礼入法,儒法兼综”。

3、《荀子·大略》篇:“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一书有很多对王道和霸道的阐释,对二者同等重视,这与孟子“崇王抑霸”的理念有所不同。荀子认为霸道也有可取之处,王道讲求教化仁*,霸道讲求富国强兵。霸道加上仁*就是王道,王道和霸道息息相通,所以荀子的学说有着“王霸兼综,儒法合流”的鲜明特征。

荀子“儒法兼综”的思想对西汉*治影响深刻。汉宣帝曾说,汉家有自己的制度,王霸兼用、礼法并重,才是治国之本。我们看一下《汉书·元帝纪》的记载:

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先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乎?”

《汉书》的记载反映了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制思想,体现了汉统治者“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由此可见,荀子“王霸兼综,儒法合流”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荀子和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