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什么是骈文,来源是什么梧桐树边羽
TUhjnbcbe - 2025/6/22 23:35:00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技术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什么是骈文?来源是什么?

“骈文”其实我们平时听得挺多的,但仔细想想,确实不像诗词一样有个明确的概念。

就好像我们平时总是说“诗词歌赋”,那“赋”到哪里去了?也是一样的常识类问题。

其实“骈文”和“赋”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甚至可以说是赋的一种。比如说有名的庾信骈文《哀江南赋》,标题里不就写着这就是一篇赋嘛。

所以我们搞清楚赋是什么,然后再搞清楚“骈”是什么意思,骈文的定义自然就出来了。

春秋晚期,对应南方五七杂言《楚辞》的诞生,中原北方出现了另外一种韵文。它交叉使用《诗经》的四言和先秦散文的散句,比《诗经》格式更灵活,比《楚辞》又相对规整。

这种新文体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中“赋”这种手法。也就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文章多不长,所以称为“短赋”。

写“赋”从荀子开始,而真正给“赋”命名的是司马迁。他发现这种文体和南方楚辞都不能用“诗”来指代,会产生混淆,就统一命名为“赋”(包括南北方的楚辞和散文)。

后来班固进一步把屈原的“骚赋”,称作“楚辞”区别开来。因为早期同源混杂,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赋、词、辞赋、骚赋、短赋等多种称谓,都能代表这种文体,但又各有微妙不同。

真正以“赋”自称的是司马相如,他的《上林赋》,《子虚赋》都是直接称赋了。汉大赋发展到了极致,以儒学经学为底蕴,气势磅礴,还有思辨性,有讽喻力。

东汉末年,经学衰落,大赋凋零,从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骈文,来源是什么梧桐树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