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荀子漫议十九音乐之用何在荀子的艺术观
TUhjnbcbe - 2025/4/7 21:13:00

荀子漫议十九音乐之用何在?—荀子的艺术观

作者:刘志轩

音乐有什么用,这个题目好像非常小儿科。但就是这个小儿科的东西却让我们经常失误,甚至毁了我们的生活,误导了整个社稷。读一读荀子的文章《乐论》,会对我们有许多的启示。

荀子在《乐论》里面首先讲的是艺术的起源。他说,“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他认为,音乐,就是快乐,这是人表达情感必不可缺少的。他说人心中快乐,就必然要发出声音,表现于形体的一动一静。而人的思想、道德、情感、性情,就通过声音和形体的动静,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全部表达出来。所以音乐和艺术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根之木,而是人的情感在用语言表达不足的时候,产生出来的升华,是一种用音乐和形体来充分表达情感的升华了的语言。所以,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是人的情感的扩张和外化。

主张艺术反映生活,还是主张艺术脱离生活,这是唯物主义艺术观和唯心主义艺术观的根本分歧。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荀子是一个完全的唯物主义者。

荀子不把艺术看做是空中楼阁,认为艺术是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共同的精神产品。

现在有一种非常时髦的观点,叫做唯美主义。他们认为,艺术本身就是目的。美是至高无上的,具有绝对的价值。有的画家、音乐家把唯美主义奉为信条,声称他们创作的作品不是给现代人看的。他们以大家看不懂为荣。

我有一位老朋友是艺术研究院的老画家。他把书法的狂草笔法用于绘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出一种狂草人物画。他画的李白醉吟、钟馗、八仙图等,都很有个性特征,名扬海内外。有人评论他的画是唯美主义。可是他不承认。他说他的画,是他人生情感的结晶,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用他的心灵和人格力量画出来的。

由于对艺术起源的认识不同,对艺术的功能问题,认识也就大不相同。一种认识认为,艺术只能是艺术,墨家反对音乐和艺术。墨家认为,音乐和艺术不仅不能解决吃饭、穿衣问题。搞艺术活动就要花钱买乐器和服饰,这是浪费;演奏音乐,表演艺术,就要用人,还要许多人坐下来听,来看,要占去很多人的时间,要停下手中的工作,耽误生产。所以,搞音乐和艺术是个错误。

杨朱学派和墨家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人生活在世上,应该“贵己”,充分享受快乐。王公贵族出身的魏牟和它嚣说,人要放纵性情,为所欲为,尽情的欢乐。

荀子既反对墨家的音乐和艺术无用论,也反对杨朱学派的放纵主张。荀子说,“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荀子列举了许多生动的事例。他说,听了雅乐、颂乐,心胸就宽广;身穿铠甲,头戴铁盔,内心就激扬;装扮起妖艳的容貌,唱着靡靡之音,内心就淫乱;头戴礼帽,身穿礼服,唱着高雅的曲子,内心就庄重。

他说,凡是邪僻音乐流行的地方,歪风邪气就形成风气,人的行为就放纵散漫、卑鄙下贱,社会祸乱就不断发生;而中正的音乐感动了人们的地方,美好的风气就形成气候,社会就安定。

在荀子看来,音乐和艺术与国家的安定团结,人民的品德修养密切相关。他说,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所以先王制《雅》、《颂》以感动其善心。而那些淫声、奸声的坏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是乱世的征兆。

他甚至于把音乐与艺术的作用提高到关乎国家兴亡的高度。他说,“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就是说,端庄的音乐废弃了,邪僻的音乐兴起来,这是国家危亡、削弱、受侮和耻辱的根本。

荀子的这些话是不是危言耸听?在中国战争史上,有过项羽听到四面楚歌,恸哭流涕,丧失斗志,自刎乌江。抗日战争中,我们的战士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向日本侵略者冲锋。我们的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唱着《三大纪律八项主意》打下了人民江山。历史的生动实例充分证明,荀子讲的音乐和艺术“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是很有道理的。

现在有一种观点,只强调音乐和艺术的娱乐性,排斥和否定音乐和艺术的社会功能。认为音乐和艺术一旦具有社会功能,就不再是艺术,成了政治的工具。这是一种极其害人的谬论。

多年来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很受欢迎。可是好莱坞的每一部电影宣传的都是美国的价值观。电影《泰坦尼克号》开片第一句话是:“我要回美国了!”这句话让人记忆很深。它内涵着一种潜在的思想,告诉人们,美国是理想的天堂。

美国电影基本上是一种模式,每部影片都要塑造一个具有美国价值观的英雄。这个英雄遭受七灾八难,最后都要取得胜利。

这位英雄的胜利,是个人的胜利吗?不是,是美国价值观的胜利。是纯娱乐吗?不是,是政治。不过,美国的电影好在他们用非常精美的包装,把政治包裹在艺术里面,也就是糖果里藏砒霜,让你吃着喜欢,不知不觉中毒。

我们发展繁荣自己的文化艺术,应该吸收先进的、科学的、有益的外来之长,创造自己民族艺术的精品。但是,打开大门,外来的文化从四面八方涌进国门,同时,也涌进一些垃圾,毒品。有人为了金钱和扬名,玩儿低俗,向黄色靠拢。有些所谓的新潮理论家,为这些污七八糟的东西制造理论根据。这些低俗的文化和理论迷惑了一些人,培养观众低俗的文化趣味,把年轻一代引向歧途。一时间,“去英雄化”成为一种时髦,“审丑”成为一种时尚。面对此情,我们深感荀子讲的文化艺术“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是何等深刻,荀子所讲的“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是何等的高瞻远瞩,令人惊醒。

所以,荀子异常

1
查看完整版本: 荀子漫议十九音乐之用何在荀子的艺术观