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自相矛盾中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TUhjnbcbe - 2025/5/29 21:20:00

自相矛盾中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意思是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下面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自相矛盾中其人弗能应也出自韩非子的《矛与盾》。

原文: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译:楚国有个人既卖盾又卖矛。他称赞自己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能穿透它。”(他)称赞他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没有什么东西是它刺不穿的。”有人说:“如果你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发生什么?”这个卖家无法回应。无法穿透的盾和无法穿透的矛不能同时存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一面牢不可破的盾和一根坚不可摧的矛是不可能在世界上共存的。这个楚人片面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造成了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不能自圆其说。你应该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三思。

最后我们来看看作者,韩非,战国时期韩国新郑人,韩釐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著有《韩非子》,他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相矛盾中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