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从阴阳太极看平天下之理世间万物皆阴阳
TUhjnbcbe - 2025/4/23 21:03:00
甘露聚糖肽副作用 https://m.39.net/disease/a_6113723.html
甘露聚糖肽副作用 https://m.39.net/disease/a_6113723.html

东方既白著

为什么可以说:“世间万物皆阴阳,顺生而逆亡”呢?因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2、《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其实这两段话可以在逻辑思维和战略体系上综合起来,形成一句完整的话和整体战略来看待,具体就是: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系辞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经系辞上》)。

意思就是:“一阴一阳”,就是我们常说的“道”,也就是这个世界的本原、本体和“真”。这个“阴阳之道”有什么功用呢?

“道生万物”就是其最大的功用,因此《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之后怎么办呢?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继之者善也”。万物“继之者善也”之后会有什么结果呢?

最终的结果则是:万物“成之者性也。”,万物具体又是如何“成之者性也”的呢?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一章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仅仅这些还不够,于是又进一步解释说:“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故,“阴阳之道生万物,万物之道皆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顺生而逆亡”!

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法则,就像天地万物所展现的那样,大是由小所组成的,高是由低累加出的,宽是由窄舒展开的,远是由近延伸来的,久是由暂绵延成的……就算是光明与黑暗这种看似非构成关系的阴阳,也还是没有绝对的明与暗,明比之更明却是暗,暗比之更暗却是明,到底还是这种关系。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此处所讲,虽然是如何顺应自然规律,指导农业四时耕种的农耕智慧,但大道至简,大道同源,也逐步影响到人文的政治、医学、文化、哲学等各个方面。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世间万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正如《荀子》所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以物及人,推广到人事上也应该顺时顺势而作,遵循“顺生而逆亡”的总体规律。

因此,孔子才在《易经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近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从阴阳看平天下之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作者

东方既白

简介:十年学易,一朝悟道,独创“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国学和哲学研究新体系。

致力于《易经》和《道德经》系统架构体系的开创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阴阳太极看平天下之理世间万物皆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