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年轻人,非常喜欢学习,学习也非常刻苦。但他高考考得不是很好,只上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
他大学毕业,已经工作了,但他还想继续深造,考研。
他一边工作一边复习,但是考了三年都没有考上。他就纳闷了:我这样刻苦地学习,怎么考不上。而我的同学吊儿郎当的竟然考上了,到底是咋回事?他理解不了。
就这个问题他预约了一次,想让我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对他是这样解释的,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习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它的本质是什么?
首先我们看学什么:学习是学知识,学技能,学别人的好行为。
我们的学习就是包括这么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知识。人类积累的知识,要把它部分地继承下来,根据我们自己的需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这个继承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第二是学习技能。根据我们自己的需要以及社会的需要,我们选择一个领域,学习这个领域的技能。
例如心理咨询,它是需要技术的,就是学习心理辅导的一些技巧,一些疗法,这就是学习技能的过程。当然,有时候知识和技能是很难区分开的。
第三是学做人,怎么把人做好,当然把人做好是最大的。
我们大概学习的范畴就是以上这些。
我在这里探索的是狭义的学习——就是学习知识(不包括技能),就是数理化语生外。
我们是靠什么来学习的?靠脑。
我们看一个孩子学习很好,他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天赋高,注意力集中程度高,记忆力好,分析能力强,理解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尤其是建构逻辑的能力很强。这样他学习就比较有优势,这是先天的禀赋,这是爹娘给的,没办法。
第二,学习的信心、努力程度要好。虽然你天赋很高,但是你很懒,你不努力,你不刻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荀子在《劝学》里边说的。所以,学习不仅需要好的天赋,也需要勤奋努力的程度。
第三,学习需要好的方法。什么样好的方法?就是学习行为本质上是合理地使用大脑,不是胡乱地使用大脑。
我就问这个小伙子:“你平时都怎么学的”?他说:“我每天晚上都熬夜,我都熬到一两点钟”。我说:“那你这样熬夜,你感到学习效果怎么样”?“哎呀,好像学的东西很快就忘了”。
对,学习是大脑功能的合理使用,不是过度使用,也不是胡乱地使用!
这是很多孩子不懂的,谁要懂得这个道理,谁在学习基本上就问题不大了,就会学了、爱学了,也能学好。
合理地使用大脑,先要了解合理使用大脑的对立面是什么?它的相反一面是什么?就是过度使用大脑和胡乱使用大脑。
过度使用大脑是什么?就是学习时间太长,大脑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或者学理科,就一直学理科,不懂得左右大脑轮番的使用。
理科学一学,马上转向学文科,理性的东西学一学,然后转向感性的东西,感性的东西学一学,然后学习理性的东西。
做作业时间长了,到外边走一走,人在外边走二十分钟左右,脑血流量就会增加百分之十五到二十。超过半小时,脑血流量就会增加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
脑血流量是细胞对葡萄糖利用率的一个标志,脑血流量水平越高,说明细胞的活性越高。一直坐在这地方,脑血流量就越来越低了,你这个时候再使用大脑,大脑就不太灵了。
在外边调节调节,吸收一些新鲜的空气,或者唱唱歌,听听音乐,让我们的大脑由一个区域的兴奋转向另外一个区域的兴奋。
大脑一共有二百多个Brodmann解剖区,如详细划分可能更多。让大脑各个功能区域联合作战,交替作战,不要让一个区域过度疲劳,如果大脑过度疲劳,大脑可能就启动它的保护机制,它就处在一种抑制状态。所以,不要死学,要灵活地学习。
另外一个就是学习时间不能太长,学习时间太长大脑就处在疲劳状态。大脑处在疲劳状态的话,大脑皮质的兴奋度就会降低,脑压就会降低,大脑中的生物电流的强度就会变低,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就会变慢。
你这个时候强迫大脑去学习,大脑是有活性的,大脑是有感情的。你爸你妈和老师逼迫你学习,你很烦;你自己逼迫你的大脑学习,你的大脑也会很烦的,它就会排斥学习行为,这个时候学习效率就非常不好。
感性和理性的交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交替,动静交替。这样大脑就会活起来,千万不要死学。一定要记住,学习行为是大脑功能的合理使用。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万事万物都有四因的:第一资料因,它是用什么组成的,是用什么材料组成。第二形式因,它是有一定形态的、结构的。如文章、数学题要,它都有它特定的结构。具体的事物如此,抽象的事物亦如此。第三动力因,就是它都有个变换的过程。第四目的因,它就有独有的一个发展的结果。
比如:背古文、做题,你一定要把结构先搞清楚。理解它的结构,包括一个句型,你也要理解它的结构,这样你学习就有好的方法了。
学习有好方法,大脑就能形成一定的记忆模式和理解模式。如果你大脑没有形成一定模式的话,你是很难把学习的知识巩固下来。所以学习是一门技巧,它不是大脑功能的随随便便一个的利用。
有一门学科叫学习学,学习学就是研究学习行为的。
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不断地探索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率,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使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够很好地延续下去。
好,这个话题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
本文转自“王国荣与众不同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