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年,是秦国丞相,一代名臣。李斯原是楚国上蔡的一个普通百姓,年轻时,从师荀卿,学了一身审时度势、治国安邦的本领。由于出身卑微,他得不到楚王的重用,只好在乡下做了个文书之类的小官。李斯不甘心长期过这种平庸的生活,决心向西入秦,一展抱负
他向恩师荀卿辞行,荀子知道他志向不凡,也不劝阻他,只是问他为何要去秦国?李斯愣了一下,就振振有词地说了起来:我在乡下做官时,看见厕所中的老鼠,吃的是粪便,又免不了常受到人呀狗呀的搔扰,终日胆战心惊,而住在粮仓里的老鼠,吃的是上好的粮食,住在安全、舒适的房屋中,很少有人惊吓它们,算得上是安居乐业了。人的命运也是如此,我决不甘心眼下这样。现在各国都是日暮途穷,每况愈下,唯有秦国雄心勃勃,蒸蒸日上。我要是不去那里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岂不枉活一生。荀子没再说什么,但他心里明白,李斯此一去,必将成为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但最终也不会有好结果。他的功名利禄之心太强了。
李斯到了秦国,果然受到秦王赏识。他建议秦王派大量说客到六国去,挑拨离间各国关系,使六国相互猜忌磨擦,秦国好趁虚而入,各个击破。秦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很快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李斯因此深得秦王重用。正当李斯官运亨通,大展鸿图时,突然天降大祸。当时秦国发生了郑国渠事件。韩国的水利工程师郑国,被韩国国君派到秦国兴修水利,企图通过庞大的水利工程,消耗秦国的国力,使韩国免遭吞并。后来机密败露,秦国的一些贵族大臣趁机鼓动秦王驱赶外客,说外客大都是六国派来的间谍。于是秦王下了逐客令,将外客一律驱逐。李斯是楚国人,当然也在被逐之列。他不甘心半途而废,就给秦王写了封长信。陈述逐客利弊,劝他收回成命。李斯信中写道,秦国有今天,是与先王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分不开的。另外,秦王对外国的珍珠财宝,美女良驹十分喜爱,那么对外国的人材呢?难道人材不如宝物吗?如果这样,秦王是难以征服其他六国的。秦王看了此信,如梦初醒,马上撤消了逐客令。李斯劝谏有功,官升廷尉。这样李斯反而因祸得福了。这封长信就是流传至今的散文名篇《谏逐客书》。
秦国统一六国后,李斯协助秦始皇改革旧制,推行新法,颇得秦始皇欢心,被提拔为丞相,成为秦朝最显赫的官员。李斯功成名就后,就开始明哲保身,再不及时指出君王的错误,日益变得平庸起来。秦始皇好大喜功,统一全国后,随心所欲,残暴乖张,把国家搞得财力衰竭,民不聊生。秦始皇一天到晚不想着如何富国强兵,只是四处巡游,树碑立传,求访什么长生不老的仙药。李斯明知荒唐,可他为了保官,从不说半个不字,只是终日随秦始皇奔命。后来,秦始皇病死在巡视途中。临终前,秦始皇密召丞相李斯、宦官赵高和小儿子胡亥,安排了后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秦始皇感到很对不起大儿子扶苏。当年,扶苏劝自己不要焚书坑儒,得罪天下。自己一怒之下,贬他到边关充军。现在只有扶苏才能重整山河,继承帝业。
秦始皇下了遗诏,速召扶苏回京,继承王位,办理丧事。秦始皇死后,李斯怕死讯传出,引起天下大乱。他严守秘密,指挥车队,日夜兼程赶回京城。李斯仍把始皇的尸体放在御车上,每日三餐,照常送饭,百官有事,一律由李斯转奏。李斯一面掩人耳目,一面催促赵高马上召回扶苏。赵高却心怀鬼胎,一拖再拖。当时天气还很热,尸体很快腐烂发臭了。李斯催赵高赶快想个办法,赵高就买了一些鲍鱼,让每辆车都拉一些,以鲍鱼之臭,掩盖尸臭。原来赵高早就想篡夺大权。他知道扶苏才干出众,深得人心,一旦继位,自己永无出头之日。赵高阴谋废扶苏立胡亥。胡亥平庸无能,只能做自己的傀儡。赵高试探胡亥,胡亥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当皇上,当然支持赵高。但他说担心李斯反对。赵高说丞相的事情包在他身上。
赵高找到李斯,李斯正着急上火呢,劈头就问:遗诏发出去没有?赵高阴笑一声说:不忙,这事只有我们三人知道,究竟让谁继位,还不是全凭你我一句话。李斯听了大惊,但他深知赵高阴险狡诈,得罪不起,只得咬咬牙说:这可是亡国之言,你这是从何说起呢?赵高见丞相知道利害,不敢轻易反对,于是从容不迫地向他陈述利弊:丞相自觉才能、谋略、功绩、威望以及与扶苏的关系,是否超过大将军蒙恬呢?李斯心里动了一下,说:我自知不如,可这与公布遗诏有什么关系呢?扶苏与蒙恬关系之好,人所共知。
如扶苏继位,他必以蒙恬为相。而扶苏与丞相一向不和,他当年被充军边关,就因反对你的焚书建议。他要当了国君,能有你的好处吗?替你着想,还是立胡亥为好。你我同心,共成大事。李斯低头不语,心乱如麻。赵高的话击中了他的要害,但他仍不忍心背叛秦始皇,陷害扶苏。赵高知道李斯胆小,就凶相毕露:老实对你说,现在大权已在胡亥手中,他不会放过一个妨碍他的人。你还不当机立断,必招杀身之祸。还是为自己,为儿孙多想想吧!李斯不敢再犹豫了,他仰天长叹:圣上不负臣子,臣子却要负圣上了。赵高趁热打铁,当即拉李斯去见胡亥。三人密谋,伪造了遗诏,让胡亥继位,赐扶苏、蒙恬二人自杀,以绝后患。就这样,李斯帮助胡亥除掉大患,篡夺了皇位。胡亥继位后,自称秦二世。从此,赵高气焰嚣张。他扶助二世,大肆诛杀异已,滥杀无辜。二世一气杀了自己的二十个哥哥,十多个姐姐,亲生骨肉尚且如此,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一时间,满朝文武,人人自危,国事荒疏,天下大乱。赵高和二世的倒行逆施,终于逼反了天下积怨已久的百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秦的战火烧遍大半个中国。李斯见国势危险,多次向秦二世提建议,但由于赵高从中作梗,二世拒不采纳。
后来李斯的儿子李由被义军击败,丢了三川郡(今河南荥阳),二世对李斯的不满加重了。李斯见此非常恐惧,他由劝说转为对二世的迎合、讨好。秦王朝的灭亡就更快了。即使这样,赵高也没放过他。李斯虽不得势了,但毕竟还占着高位,赵高就千方百在二世面前陷害李斯,终于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送进监狱。李斯和他的儿子在狱中受尽折磨,最后二世下令处死李斯,灭门三族。李斯这时才发现上了赵高的当,悔之晚矣。一代名臣,只因贪图权势利禄,终于落得如此下场,虽说咎由自取,仍然是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