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说:“性,就好比是湍急的流水,在东方有决口的时候就会向东流,在西方有决口的时候就会向西流。人性没有善与不善的区别,就好比水没有向东流或向西流的定性一样。”孟子说:“水确实没有向东流或向西流的定性,难道没有向上去或者向下去的分别吗?人性之善,就好比水会向下流一样。人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假设拍击那水,而使之踊跃起来,可以使水比我们的额头还高;用外力激荡那水而使之流动,可以让水到山上去。这种情况,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只不过是外力的作用使它如此的。可以使人变成不善之人,人之性也就像水一样。”
《杞柳章》中,告子所说的接近于荀子的“人性恶”之说,此章所说的则接近于扬子(扬雄)的“善恶混”之说。所谓“善恶混”,意思是说,人性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本来没有定性,在遇到善的引导时就会表现为善,遇到恶的引导时就会表现为恶。扬子在《法言·修身篇》中说:“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这是关于“人性”的另一种容易迷惑人的臆说。
告子说,性就好比是急速流淌的水,如果东边有了缺口就会向东流,西边有了缺口就会向西流;不需要人有意去改变它,只是因为所在的环境不同,所以,自然而然地就会随环境而改变。告子由此推论出来的是,人之性本来就不是善恶分明的,遇到善人善事就会趋向于善,遇到恶人恶事就会趋向于恶,就像水不分东西南北,哪里有缺口就会向哪个方向流一样。其实,告子的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因为水固然是“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但是,“决诸东方则东流”的前提是东方地势低下,“决诸西方则西流”的前提也是西方地势低下,而不是像他说的那样水往哪个方向有缺口就向哪个方向流淌。
正是因为告子只顾水流不分东西南北,而忽略了水的流向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所以,他所说的已经不是“水之性”。“水润下”、“火炎上”,这才是水火的本性。孟子也就是从“水润下”的本性来说“水之性”,由此而言及“人之性”。孟子说,水在流淌的时候确实对东西南北没有选择,但是,并非不分上下,也就是说,水的本性是自然而然地向低处流淌;人的本性无不向善,就像水的本性无不润下一样,如果改变了,那就不再是“本性”。
告子的说法,很容易使人们误把被外事外物改变之后的所谓“性”当做“本性”看待。那么,从水来说,为什么水会有向上走的时候呢?从人来说,人为什么会有恶的时候呢?都是因为受到了外在的力量,然后才背离本性而走向反面。孟子说,水深达到人腰部的时候,如果用手用力拍打水面,水可以迸溅到人的额头那么高;水很大的情况下,如果通过强大的外力激荡,也可以让水从地面而涌上山头。都是因为外力的影响才会如此。任何人之性,本来都是善的,从来没听说过既未受诱惑、又未受威胁,却去做不善之事的。
善是人之性,不善是因为人受到诱惑或威胁而偏离人性所造成的。这就好比是一条正直的线,在这条线因为外力因素的时候,导致偏左或偏右了,我们不能说这条线本来就不正不直。人性本善,因为受到诱惑或威胁而变得不善了,我们不能说人性本来就不善。
以上文章出自于百家号作者那些年的发展史,本人十分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也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