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TUhjnbcbe - 2025/4/23 20:57:00
大型白癜风公益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大型白癜风公益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原文]

欹器以满为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明洪应明《菜根谭》)

[注解]

欹(qī)器:“欹器”是一种计时器,类似沙漏:有双耳可穿绳悬挂,底厚而收尖,利于空瓶时向下垂直;口薄而敞开,利于盛满大量的水时而倾倒。其上放置匀速滴水,则形成周期性自动滴入水、倾倒水、空瓶立正,循环往复。

史上关于“欹器”的最早记载,见于老子弟子辛文子的《通玄真经·守弱》:“老子曰: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冲即正,其盈即覆。”这是欹器的最早的古文献记录。欹器称之为宥座、右座之器,这是座右铭的来历。《荀子宥坐》编中说:“孔子观于鲁桓公(公元前年~前年在位)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欹器”这种翻斗式的设计,在现代也有很广泛的用途,例如矿山的矿车,某些厕所里一种定时冲洗的翻斗,以及气象观测雨量计内的计量容器等等,都是根据这种构思设计的。

扑满:古人储钱的一种盛具,类似于现代人使用的储蓄罐。中国古代有二千多年时间通行的是方孔圆钱。先民们为储存之便,用陶作罐形或匣形的器具,顶端开一条能放进铜钱的狭口,有零散铜钱即投入其中。装钱只有入口,没有出口。钱装满后,则“扑而破之”,然后才可将钱取出。“满则扑之”,故名“扑满”。

[译文]

欹器装满了水就会倾覆,扑满由于腹中无物而得以保全。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宁愿处于无争无为的地位,也不要站在有争有夺的场所,日常生活宁可感到欠缺一些,也不要过分完满。

[辨析]

常言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亏缺万事有度,谁都不是弹性无限的藤条,扯得太紧总有崩溃的那一刻,出现“物极必反”矛盾转化的现象,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有矛盾的两方面。所谓此消彼长,物盛则衰,是万物发展的一种规律。

古语又云:“满招损,谦受益。”  一个人如果自满于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一个人如果谦逊为怀,知不足而改之,就能因此而得益处。“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大禹谟》)。”这是存科世间的自然规律。

(图片来自网络。文中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1
查看完整版本: 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