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开始来解读《道德经》,(你没看过?链接在这怎样看懂玄而又玄的《道德经》?来!来!来!做个脑保健操先)我们讲到了最合适的解读《道德经》的方法是要符合老子当初写《道德经》时的真实意图,而不是站在读者自己的立场上,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那就会是儒、墨、道、法各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没个完,也没个头绪。要符合老子的真实想法,当然最好是让老子自己来说了,可老子已经死了两千多年了。真的老子站在你面前,你逃都来不及,还让他说,他一开口,你还不吓死。那怎么来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呢?
你要想象自己就是老子,对,我就是老子,那老子是谁?是啊,老子是谁呢?
首先,老子是个人,而且是个正常人,你想想正常人讲话,不会老给你猜谜语吧,不会老教你找出句子的隐藏含义,归纳下段落大意,提炼下文章中心思想之类的,那是编教科书的人干的事。我没说编教科书的不正常,我绝不是那个意思哦。老子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书面文字该有的意思,不要过分解读,无限衍生,也不要给他重新定义。当然上篇文章说到了语言文字的模糊性,还有演变性,同一个字,老子那会跟现在,而且不止现在,跟清代、宋代、唐代……的含义都不一样。那怎么办?感谢许慎,许大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说文解字》。可以让我们窥探下古文字的奥义。你会说:许慎也不是跟老子同时代的啊,差了多年了,怎么一定符合老子的意思呢?是的,这是合理的怀疑,但问下,许慎与现在对比,你觉得哪个解释更符合老子的意思。当然是许慎了,越接近越符合嘛,我们已经做不到%的符合了,这已经是无法办到的事了,我们追求的只能是尽可能的接近老子的原意。如果我们把完全符合设定为1的话,我们要做的是0.9、0.91、0.92……0.……,但绝对到不了1。什么?你是天平座,你对这个无法接受,那……,好像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其次,老子的身份是什么?他是周朝守藏史,也就是皇家图书馆馆长,他是为皇室打工的,他的立场是维护皇室的统治,他讲的是怎么统治国家,统治人民。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他绝不会撺掇你造反,你别跟我说你读出了什么革命性思想。而且也没有什么吸风饮露、修道升天、长生不老的方法。
最后,还是回到第一点,老子是人,绝对不是神,你可以尊敬他,但千万不要跪舔。盲目崇拜,会严重影响你的判断力。好,现在我们就以上面这三点原则来解读《道德经》。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什么是道?道就是道路,一达谓之道,这是巜说文》中的解释,道路是从一点到另一点的轨迹,途径。前面说过,老子是守藏史,这个职位在古代并不是单一的管理图书,还负责观测天象,这点在《史记》《太史公自传》中有明确说明,观测天象,那看到最多的就是曰月星辰的运行轨迹,也就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或法则。因为后面老子还说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道”包括了人道、地道、天道,是世间运行的普适规律。我们再来看一下名,何谓名,《说文》中名的解释为自命也。名的上部是夕,为晚上的意思,晚上黑灯瞎火,你看到一个影子从窗边闪过,你大喊一声谁?我,隔壁老王。老王不会单说一个我字,我是谁?一定要报下名字,以免产生误会。这就是自命也。既然是自命,说明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名和事物没有本质上的联系,他只是在有限空间,有限时间,有限条件下的对应关系。邻居叫你老王,回家你妈喊你二狗,名变了,你还是你,不会变。
弄清了道和名,我们就可以讲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了。整句话中,历史上各注解版本最失真的就是对第二个道的解释。河上公、荀子、朱熹、王弼等多释为说道、言说之意,但我看了下与老子稍早或稍后的书籍,没有一个道字是说的意思(文献太过浩翰,只能略察,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指正)。我认为第二个道跟第一个道是相同之意,只不过第二个道是名词作动词,这叫使动?意动?还是为动?有知道的朋友烦请告知下。整句解释为可以拿来当普适规律使用的普适规律,就不是永恒的普适规律,可以拿来命名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名。什么鬼东西?别急,我先来解释下后半句,上一段已经解释了名跟事物不是对应的,名不是事物的本身属性,你自称老王,回家你妈还是叫你“二狗”;你称自己为“中国人”,美国人叫你Chinese,古人称日,我们现在叫太阳,名不是永恒的。其实,老子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在他接下来的文章里会讲到,我们暂且不表。我们再来看前半句,这个规律是真的普适吗?其实跟名一样,是你自命的,是你认为的法则。美国认为的普世价值跟中国认为的普世价值就不一样;以前认为只有男女的结合才能孕育下一代,克隆技术推翻了这一点;我们再想想:从小就被灌输的金科玉律般的“老实不吃亏”、“努力就能成功”真的是这样吗?
这里,老子把“道”和“名”列在一起绝对不是随意的。在老子看来“道”和“名”实际是一样的。道是对事物运行规律观察或者经验知识的总结,都是人主观性的推测,绝不等于真实的运行规律。庄子笔下井底青蛙看到的天、人看到的天、人在赤道看到的天、人在南北极看到的天、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天,绝对不是一样的。人的知识经验会受时间、空间、能力等个方面的制约,无法反映事物真实的运行规律。在这里,老子把世界一分为二,“道”和“名”是人感知的世界,还有一个是实实在在运行的世界,两者是不同的。《道德经》的余下部分,老子就是建立在这种思辨上出发的。
今天先到这儿,明日继续。
记得点击本文标题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