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增广贤文胸中常怀三种心,助君远离
TUhjnbcbe - 2025/5/22 14:11:00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对我们来说,时刻都处在这张巨大的社会关系网中,错综复杂,贯通交织。

所谓为人处世,也无外乎是在这个圈子里,不断寻求与他人的相处之道,让自己在其中游刃有余。

俗话说:人在江湖,便身不由己。由于个体价值观念的不同,只要身处其中,便不可避免地会与别人的思维产生摩擦与碰撞,也由此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是非来。

若是小打小闹,大可一笑了之,不予理睬;但若是矛盾激化、进退维谷,便会使你不胜其烦,想要静下心来好好做事也不可得。

但是,如果想通过改变别人的价值观来顺从自己,显然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是非的发生,使得我们的心境处在平和的环境下,进而能够专心致志地,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在古代智慧典籍《增广贤文》里,不乏颇具哲理的处世哲学。其中,它里面提出要有“三种心”,让我们谨慎操持,远离是非之地。

这三种心分别是:“明辨心、谨慎心、同理心”。

01、明辨心

《增广贤文》里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是说:“那些喜欢说长道短,搬弄是非的人,他自己本身便是一个是非之人”。

那些爱说别人是非的人,他们不仅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放错了地方,并且还去传播这些错误,长此以往,这种人很容易便会成为矛盾的开端与中心。

对待他们,我们要小心观察,与其保持距离。如果我们不加以分辨,轻易与他们为伍,便很容易处在是非对错的旋涡中,带来数不清的麻烦。

遇到这种人,最好的办法便是不置可否,不予理睬,让他们知难而退。如果警惕性不高,随意附和,便容易被曲解事实,甚至被他们添油加醋,再度传播,不厌其烦。

“眼能辨是非,方能避是非”,与旁人行,眼要明,心要亮,才能看清要同行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所以,为免是非,要有“明辨心”。

02、谨慎心

《增广贤文》里说:“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是说:“遇到人的时候,切记要留有余地,别把自己全部的心事都说出来”。

苏轼曾说:“交浅言深,君子所戒”。做人一定要真诚坦荡,但这并不等于要我们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也说。这样,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别人的不负责;而且,还有可能给有心人暴露出你的缺点,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历史上有太多人,因为言语不慎,而给自己招来祸患。只有分清我们说话的对象是谁,然后明白该如何恰到好处地交流,如此才能防患于未然之中。

“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妨一份坦荡,一份理解,一份距离”,这么做,既利了自己,又利了别人。

所以,为免是非,要有“谨慎心”。

03、同理心

《增广贤文》里说:“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是说:“自己犯错的时候,要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别人犯错的时候,要用宽恕自己的心去宽恕别人”。

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很多时候,为什么会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时候会发生矛盾,就是没有这种“同理心”,总想着对方哪里错了,而不是想自己是不是做的足够好。

夫妻之间,如果有“同理心”,吵架的时候能够多想想自己的错误,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便不会有那么多的架可吵。

朋友之间,如果有“同理心”,当对方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时,不妨站在对方的角度多考虑,他是否有自己的难处。如果自己在对方的处境下,能否比对方做的更好,如此便不会有那么多朋友间的貌合神离。

“平生只会说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因为,别人不见得就做的那么差,我们也不见得就做的那么好。不要只对自己宽容,不妨把这种宽容也分一些给别人,与人方便,便是与己方便。

所以,为免是非,要有“同理心”。

结语:

胸中常怀“三种心”,愿君远离“是非地”。

明辨心:“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谨慎心:“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同理心:“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先看透人性,再看透人生。《增广贤文》一书,对人性的认识,更多地偏于从荀子“性恶论”的角度出发来观察世事人情。对待书中观点,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如此才能真正对我们为人处世起到帮助。

1
查看完整版本: 增广贤文胸中常怀三种心,助君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